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家对人性的解读

行为主义观点的核心就是强调学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华生的观点中极端重视社会环境对正常和异常的人格发展以及行为的作用,并对精神分析和医学模型提出了挑战,认为心理异常是过去不良的条件反射经验的结果,而且可以采用条件反射的方法进行治疗。

行为模型的基本理论观点:行为主义理论模型的基本概念就是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如对黑暗的恐惧可以解释为:某种能引起恐惧的刺激经常伴随黑暗出现。

强化 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如果某一行为重复伴随一种奖酬性的条件(正强化)或逃避某种厌恶刺激的条件,则这一行为就会被强化(负强化)。

消退: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渐趋弱直至消失。

泛化与辨识: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与泛化相伴随的过程还有辩别,即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分辩,并做出不同的反应的过程。

榜样作用:即父母或其它人为儿童做出期望的行为模式。如果具体能够模仿这种行为并且因此而受到奖励,或看到其它人因做出这一行为而受到奖励,就可以很快地获得这一新的行为。

模仿学习技术: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别人来学习,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正常行为来消除自己的不适应行为。

想象模仿:借以想象来仿效示范者的行为。

参与想象:一方面观摩示范者的行为,并在治疗者的引导下逐步参与演练有关的活动。

角色扮演:扮演与来访者问题有关的特定人物,将其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表现出来。

果敢训练:

病因:行为异常是通过条件反射、模仿学习、错误强化等习得的。

治疗:行为治疗-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消退旧的行为方式,建立新的适宜反应。

认知-行为矫正:内部言语的改变,这种方法是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即异常行为是由于不恰当的内部言语或自我强化所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