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悲喜两忘,尽显旷达!

苏轼的不少词,在写正文之前,都会写一些交代性的小序,这些小序,虽短短数句,却经常给诗词增色极多。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苏轼最著名的词作之一《定风波》。正文前的小序十分精彩,寥寥几笔,东坡的洒脱和与众不同便表现得淋漓尽致。序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在黄州的前三年,苏轼的思想经历了一次极大的变化,他结合自身经历,通过对人生诸问题的深入思索,通过对儒、道、释等哲学思想的吸收整合,终于找到了一种理想的处世方式和人生追求,做到思想上的豁然洞达。

《定风波》所体现的便是作者超越之后的旷达胸怀和任天而动、倔强自信的精神风貌,也可说是词人获得精神新生之后人生态度的一次艺术表白。

纵观全词,能让我们感受到东坡那种洒脱、积极的人生态度,那种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那种不畏风雨、心情开阔的处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