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儿子盯着一个地方看了10分钟,宝爸顺势一看直接笑翻了

地铁上,儿子盯着一个地方看了10分钟,宝爸顺势一看直接笑翻了

导语

许多小孩年龄还小,一部分爸爸妈妈出自于对孩子的自身安全考虑,不怎么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因而小孩自小的活动区域绝大部分在家中,或街道社区内,亲朋好友家等。

直到孩子成长了一些,家长们才一开始来尝试带上孩子到附近公园,水上游乐场等场合游玩,而且时时刻刻陪伴,保护孩子的安全。

案例分析

刘爸爸家的小孩因为是早产婴儿,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弱,因此从刚出生一开始小孩就是从家中送到医院,再从医院送回家中的日常。基本上没有带上小孩到其他群体密集或社会各界的各个人士较多的地方。

小孩相较其他小孩来看,相对来说腼腆和沉默,家中有人探望,第一次见面时也是畏手畏脚,缺少自信,难以大方得体的和人打交道。

小孩长大一点后到了5岁的年龄,就即将到上幼儿园小小班了,刘爸爸思前想后,决定带上小孩坐一坐地铁,提前感受一下公共场所的氛围。因为小孩的儿童三轮车相对比较矮,也小巧一些,于是刘爸爸就找了个有安全扶手的地方,将儿童三轮车送到临近安全扶手的位置,让小孩握住安全扶手。

在地铁上,儿子注视着一个地方看了10分钟,宝爸发现儿子目不转睛的朝着一个位置,感觉特别惊讶,宝爸顺势一看直接笑翻了!

原来是一对大学生情侣,女生一只手拉着安全扶手,依靠在男生身上,男生两只手抱着女生,而且打着游戏,特别恩爱。小孩可能是从来没有看到过恋人依偎相拥的乘车姿态,感觉惊讶,不经意间就注视着看了。

刘爸爸急忙低声跟儿子解释,这个哥哥和姐姐是恋人,因此才贴得那么近,长时间注视着对方看是很尴尬的,不能这样。

带上小孩到群体密集的场合依然要教会孩子相应的交际礼仪与规范,避免对别人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影响。

怎样才能让小孩在公共场所讲文明、懂礼貌?

1、教会孩子与别人问好

家长们带上小孩到公共场所时,应当教会孩子各个年龄段人的称呼方式,如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

在见面时主动打招呼,能给人带来舒服的印象,还能迅速拉进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亲近感与亲近感。在一开始问好时,小孩很有可能会有畏怯心理,家长们应当多激励孩子 ,并在恰当的情况下给予帮助。

2、教会孩子学会谦让

很多公共场所,因为人数较多,室内空间比较有限,通常都要排队,也要相应的秩序。

有的小孩在缺少相关经验时,会哄抢位置,给别人带来不太好的影响,家长们在出门前应先教会小孩各个地方的处理方式,正确引导小孩耐心等待,恪守秩序,并言传身教,成为小孩出门外出时的榜样。

3、教会他们在公共场合尽可能保持安静不要喧哗

在地铁站,公交车,高铁等公共场合,许多人处在下班回家或者有急事交通出行的路上,身体状况疲乏,要就着过程中可以歇息的时候调整状态。

而孩子与生俱来就会有好奇感和探索欲望,见到有意思的新事物常控制不住大声喊叫,父母应当教会孩子在公共场合要尽可能保持安静不要喧哗,免得影响别人的休息。

总结

儿童成长至一定年龄总会要了解社会,应对各色各样不一样的阶层,不一样的行业的群体。

在孩子年龄稍长时,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到公共场合,有目的的让他们多了解新事物,多与不一样的年龄层的人互动沟通,提高孩子对社会的认知与了解,拓展孩子的视野,培育小孩乐观积极的人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