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禹橦:精益求精如琢如磨 将心比心以暖人心

陈禹橦,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从检十年来,她始终奋战在公诉一线,坚持以担当和温度践行检察情怀,在疑难复杂大要案“浸泡”中成长,坚持精益求精、不断锤炼业务技能;始终关照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释法说理、司法救助传递司法温度;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理论实践同步精进。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获评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百名法学英才”,入选全国检察机关经济犯罪检察人才库,在北京市检察机关第六届检察业务竞赛中获评公诉条线、职务犯罪检察条线“双十佳”业务能手。


精益求精

如琢如磨


办案质量和效果,是陈禹橦最看重的事。提质增效,离不开精益求精,她身体力行“多一份精益求精的追求,少一些‘差不多就行’”,和她一起工作过的人对此都有深刻感受。


2019年底被任命为检察官后,陈禹橦便参与办理了一件最高人民检察院、市委政法委高度关注、被改变管辖交由市检一分院办理的涉众型非法集资专案。案件关乎人民群众的养老钱,可谓案情重大。涉案人员众多,卷宗一万余册、证据繁杂,而且很多关键事实的证据存在较大缺口,可谓案情复杂。突如其来的疫情又给侦查取证、案件审查带来了重重困难,可谓形势艰难。


陈禹橦及专案组同志坚持“越是艰难时刻,越要勇于担当;越是困难复杂,越要办精办硬”,以“白加黑”“5+2”的工作节奏投入办案工作。她一方面精准开展审查引导侦查,凝聚司法机关的最大合力,另一方面对在案证据条分缕析、每日和大家讨论总结,有力指控犯罪,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消弭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不仅按期高质高效完成了案件审查起诉工作,还积极追回退赔金额902万余元。


她说,多一份精益求精和尽力,不只是对疑难案件的理论研究热爱,更是对公平正义的坚持和对检察官身份的珍视。


作为首都分院检察机关,市检一分院办理的案件大多是案情疑难复杂、关涉人民群众重大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大要案。相较于一般案件,办理大要案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对承办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更高更全,也是在实践中检验提升检察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绝佳战场。


宝剑锋从磨砺出。市检一分院党组始终坚持在疑难复杂案件办理中培养锻炼青年干警。陈禹橦从检十年来,先后参与办理了“e租宝”非法集资案等涉案金额数百亿、数十亿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以及多个省部级、厅局级职务犯罪大要案,在大要案的“浸泡”中耳濡目染、磨砺成长。她也从一名初出茅庐的书记员,成长为市检一分院最年轻的检察官,入选全国经济犯罪检察人才库。如今,精益求精不仅是她的执着追求,也成为了她写入血脉的精神品格。



将心比心

以暖人心


陈禹橦常说,“司法产品不是流水线上的普通产品,每个案件都关系一个家庭、一个群体的悲欢离合。除了对案子本身质量的关注,还应对案件中的人多一点关心。只有通过一个个案件,老百姓才能建立起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对法律的信心和法治的信仰。”


在基层院交流锻炼期间,她参与办理了一起交通肇事案。犯罪嫌疑人把受害老人撞成重伤后逃逸,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罪结案没有什么争议。办案期间,受害老人的三个子女多次打电话给陈禹橦询问案情和办理进度,她都进行了耐心答复。


基层院案多时间紧,这个案子本可就此结案了事,但想到临近春节老人还在医院昏迷不醒、等待救治,她也非常理解家属的焦虑。她从繁重的办案工作中挤出时间约家属见了面,在释法说理的同时询问了解老人的近况,并就医保赔偿等问题帮助联系法律援助律师。除此之外,更让家属感动、感激的是,她还延伸工作链,积极主动移送司法救助线索,经过相关部门认真审查,被害人及时获得了20万元人民币的救助款。


这段经历让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检察官肩上的司法责任,她在这段经历行将结束时认真总结到:


不论案件大小,都可能会影响当事人、当事人家庭的一生,虽然基层案件刑期不高,但刑期不高不意味着案情就简单,或者对当事人影响就小。就像去医院时,虽然没有重病,即使只是普通感冒,我们也希望得到医生的谨慎对待。必须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办理手中的案件,以工匠精神和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谨慎用好手中的权力,办好每一个案子。



在干中学
在学中干


名校毕业、师出名门的陈禹橦,并未以此自矜,参加工作后,不论在哪个岗位工作,她都保持着对理论的热忱追求和对实践的不断探索。一方面,她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投入司法办案实践,在办案时勤思考,努力将实务经历转化为实务经验;另一方面,她注重通过持续深入的理论学习,反思实务中司空见惯做法的合理性,通过实务践行对刑法理论的理解。


检察业务竞赛是检察机关以赛代训、以赛促建的重要载体,也是检验能力水平、竞技比拼、优中选优的“练兵场”。在北京市检察机关第六届检察业务竞赛中,勇于挑战的陈禹橦同时报名参加了公诉、职务犯罪检察两个条线的比武。与此同时,她还参与了一起省部级职务犯罪大要案的办理,复习备战时间极其有限。面对看似“不可能”的困难挑战,她积极调整心态,凭借日复一日的知识积累、100天兼顾办案和复习的全力付出,最终从一众强手中脱颖而出,以第二名、第六名的成绩获得了两个条线的“双十佳”业务能手。


与此同时,她还关照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聚焦社会所需、人民所盼,结合自身办案经验,积极提供有针对性的检察服务产品。


近年来,她先后参与《图解刑法罪名使用》等4部实务专业书籍的编撰,在《检察日报》《人民检察》等刊物上发表十余篇文章,连续三年成功申报并结项市委组织部、中国检察学研究会金融检察专业委员会、国家检察官学院课题项目,并于2019年开始攻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刑法学博士学位,持续深化学习。


到经济犯罪检察部门工作后,她更加关注立足检察职能、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疫情期间,根据本院开展线上培训的工作安排,她沉淀总结学习思考成果,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检察院等联合发布的重要文件精神的体会,制作推出《新时期检察机关如何依法办案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微课开展线上宣讲,并对企业经营常见的刑事风险进行了提示讲解和预防建议,为企业提供务实管用的法律服务。她还多次应邀深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市医管局等单位进行实务授课和普法宣传,为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贡献力量。


从检十年 初心不改

心中有法

以精益求精严把案件质效

眼中有人

以司法为民传递检察温度

脚下有路

以学用结合助推社会治理

努力书写

无愧于职责使命的青春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