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和曹皇后没孩子 但为何有“天子娶妇,皇后嫁女”说

历史上曹皇后和宋仁宗并没有孩子,因为宋仁宗并不喜欢曹皇后。曹皇后出身于高门世家“真定曹氏”。曹皇后的祖父为北宋王朝的开国元勋、鲁国公曹彬,先后参与平定后蜀、南唐、北汉等政权,为北宋王朝立下赫赫战功,官至枢密使、谥周武惠王,欧阳修曾说“曹武惠王斌,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十八岁的曹氏奉诏入宫,被宋仁宗养母章惠杨太后看中,次年九月即景祐元年(1034年)立为皇后。曹皇后熟读经史,善飞白书(书体之一)性情慈爱,节俭,处事谨慎又不失敢作敢为。但相貌并不特别出众,因此看重美貌的宋仁宗并不欣赏她的贤德,对她也不宠爱。

曹皇后

另外曹皇后机敏果敢,是个女强人,这让宋仁宗十分敬畏,甚至从她身上看到章献太后刘娥的影子。当一个女人让男人想起母亲的强大时,只有敬,很难有爱了。有件事很可以说明宋仁宗对曹丹姝皇后的这种微妙感觉。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皇宫里出了件大事。几名卫士在夜间作乱,乱兵直趋仁宗皇帝的寝室。曹皇后当时正在侍奉皇帝,听说变乱,马上起来。仁宗想出去看看情况,曹皇后关闭殿门,拦住皇帝,急忙呼唤都知王守忠,命令他带兵入宫平乱。乱兵在殿前杀伤宫中的嫔妃侍女,叫喊声响彻皇帝的住所。太监回报是奶妈打年纪小的宫女,曹皇后申叱道:“乱兵就在附近杀人,你们还敢胡说!”她估计乱兵必定会放火,暗地派人带着水跟在他们后面,果然乱兵点火烧着帘幕,跟着的人随即用水将火泼灭。这一夜,凡是派出去的太监侍从,曹皇后都亲手剪掉他们的头发,对他们说:“明天论功行赏,就以头发为证。”因此,人们都争先出力,乱兵很快被消灭了。在这次宫廷事变中,曹丹姝展现了强大的临近应变能力,不愧巾帼本色。但在宋仁宗眼里,这场叛乱是曹皇后为了在自己面前显示能力、邀功而故意安排的,不仅不感激她,反而欲废掉她、改立宠妃张美人为皇后。好在宋仁宗的大臣们极力劝说、反对,而宋仁宗自己也拿不出证据来,这才作罢。曹皇后保住了凤冠,但始终没有得到皇帝的感激,宋仁宗将功劳全栽到宠妃张美人身上,借机在当年十月将其晋封为贵妃(死后追封为温成皇后)。

宋仁宗

宋仁宗对曹皇后的戒心一直没有消失,这种戒心甚至进入了他的潜意识里了。《续资治通鉴长编》上记载,嘉佑元年(1056年)仁宗患了重病,神志不清,在皇宫里满院子大跑大叫,高呼“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曹皇后知道后痛哭失声。而张茂则是宫中的一名内侍,听到仁宗的话害怕得想上吊,被旁人救下,宰相文彦博劝说道:“皇上有疾病说胡话罢了,你何必这样子呢?你如果死了,皇后该如何自处呢?”又命令其继续侍候仁宗。然而仁宗此举,导致曹皇后也不敢上前伺候。可见在宋仁宗的潜意识里,对曹丹姝皇后是多么的不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宋仁宗和曹皇后根本谈不上恩爱,因此也很少有鱼水之欢。因此终曹皇后一生,也没有为宋仁宗生下一儿半女。不过有意思的是,曹皇后在宫里收养了一个女孩姓高。而宋仁宗因为没有儿子,也收养了侄子赵宗实,更名为赵曙。在曹皇后的撮合下,赵曙娶高姓女孩为妻。因此当时宫中有言“天子娶妇,皇后嫁女”的美谈。宋仁宗驾崩后,赵曙继位,就是宋英宗,而高氏也成了高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