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預期下的交易邏輯重構

01

前景難料,降息應對

在全球宏觀局勢前景難料,經濟增長放緩的衝擊下,目前已有多國央行選擇降息應對。

6月4日,澳大利亞央行宣佈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1.25%,達到歷史最低水平,也是澳洲聯儲2016年8月來的首次降息。在疲弱的通脹水平及經濟增長形勢下,市場對其降息早已有所預料。相關數據顯示,自2018年第一季度開始,澳大利亞季度GDP增速持續低於1%,去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速僅為0.2%。不少專家認為今年澳洲聯儲至少還會再降息一次。

6月6日,印度央行宣佈了年內的第三次降息,將利率下調25基點至5.75%,並將貨幣政策立場由“中性”改為“寬鬆”。市場分析認為,經濟增速下滑是印度央行決定降息的首要因素。數據顯示,截至3月份的上一個財年,印度經濟增長放緩至6.8%,為五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時,這也是為抵禦全球貿易摩擦而採取的防禦性措施。在此之前,印度央行曾在4月4日宣佈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6%;2月7日,宣佈下調基準利率25個基點至6.25%。

而在5月以來,全球已有多國央行選擇降息。5月7日,馬來西亞央行宣佈將隔夜政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3%,是2016年7月以來首次下調基準利率;5月8日,新西蘭聯儲宣佈降息25個基點至1.5%,為新西蘭歷史上的最低水平;5月9日,菲律賓中央銀行宣佈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4.5%,是自2012年10月以來的首次降息。

而美聯儲方面,美國經濟數據幾乎全線潰敗,5月非農數據意外“爆冷”令市場的降息預期顯著升溫。5月ISM和Markit製造業PMI均大幅下挫,ADP就業報告顯示,5月民間就業崗位僅增加2.7萬,為2010年3月以來最低,不到4月的增加27.1萬的一成;5月非農就業僅增7.5萬人,創三個月最低。如果數據持續下行,美國經濟衰退就不可避免。不過歷次美國的衰退對中國造成的影響均為可控。

美國ISM製造業PMI 數據來源:wind

美國ADP月新增就業人數創9年來最差 數據來源:wind

但在全球央行降息熱潮中,歐洲央行“巍然不動”但選擇推遲前瞻指引。

02

中國寬鬆空間隱現

全球預期的降息行為,尤其是美聯儲可能降息的預期,讓業界不少人認為可能再度打開中國貨幣政策寬鬆空間。

這個可能性確實是存在的,由於食品價格(蔬菜水果尤其是豬肉等)今年來高位運行,今年通貨膨脹一直是飛舞在宏觀經濟上空的幽靈。本週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跌幅擴大。豬肉價格繼前兩週小幅回落後,再創本輪週期新高,但是上漲幅度低於預期,這也是本輪豬肉回調的理由。雖然農產品價格指數最近回落,但是今年食品價格上漲多隱患疊加共振,穩定食品價格水平已成為高層關切。關注中秋節前後(9月中旬)本週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抓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和生豬生產恢復,鼓勵補欄增養;抓好大豆等油料生產,保障水果蔬菜等供應,穩定價格水平。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要求做好種豬場和規模豬場流動資金貸款貼息工作,對在保擔保貸款到期的養殖場戶實施展期擔保,並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實行無還本續貸;商務部預計後期水果價格將隨著應季水果批量上市逐步回落至合理區間。

如果食品價格繼續穩定乃至回落,加上油價、煤價等商品價格也大幅回落。CPI通脹壓力大大減輕,甚至可能已經見頂,這樣就會給寬鬆留下空間。當然由於中秋節前後是豬肉需求高峰期,豬肉價格仍有啟動暴漲的可能性。目前來看降息操作的空間有限。

豬肉價格創新高 數據來源:wind

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 數據來源:wind

而且國內信用擴張預期不如年初,1月國內社融拐點的預期修復改善,與全球“寬貨幣”轉向形成良性共振;而當前信用擴張預期從供需兩端受阻,信用的需求端外貿環境不確定加深微觀企業的謹慎預期,信用的供給端需跟蹤銀行接管事件可能引發的金融體系信用重定價,此外近期監管層收緊房企融資也將產生不利影響。

社會融資規模(月) 數據來源:wind

包商銀行接管事件雖然被央行定義為孤立的事情。但是確實大大打擊了銀行體系的信用,使人們用更加謹慎的目光來看待信用風險。在包商銀行事件後,同業存單發行規模和成功率大幅下降,引發市場關注。在5月24日包商銀行被接管前一週,銀行同業存單發行量高達5218億元,5月24日接管後一週同業存單發行規模只有1491億元,進入6月以來,同業存單發行規模逐漸回升。未來同業存單發行規模能否恢復到事發前的正常水平還有待觀察。

總體來看,我們由之前通脹預期高企,沒有降息空間的條件逐漸向有限的寬鬆環境轉化,政策空間可能逐漸打開,重點仍然需要關注通脹情況。

03

市場築底,長期看好

特朗普一直施壓美聯儲希望重返貨幣寬鬆政策,而經濟數據也催生降息預期。一旦美聯儲正式進入寬貨幣階段,美元高位回落的概率就將上升。由於市場提前消化了美聯儲4Q購債和下半年或有的降息預期,因此不排除美元指數已經進入高位回落階段的可能性。但更合適的理解是,目前美元指數繼續大幅走強的概率下降,這樣人民幣被動貶值的壓力也會大大減輕。分析一下人民幣兌美元走勢和A股的走勢的相關性,我們可以看到最近2年是高度負相關的。美元走弱為人民幣匯率提供良好支撐,讓A股下跌風險也將大大減弱。

人民幣匯率和滬深300指數高度負相關 數據來源:wind

另一方面,美聯儲降息會導致美元走低,金價則有望上漲。但是降息會刺激股市上漲,美股上漲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會大於黃金。同時,國際大宗商品多以美元計價,美元走低還會導致石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被動上漲,推動通脹水平上升,這個也是值得警惕。

黃金人民幣走勢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

從長期來看,2800一線估值優勢明顯,儼然是戰略性加倉的良機。向下空間有限,未來向上空間較大。2440的底部籌碼不會輕易鬆動,因為這樣撿帶血的籌碼的機會並不多。質押暴雷的風險在去年底基本已經排雷成功。北上資金反而是越跌越買。相比4-5月北上資金大幅流出,進入6月以來,北上資金開始淨流入,顯示底部區域也已經來臨。而證監會主席在新聞聯播的講話,其實也再次凸顯了“政策底”,體現了政府維護金融穩定的信心。

北上資金流入流出數據 數據來源:wind

短期看,市場將仍處於震盪下行的趨勢,上證指數2804的缺口大概率會補上。盈利又面臨向下修正可能,季末流動性緊張等因素會造成短期擾動。中美摩擦尚未告一段落,不過G20峰會是一個契機,估計摩擦會有所緩和,接下來新的談判也許將開始,因此市場真正向上可能要到6月底左右。加上科創板推出,市場大跌情況下,科創板夭折的風險就會加大,因此只有市場穩定,才能順利推出科創板。而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下,風險偏好持續受抑制,後續市場的主邏輯將回歸盈利,偏防禦。在這過程之中,防範通脹風險的板塊例如黃金、養殖業,食品飲料等值得關注。風格類的5G、稀土等仍有深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