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一个纯洁的女人

王家卫说爱情是有时间性的,太早,或是太迟认识,结果都是不行的。只有爱的刚刚好,两个人才能幸福。英国作家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

哈代的小说具有浓厚的宿命论的悲观色彩。《德伯家的苔丝》创作于1891年。讲述了年轻貌美的苔丝被一个男人侵犯,又被另一个男人抛弃,最终走向了毁灭。

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结果她被少爷亚历克诱奸,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最后她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苔丝发表后,引发有关女主人公道德标准的轩然大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洛德·西蒙说,这本小说奠定了哈代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地位。在美丽的苔丝身上人们至始至终看到的是她纯洁的本性对逼迫她的恶势力的苦苦挣扎。”

男人偷情是可以原谅的,女人一旦失足就永世不得翻身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苦小贩的家庭,他的父亲约翰·德比有一天被人告知是古代贵族德伯的后代,他便得意忘形起来。

约翰和他的老婆决定让女儿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那位有钱太太也姓德伯,他们希望能从那户人家讨点好处,运气好的话,苔丝还能通过他们嫁一个有钱人。然而这个所谓的亲戚其实是来自北方的暴发户,通过金钱买了一个贵族的爵位。

苔丝听从了父母的建议,去了富婆家,他们家的儿子对苔丝见色起意,为她在自家安排了一份清闲的工作。一天晚上,苔丝和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起去赶集,回来的路上跟亚历克从前的情人发生了口角,遭到众人的围攻。恰好此时亚历克骑着马出现了,为了摆脱同伴的攻击,苔丝骑上了他的马,从而导致了“一个重大事件”,亚历克带着她在树林里四处游荡,拖延回家的时刻,尽管他声称自己只是想跟苔丝多待一会儿,但当苔丝累得在树林里睡着后,亚历克趁机跟她发生了关系。

她怀孕回家,深居简出了整整十个月,当她重新出来到地里干活时,人们发现她成了一个孩子的母亲。于是,她多了一条罪名:未婚先孕。

孩子一生下就体弱多病,没活多久就死了。过了几年,苔丝离家来到陶勃赛乳牛场干挤奶的活儿,在这里他与牧师的儿子安吉尔·克莱恋爱了。苔丝对文质彬彬、颇有知识的克莱十分崇拜和热爱,面对安吉尔的求婚,苔丝很纠结,她几次三番想要对安吉尔坦白,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她写信给母亲,得到的建议是绝对不要透露半点过去的事情,反正她不是这个国家里唯一遭遇过这种事的女人,又何必去自找麻烦呢?等到生米煮成熟饭,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在母亲的催促下,苔丝半推半就地跟安吉尔订了婚,可她心里老是不踏实,担心事情会败露。有一次,在跟安吉尔进城购买结婚用品时,他们偶然遇见了一个知道苔丝底细的同乡,这人无意间透露了苔丝不是处女。尽管安吉尔最终认定是对方认错了人,苔丝还是为此心神不宁。

决定写一封信将往事告知克莱,她把信从房门下边塞进克莱的屋子却塞到了地毯下面。阴差阳错,这封信没能送到安吉尔手里。

两人终于还是结了婚,蜜月旅行的这天夜里,苔丝的良心战胜了侥幸心理,她觉得自己这样不付出代价却得到了安吉尔,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万万没想到,在她开口之前,安吉尔却抢先一步,告诉妻子自己在伦敦有过一个情妇,苔丝觉得夫妻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于是把过去的事情全盘脱出。

尽管安吉尔一直表现得对社会风俗和礼仪毫不在乎,但从心底还是摆脱不了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和当时的大部分男人一样,他也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个处女,这会儿发现自己居然成了个“接盘侠”,免不了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安吉尔责备苔丝不懂事理,没有修养,没法跟她一起生活,气急败坏之下,他建议两人分开一段时间,苔丝同意了。安吉尔给了苔丝一些钱,算是尽了做丈夫的义务,随后两人分道扬镳,苔丝又一次回到了家乡。

克莱去巴西发展他的事业,苔丝仍在一些农场打工糊口。命运却让她再次与已经披上牧师黑袍的亚雷·德伯相遇。亚雷对苔丝的情欲顿时击败了他那没有根基的宗教信仰,他纠缠苔丝,不得到她决不罢休。这时候苔丝的父亲病故,为了母亲和弟弟妹妹们的生活,她被迫与亚雷同居。

不久,安吉尔·克莱尔从巴西回国,找到妻子并表示悔恨以往的冷酷无情。苔丝在这种情况下认为,是亚雷· 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克莱,又一次毁掉了她的幸福,她懊恼和愤怒到了极点,带着一种责任感,杀死了亚雷。在与克莱一起度过幸福、满足的最后五天之后,苔丝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苔丝的悲剧是当时社会的产物,也是社会的悲剧

作为一个贫穷而社会地位又低下的女子,苔丝所受到的压迫与凌辱是时代赋予的,既有物质方面的(包括经济的,权势的,肉体的),更有精神方面的(包括宗教的,道德的,传统观念的)。

作为一个社会的受害者,苔丝不仅勤劳勇敢,而且纯洁善良。她虽出生贫寒,但充满美好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她先后三次出门;但是她孤立无援,每次都遭到打击,而且一次比一次沉重。苔丝的悲剧不仅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根源,而且还有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方面的因素。苔丝的经济地位和阶级地位决定了她在为资产阶级服务的道德、宗教、法律面前必然处于被动的地位。

在那个年代,一个单纯的年轻女性“堕落”后,尽管她是被迫的,但是大家都希望她的结局要不就是死亡,要不就是通过自我牺牲获得精神上的救赎,而哈代居然说她是一个纯洁的女人意味着他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

维多利亚时期,宗教信仰氛围根深蒂固,哈代借苔丝悲剧的一生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制社会。生活在这种男权制社会下的女性注定要受压迫和控制,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在男权制社会主流话语的卫道者眼里,女子永远处于依附和从属的地位。无辜受害者苔丝被认为是站在男权社会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对立而,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为社会所不容忍的淫女和妖女。她还妄想重新开始,还期待丈夫接受她过去犯的错,就像她接受丈夫干过的荒唐事一样。这无疑是不被大家接受的。

尽管苔丝虽然开始了不屈的反击甚至呐喊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压迫的实质,但是最终仍然没能也不可能摆脱掉男权制社会的强大而无形的控制网,而走向毁灭。

庆幸的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对性别和性的探讨逐渐成为公众辩论的重点,例如合法的离婚和随之而来的对离婚案件的关注,关注女性投票权和其他权益的“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针对男女双重道德标准等问题的讨论,对性和女性社会角色的探讨也进一步重塑了进步人士对女性的期待和认知。

苔丝对自我的认识并不清晰,一方面她敢于反抗传统道德和虚伪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长度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但她凭借本能对个体纯洁性的坚守却十分强而有力。她从不曾想到要利用自己的肉体去换取幸福,环境却迫使她必须时刻依靠自己的身体生存下去,把自己的身体当作经济交换的对象。

就是这种自相矛盾的思想,这种保守性,加重了苔丝命运的悲剧性。

直到现在,我们还会看到苔丝的悲剧以各种形式上演,舆论的道德与世俗的偏见仍然限制着女性的自由,正因如此,苔丝这个人物形象始终得到大家喜爱,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