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场另类,一生辞官23次,张之洞都想拜他为师

1861年,时任湘军水师师长的彭玉麟,正带领着手下的水军,在武汉和太平军打得不可开交,就在这时,一刀加急圣旨被火速送到前线,内容是皇帝让他上任安徽巡抚,相当于省长一职,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是天大的好事,晚清很多官员苦苦追寻,都无法得到这个官位,而且彭玉麟甚至都没有科举功名,学历不够,却能担任省长一职,简直就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然而彭玉麟不仅不心动,甚至还以非常坚决的态度拒绝了朝廷的任命,不管曾国藩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都说服不了彭玉麟的决心,不但如此,彭玉麟还向朝廷上报了自己辞官的理由。

首先便是自己“学历不够”,只懂得带兵打仗,对做巡抚的那一套一无所知,害怕自己无法胜任,最终害国害民;

其次,当前正是国家用兵之际,自己擅长率领水师作战,若是去当巡抚,对国家而言,是一种损失;

最后,他认为自己不懂圆滑变通,无法把巡抚这份工作做到朝廷预期的高度。

奏折递上去之后,朝廷不但没有责怪彭玉麟,还认为彭玉麟这样的人才相当难得,所以并不打算放过他,继续派曾国藩劝说彭玉麟,然而彭玉麟依旧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曾国藩最后实在没了办法,只好替彭玉麟说清,以水师不能没有彭玉麟领导为由,打消了朝廷让他做巡抚的念头。

然而这次辞官,只是彭玉麟一生辞官多次的开头。

根据历史学者李志茗的统计,彭玉麟实际辞官共计八次,请求开缺回籍共计就此,请求开出差使职务共计六次,一生辞官共计23次!1864年,彭玉麟辞任漕运总督

当时湘军已经打败了太平军,朝廷自然要封赏湘军,特别是彭玉麟的水师,在战争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彭玉麟因此被任命为漕运总督,是一个相当肥硕的差事,所有人都看着眼红,他却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把漕运总督辞了,然而朝廷依旧没有放过他,催他赶快上任,不想彭玉麟急了眼,索性连兵部侍郎这一挂职也要一并辞掉。

理由是太平军已灭,自己当初投军的志向一了,是时候回家养老了,朝廷这下拿彭玉麟没了办法,只好答应他的请求,让他回家休养,但巡视长江水师的工作,却依旧落在了他的身上。

1881年,辞任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刘坤被召回入京,职位空缺时,朝廷最先想到的职位继承者就是彭玉麟,而两江总督的地位,仅次于当时的直隶总督。

彭玉麟也明白朝廷对自己的看重,但他依旧不为所动,上交辞呈,理由也是越来越多,甚至还说自己“愿以寒士始,愿以寒士终”。朝廷最终拿这个官场另类束手无策,只好改任左宗棠。

1883年,辞任兵部尚书

此时的彭玉麟已经67岁高龄,朝廷面对这个医生功勋无数,却什么封赏都不要的老臣,实在心中有愧,就想着在他对修之前将其提拔一凡,好提升一下彭玉麟的退休待遇。于是就任命彭玉麟为兵部尚书。

但彭玉麟依旧初心不变,不断强调自己年事已高,想要回家养老,然而还没等朝廷同意,晚清南疆地区传来战况,中发战争爆发,彭玉麟立马收回之前的话,不仅不辞官了,而且还要亲自出马,带领军队奔赴战场。

彭玉麟的做法,让朝中很多认为他是自命清高,沽名钓誉的大臣们,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这其中就有张之洞,“加官不拜,久骑湖上之驴;奉召即行,誓翦海中之鳄。这是张之洞对彭玉麟的评价。

中法战争最终没能取得胜利,在彭玉麟要离开广东之际,张之洞对其十分不舍,决意要拜彭玉麟为师,然而彭玉麟自愧不如,果断拒绝。

虽然这段师徒关系并没有建立,但从张之洞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彭玉麟的能力非常人能比。

然而中法战争的结局让这位老将深受打击,身体从此每况愈下,于是他又开始了辞官之路,但不论如何,朝廷都不允许彭玉麟辞去巡视长江水师的差使,这位被认为是晚清海军的奠基人,到了晚年,依旧不辞辛苦地坚守岗位,在最后一次巡视时,安徽巡抚看到已经步履蹒跚的彭玉麟,于心不忍,亲自上奏朝廷彭玉麟的情况,这才让晚清政府放过了彭玉麟,让其终于能够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