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土豪的朋友圈,必须有读书人

帮闲这一职业的产生自古以来都是以帮为主,帮别人也就是帮自己。帮别人首先自己要有帮的能力,否则何谈帮别人。一个一无是处、对别人没有价值的人成为不了帮闲。因此,能成为帮闲的都具备两把刷子。

应伯爵是西门庆身边的头号帮闲,两人恰似同胞兄弟,整日黏在一起。小说共一百回,应伯爵与西门庆一起出现的回目约占六十回,足以见得应伯爵与西门庆的关系十分密切。



能成为西门庆的头号帮闲,应伯爵的综合素质是很高的,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全方位的人才。如果依靠自己的才能,肯努力,必定混得不错,只是他选择了一条看似最轻松,却出卖人格和尊严的人生捷径。

别的不说,在文化素养方面,应伯爵就不输给一般文人。

应伯爵作为西门庆的“常客”,经常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应伯爵虽为帮闲,但他与常时节、孙寡嘴等人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文化修养很高。



首先,除了“会一脚好气球,双陆棋子,件件皆通”外,他还对风俗人情、三教九流、古玩字画等方面有所涉猎。

其次,应伯爵常年穿梭在妓院酒楼之间,熟知勾栏瓦舍里的各色人物,这也为应伯爵给西门庆与妓女们牵线搭桥提供了便利条件。

应伯爵能够在不同场合说出符合当时情景,并且不失水准的话。在小说第四十五回,西门庆正和应伯爵等人吃饭,白皇亲来典当屏风。



西门庆让人把屏风拿来给众人瞧瞧,应伯爵过眼儿一看,只见这是一架三尺阔,五尺高,可卓放的螺钿描金大理石屏风,应伯爵悄悄与西门庆道:“哥,你仔细瞧,恰相好似蹲着个镇宅狮子一般。该当下他的。休说两架铜鼓,只一架屏风,五十两银子还没处寻去。”

应伯爵对这座螺钿描金大理石屏风的精准定位来自于他平时对贵重物件的观摩与研究,没有一定的鉴赏水平,是得不出这样的结论的。应伯爵简短的几句话,就让西门庆的当铺又盈利许多,为西门庆的财富积累增加了一笔小小的进账。

小说第六十一回,应伯爵陪同常时节去西门庆家送腌螃蟹,应伯爵瞅着西门庆家的菊花盒子赞许不已,应伯爵道“花到不打紧!这盆正是官窑箍邓浆盆,又吃年代,又禁水漫,都是用绢罗打,用脚跐过泥,烧造这个物儿。与苏州邓浆砖一个样做法,如今那里寻去?”



应伯爵对陶瓷制品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正是因之前接触过,并且对其有一定的研究才能将陶瓷制作过程娓娓道来。应伯爵既展示了自己的学识又夸赞了西门庆的权势,就连砖厂刘太监送的装菊花的盒子都这么贵重,西门庆听了喜不自胜。

应伯爵高超的文化素养不仅给西门庆带来收益,还能为自己带来一些好处。小说第五十二回应伯爵和谢希大在西门庆家吃酒,黄四家送来了四尾冰湃的大鲥鱼,西门庆留应伯爵同吃,应伯爵边吃边奉承道:“你每那里江南此鱼,一年只过一遭儿!吃到牙缝儿里,剔出来,都是香的,好容易!”

应伯爵先是把鱼肉的鲜美夸了一顿,随后又说道“公道说,就是朝廷还没吃哩!不是哥这里,谁家有?”表面上说鱼肉肥美,一年吃鱼的好时节只有这一遭儿,实际上是借助鲥鱼的来之不易夸耀西门庆的能力。应伯爵通过对鲥鱼季节性鲜美的简单解析,话锋一转肯定了西门庆的能力,同时也为自己赚得了“白嚼”的机会。



应伯爵的文化素养展示的重点不是为西门庆盈利,而是为西门庆带来面子上的满足,自己从中得利。

小说第三十一回,吴典恩歪打正着得到驿丞一职,因苦于没钱打点,来找应伯爵帮忙借钱,并承诺给他十两银子的中钱。

应伯爵带着吴典恩来到西门庆家,作揖让座之后,他并不着急表露来意,而是说些寻常话探探西门庆的心情。恰巧西门庆刚得了几条犀角带,拿来让应伯爵瞧。

正愁没机会讨好西门庆,应伯爵借助这几条带子称赞道:“亏哥那里寻得都是一条赛一条的好带!……自这条犀角带并鹤顶红,就是满京城拿着银子也寻不出来。……这是水犀角,不是旱犀角。旱犀角不值钱,水犀角号作通天犀。你不信,取一碗水,把犀角安放在水中,水分为两处,此为无价之宝。又夜间燃火照千里,火光通宵不灭。”



听完应伯爵的一番夸耀,且不说话的可信程度,一般人听了都会对他的学识感到钦佩。能够将犀角带区分的如此详细,不能说他是完全胡说,至少也是对这类物件有一定的了解才会说的这样头头是道。

西门庆会不会用水试一下这条犀角带并不可知,但应伯爵当时的这番话对西门庆来讲却很是受用,随后愉快的借了一百两银子给了吴典恩,并且不要一分利钱。应伯爵也从中获得了十两银子的中钱。动动嘴皮子,轻轻松松就让应伯爵赚了十两银子,这得益于应伯爵高于旁人的文化素养。

应伯爵的文化素养在关键时刻确实能帮西门庆办成正经事儿。小说第六十三回,李瓶儿去世,西门庆让温秀才在孝帖儿上写:荆妇奄逝。温秀才觉着不妥,悄悄拿与应伯爵看,应伯爵道“吴家嫂子在正室,如何使得?这一个字出去,不怕被人议论,就是吴大哥心内也不自在。”



于是应伯爵便找西门庆改了孝帖儿。随后,温秀才举荐北边杜中书来题铭旌,西门庆要求铭旌上写:诏封锦衣西门庆恭人李氏柩。应伯爵再三不肯,说道:“见有正室夫人在,如何使得?”

杜中书却说生过子倒也无妨。最后拗不过应伯爵便改了“恭人”为“室人”发送了出去。随后,温秀才说道:“恭人系命妇,有爵。室人乃室内之人,只是个通常之称。”

看来,温秀才与杜中书都知道无论是“荆妇”还是“恭人”都不合时宜,但受命于西门庆,不敢不为。而应伯爵为了不让西门庆受世人耻笑,硬是让他们改了过来。如果应伯爵文化修养不够,恐怕西门庆就要闹出笑话了。

[撰稿]王燕[读史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