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绪伟作品:我属猴却喜欢牛

我本属猴,却喜欢牛。

牛与人类关系密切,它作为农耕时代主要的生产力与人类一起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今天即便是在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农业生产仍然称作“铁牛”。即表现为“铁骨响铮铮,奋蹄自有神,我是中国牛,天地任我行”的牛的精神内涵。

牛:默默耕耘,辛勤劳作,对人无所求,对环境无所求;它不吹牛皮,不阿谀奉承,不贪图享受……虽然十二生肖把牛的前面冠以“丑”字,我却将牛之心灵冠以唯“美”之称。

我是乡村人、我干乡村活,我饮乡村水,我吃乡村饭,所以我写乡村事,诠释乡村牛,出刊《乡村的牛》散文集。2014年有幸获得“第五届安康文学艺术精品创作优秀奖”,让我激动、感慨、兴奋而自信。我深沉感悟:评委看重的是——作品集主题弘扬了“牛的品质、牛的精神、牛的奉献”;评委激励的是——文学之路也要有“牛的性格、牛的执着、牛的勤奋”;评委关注的是——文学业余创作更要有“牛的坚韧、牛的自觉、牛的信仰”。

我离开乡村三十多年,工作在县城,乡村的牛始终在我心中铭刻。牛是乡村辛勤耕耘的使者,牛居一切动物勤劳之首,牛是我做人追寻的楷模。多数人对牛熟视无睹,我却对牛情有独钟的思考:

自春播到秋收,从夏种到冬耕,牛何曾停歇过?

背向炙烤的烈日,头顶凛冽的寒风,牛何曾退缩过?

无论雨打雪霜,哪管水田旱坡,默默拓荒,牛何曾埋怨过?

咀嚼草禾杆壳,渴饮沟塘凉水,夜卧土墙冷地,牛何曾计较过?

从鸡鸣东晓的凌晨,到遍地夕烟的黄昏,忙了一季又一季,干了一年再一年,牛何曾居功自傲过?

这难道不是我们做人的楷模!生活中也有人像牛一样成为我的楷模。那就是种地的农民,假若没有了农民,我就没有粮食蔬菜吃,何谈生命延续?再就是做工的工人,假若没有了工人,我就没有生活用品和高楼大厦住,何谈安生度命?还有就是学校的老师,假若没有了老师,我就学不到知识而愚昧,何谈发展人生?更有治病救人的医生……他们都像牛一样,默默无闻。我时常问:我具备这样的品质、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忠诚吗?

与牛对照,也常对照像牛一样的人,我心自省。

现实,我也常听人对牛的另论:说牛很傻、很呆,很笨、很蠢,像牛一样做人,就会很吃亏、不发算、没出息、难成人上人。也正因为有此论,有人逆牛品而行,当今生活中就出现了世风日下,道德失范,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蔓延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的时有发生;不讲信用、坑蒙诈骗的公害蔓延;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现象存在。这难道不是亵渎了中华民族优秀本质的特性吗?!

自古以来,牛在中国人的心里,是埋头勤奋、兢兢业业的实干家化身,是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劳动者的典型,是朴实耿直,坚韧顽强的开拓者的

旗帜。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牛的精神。它展示忠诚与正义,彰显力量与勇敢,崇尚拼搏与开拓,弘扬脚踏实地与无私奉献。

我本属猴,却尊重牛。

让心中的牛时刻警示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多一些真诚与善良,少一些虚伪和索取;多一些实干和进取,少一些浮躁和自满;多一些思考和勤奋,少一些偏见和懒惰;多一些坚韧和执著,少一些畏难和圆滑。

乡村的牛,是我做人处事待物的楷模。以获奖的《乡村的牛》文集为契机,让文学的精神世界使我圣洁自礼,让步入安康文学劲旅队伍中使我自觉自信,让我像牛一样在文学耕耘的大地上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