建築工地,一紮就是40年


11月下旬的天津,最低氣溫已經驟降至-2°,冷颼颼的西北風,吹得人眼睛直流淚。在碧桂園的一處建築工地上,幾臺重型起重機正伸著巨臂,提著龐大的混凝土塊和鋼鐵構件在空中不停地移動,混凝土攪拌車呼呼行駛的聲音也不時傳入耳邊。在一座座正拔地而起的高樓腳下,一位穿了黑棉襖、戴著安全帽的老人正匆匆穿梭其間,並不時詢問和叮囑。

吳洋在建築工地視察安全與質量情況

他就是退休後被碧桂園天津區域返聘的吳洋,今年65歲,現任區域總工程師。他三句話不離工程建設。“從18歲上山下鄉在生產隊搞建設開始,我就和鋼筋水泥聯繫在一起”。走進施工現場的那一刻,他便對工程質量有了數。“我在這行已經幹了40多年,哪裡做得好,哪裡做的不好,我一眼就能看出來“。只要一下工地,65歲的他便全身充滿幹勁,連走路的步伐都加快了許多,盡頭一點都不輸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從18歲上山下鄉開始,吳洋已經走過了四十餘年的超長職業生涯。“一切源於熱愛,我喜歡工作,也熱愛我的事業。”他這樣解釋65歲的他不退休的原因。

走南闖北 與碧桂園同行14年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下海”的浪潮襲來,已經在國企打拼十餘年的吳洋決定離開體制進入市場,做時代發展中的一朵“浪花”。在歷經幾家房地產企業後,吳洋在瀋陽加入了碧桂園。當時碧桂園剛剛進駐北方市場,一切處於待發展中。擼起袖子加油幹,美好生活在眼前。吳洋開始從0到1搭建工程團隊,編制工程管理標準化庫。十餘年過去,當時他制定的標準,有不少至今還在沿用。

由於碧桂園從南方起家,又是初進北方市場,設計圖紙、建設理念多從南方的地理環境、人文氣候考慮,這與北方的實際情況“水土不服”。由於設計團隊也來自南方,設計的圖紙多根據南方特點考慮排水、通風防潮等問題。“比如說,南方要散熱通風、北方要聚熱保暖,所以拿到圖紙,我們都會做本土化修改”,吳洋解釋道。

吳洋在建築工地對項目工程師進行指導

這樣的本土化調整並非拍腦袋決定,而是經過團隊事件調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了摸清客戶的真實需求,吳洋帶頭設計、成本、營銷、客關等橫向部門成立產品研發小組,他還特意邀請了女同事作為特殊體驗官。每做一版設計方案,吳洋就邀請女同事來觀摩。最開始的方案,女同事們一看就提出功能區不合理,而且不太方正。還有人認為大飄窗看著美,其實冬天不保溫,“暖氣燒得多,費錢”。收集到這些問題後,他和團隊細細圍繞痛點逐個擊破。“如果家裡的女主人對於房子滿意,我想我們就離成功不遠了”。

他和團隊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終於研究了一款戶型方正、南北通透、得房率高、採光性好,且符合北方市場需求的產品。這一產品就是目前碧桂園集團設計標準庫裡的YJ95產品,目前這款產品仍在北方市場使用,並廣受好評。

吳洋在項目展示區彎腰檢查每一處細節

衝在一線 “倔老頭“愛較真

隨著碧桂園發展的步伐不斷向前,會設計、懂外語的吳洋調職馬新區域,隨後成為區域副總裁,分管設計、工程等部門,新的國家、迥異的當地風土人情,是他遇到的第一道坎。“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結合國內,對標先進”。

為了在最快的時間內找到最佳的設計方案,吳洋親自率領團隊,去新加坡駐地學習,“對標新加坡,超越新加坡”成為了當時團隊的目標。很快,他們就摸清了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來了一套適應自身的“三結合”管控理念——質量標準結合、設計圖紙結合以及質量檢測體系結合,由此更加完善了碧桂園在海外的標準化管理模式。

“組織的需要,就是我的責任”。一張調令,吳洋隻身一人來到天津,在碧桂園天津區域擔任“總工程師”。在天津,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吳老”。工作地點變了,但他對造好房的初心始終沒變。對於房屋建造的全過程,每個環節他都要親子把控,從前期嚴選參建單位,再到施工前材料的檢驗,施工過程中的各工序驗收,再到聘請專業第三方巡檢機構每個月對在建項目全覆蓋檢查,每項工作都要一一過問,甚至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隙寬度是否均勻等小細節,他都要仔細查看。“吳老吃穿住行都不講究,但說到工程建設‘倔老頭’是真倔“,總包單位的負責人笑言。

在碧桂園,安全是永恆的話題。為了把安全工作滲透到每一處,吳洋領導的工程管理部成員實行分片管理、任務責任到人。通過增加現場檢查、巡查頻次,規避因盲目搶趕進度導致安全質量事故,真正將“安全第一,質量為上”。他的工作態度也影響著同事們:“吳老很務實,這個年紀還在為公司安全質量管理鞠躬盡瘁“。

精益求精一生做好一件事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自身別具一格的特質。他認為碧桂園能夠發展到今天,被廣大用戶認可,最重要的是對細節的把控,也就是所謂的工匠精神。“地漏這個東西很不起眼,但是一旦做不好,衛生間就容易有異味,十分影響居住體驗。公司創始人為了進一步改良地漏的設計,前前後後帶領團隊改了6次地漏樣板,甚至在北京出差,還在車上修改圖紙“。

吳洋辦公室裡擺放的地漏

碧桂園以工匠精神築家,也是吳洋從始至終堅持的信條。從高層領導到基層員工對工藝的推敲、對細節的把控,這無疑與他一生的追求高度契合。回想起18歲時,他跟著一位六級瓦工師傅在工地上做著最基礎的工作,搬磚、和泥、篩黃沙、抬水泥、拌砂漿等。簡單的工作,他也做到極致。牆橫縱兩向的縫隙都能控制在1釐米的標準以內,磚面清潔不沾水泥。那時,工匠精神就在他的心中發了芽。

在與項目工程師溝通的過程中,他經常說“要把自己負責建的房子,當成自己的家來建,關注一磚一瓦,關注每個細節”。“吳老對於工程管控的要求非常高,只有高標準,嚴要求,才能督促我們把工程質量做到位”,碧桂園天津區域的一項目總經理表示。

春來春去催人老,老夫爭肯輸年少。出於對客戶的承諾,出於對這份工作的熱愛,讓這位65歲的“大齡”工程師在工程管控的第一線始終願意堅守下去。“碧桂園一直致力於為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提供好房子,好社區,這是碧桂園的願望,也是我的追求”。問及什麼時候退休,他笑了笑,“我感覺自己身子骨還行,只要我還被需要,我就一直幹下去”。說完,他又急匆匆上了車,趕赴下一個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