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体罚孩子(二)

关于该不该体罚孩子这个话题,上次我们聊到五岁前的孩子,相信家长们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了。那五岁之后的孩子犯错了,又该不该体罚呢?我们今天继续这个话题。

先来看一下,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阿伦·斯霍勒的一项研究:经常被打骂,斥责的孩子,(右图)大脑中的黑暗区域较多。


神经学家解释称,右图的黑暗区域意味着大脑容量减少。缺失的区域使得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缺乏智慧、同情心等能力。由于长期遭受打骂,右边的孩子成年后有可能攻击性更强,或自信心不足,事业拼搏力较差。而左边的孩子,则明显相反。他更包容、善良,长大后更容易成功。

家长如果经常打骂孩子,孩子会变得胆小,不自信,因为他会时时担心自己是不是犯错,是不是又让家长不满意,会不会被打,内心时常感到恐惧焦虑不安。

人首先是需要确定自己是不是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去做好其它事情的。当大脑感觉到威胁、恐惧、焦虑,就会排斥、拒绝一些事。因此无法更专心的去做一件事,也难以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而父母的一言一行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家长粗暴的对待孩子,孩子也会习得这样的行为。长大后也会更倾向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孩子的思维跟大人的思维是不同的,家长粗暴的对待孩子,孩子最后都会归咎为:我不够好,爸爸妈妈不爱我。这并不利于孩子价值感的形成,孩子内心会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低自尊的孩子缺少积极向上的动力,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

孩子做错了,可以批评,有效的沟通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也不会损害亲子关系。体罚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很多时候,孩子犯熊了,家长打一顿心里会舒服一点,这其实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打是强权,并不会让孩子从内心里真正信服,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