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艺多不养家,儿多不养妈”,放在今天也不过时

所谓农村俗语,都是老一辈人总结的社会和自然现象,人生智慧,读起来朗朗上口,代代相传。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有些已经过时了,比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样关于天象的,现在有了更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有些老话,放在今天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艺多不养家,儿多不养妈”。

为什么说“艺多不养家”

与这句话对应的还有一句“艺多不压身”,多一门手艺,多一个可能的机会,多一个选择,所以越多越好。但样样会,样样都不精通,最终也只会一事无成,养家都困难。尤其是在当下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每一门技能的储备人才都多了去了,只有把一门手艺做好做精,才能保持竞争力不被快速取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除了个别的天才,大部分人,一辈子,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都受用不尽了。

“艺多不压身”与“艺多不养家”其实也是不矛盾的。与传统文化里的“博约”理念是有一定的一致性的,“博”是博览众长,开阔眼界,“约”是精一的功夫,在博览众长增长见识的基础上,专一把一件事做好。尤其对于年轻人,多接触多了解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然后选一个喜欢的把它做好。须切记不可浮躁,今天开车,明天当厨子,后天学美发,什么都想学,什么都不精,最终一事无成。

为何“儿多不养妈”

农村历来都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也追求多子多孙,枝繁叶茂。总想着,儿孙多了,总会有个孝顺的来养老吧。所以,哪怕在计划生育最严格的时候,就是牵牛揭瓦,打游击,也要多生几个。儿孙多了就孝顺吗?往往正相反,就像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儿女多了,在儿女的平等对待上难免会不出错,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并且儿女多了,儿女间难免会生出许多计较,比较的心来。小编陪着妈妈看了不少家庭调解节目,大多因为赡养老人闹到电台、法院的,都是儿孙满堂的家庭。要么彼此间觉得自己吃亏,其他兄弟姐妹占便宜。要么总觉得自己困难,其他兄弟姐妹应该多照顾点。最终是老人反而都不管了。

“艺多不养家,儿多不养妈”,这句老话算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写照,在当下似乎也并不过时。把简单的事做极致,就成了不简单的人,保持核心的竞争优势在当下是很重要的。儿女呢,只要孝顺,一个不少,两个不多,儿女成双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