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完上市公司72部新劇,古裝、民國、都市“三大件”趨勢都在這兒

雖然影院開張暫無消息,可多個電視劇劇組的復工拍攝卻已經步入正軌。

《有翡》《大江大河2》先行一步,《長歌行》《皓衣行》緊隨其後。觀眾無劇可看的擔憂可以暫時擱置了。

當然,由於影視作品的性質特殊,從開機到播出往往耗時頗長。

所以今明兩年能看哪些劇,關注開機項目的同時,還得仔細觀察那些被影視公司捏在手裡的成品貨。

慣例來說,年初是集中發佈、官宣項目的好時段。然而由於疫情的影響,各製作公司的家底尚未明確亮出。

近日,華策影視、華錄百納、完美影視、歡瑞世紀等上市影視公司先後公佈自家財報。疫情影響下,往日應當舉辦發佈會曝光的新劇,如今只能在財報中簡單披露。

那麼,今年後三季度乃至明年,有哪些電視劇我們可以期待?各大製作公司“存貨較量”的背後又有哪些新趨勢?影視行業真的要迎來一波“去庫存”的高峰期?這些都值得一探究竟。

影視獨舌特梳理華策影視、歡瑞世紀、華錄百納、光線傳媒、完美影視、慈文傳媒、幸福藍海、華誼兄弟、萬達電影、唐德影視在內的10家上市影視製作公司的劇集片單,以求一窺未來一年的待播劇集與創作趨勢。

古裝劇“餘熱”堅挺

從去年一整年的大體環境來說,古裝劇受限已是不爭之實。

即便有《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這般兼具熱度與口碑的作品存在,但絕對爆款的缺失與改檔易期的頻繁,還是為古裝劇的未來增添了幾分不確定性。

這一態勢也在某種程度上被數據印證。

據云合數據顯示,從2017年到2019年,古裝劇上新部數和有效播放佔比呈逐年下降趨勢。與之相對的 ,是古裝劇網絡首發數量及佔比增加。

這種現象並未因步入2020年而得到緩解。

開年至今,縱有《三生三世枕上書》《北靈少年志之大主宰》《清平樂》等頭部古裝劇陸續與觀眾見面,但不論是流量還是輿論都難以算是“破圈”之作。

這多少會影響各家制作公司古裝牌的甩出。於財報來看,72部作品中古裝劇攬得14席,約佔總體比例的1/5。但14部劇中,真正能歸為“新劇”的卻沒幾部。

除了華策影視的《有翡》《長歌行》近日開機,光線傳媒的《春日宴》、完美影視的《星落凝成糖》尚在籌備,其他10部作品都屬於或取得發行許可證或殺青的成品貨。

類型細分來說,歡瑞世紀的《天下長安》《山河月明》都屬於古裝歷史劇。

前者改編自董哲的小說《李世民:從玄武門到天下長安》,講的是李世民的故事;後者則由《江山永樂》更名為《山河月明》,講述了明太宗朱棣從紈絝少年到開創“永樂盛世”的故事。

這兩部劇,《天下長安》以古代傳奇劇備案,《山河月明》則以重大歷史題材立項。不過,據瞭解,目前兩部劇均以重大歷史題材的流程與標準操作。

加之取得發行許可證的《青雲之琉璃》和《長安諾》,歡瑞手裡的古裝牌著實多了些。

雖然《有翡》《長歌行》剛剛開機,可華策影視還有《錦繡南歌》《少爺與我的羅曼史》握在手中。

兩部劇皆為古裝言情劇,前者由鄧偉恩、李慧珠執導,李沁、秦昊主演,背景設置在南北朝的劉宋元嘉年間;後者則為腰部劇,或將今年於視頻網站上線。

華誼兄弟的《胭脂債》《喵喵汪汪有妖怪》殺青已久,財報也只是輕輕掠過,估計近期上線的概率不大。完美影視的《月上重火》則傳聞於近期定檔,上半年播出可能頗大。

必須承認,雖然開年的古裝劇接力告一段落,但在播的《天醒之路》《俠探簡不知》《長安少年行》等網劇,還是說明著當前古裝劇網播環境的適宜。

只不過,上文提到的相關古裝劇頗多頭部劇,大抵不會採取純網播的形式。另外,隨著復工復產節奏的加快,古裝劇的播出環境是否會一成不變,還是個需要觀察的問題。

民國劇逐漸“老辣”

與古裝劇的高壓處境相比,近兩年的民國劇多少寬鬆一些。

即便《河神2》《半生緣》一推再推,《風聲》《瞄準》遲難播出,但《巨匠》《老中醫》等年代傳奇劇的安穩落地,《烈火軍校》《租界少年熱血檔案》《鬢邊不是海棠紅》等網劇的靠譜熱度,還是給人以無限希望。

隨著臺網古裝大劇的走弱,創作自由較大並且具備天然傳奇性的民國劇集迎來了新的春天。畢竟,古裝劇有風險,臨近時代好歹也能差強人意。

與2019年類似,2020年上市影視公司的民國劇片單還是主打諜戰方向。

這是頭部民國劇的自留地,每年都有不少作品輕易收割熱度。即使偶有腰部網劇涉獵這個領域,但製作調性的衝突往往難以出現佳作。

說到底,諜戰劇本就是電視臺的拿手好戲。

與古裝劇相似,歡瑞世紀手裡的民國劇底牌最多。

等待播出的有《隱秘而偉大》《秋蟬》兩部作品,前者由王偉執導,李易峰、金晨主演,故事背景是抗戰勝利後的北京城;後者是一部諜戰劇,講述了1941年香港被日軍侵佔時期地下黨潛伏秘密行事的故事。

歡瑞已殺青的《迷局破之深潛》與正籌備的《夜鶯》亦屬諜戰題材。《迷局破之深潛》的背景定在了抗戰時期的長沙,講述了第一次長沙會戰前敵我特工步步為營的故事。

完美影視的《大俠》《半生緣》則應當歸屬到傳奇劇一類。

《大俠》立項時名為《霍元甲》,拍的也是霍元甲的傳奇一生,卻由於種種原因在發行期間無奈改名。《半生緣》的待遇與《大俠》相似,都在將播之際被忽然撤檔。該劇改編自張愛玲小說,劉嘉玲、蔣欣主演。

與其他幾家公司不同,電影業務突出的光線傳媒則選擇了兩部民國情感劇。

《恨君不似江樓月》由何澍培執導,其人物關係設置大抵與《鬢邊不是海棠紅》相似。《金玉王朝》尚在籌備期,但從現有的資料來看,這部劇的原著似乎是風弄所著的一部耽美小說。

除了上述作品,還有幾部設定在民國背景下的主旋律作品頗為搶眼。

華錄百納的《光輝的旗幟》《我們的西南聯大》和唐德影視的《香山葉正紅》《槍桿子1949》都屬此類。目前,華錄百納的兩部作品皆已順利殺青進入送審階段,唐德影視的兩部劇集尚在籌備期。

都市劇裂變多元

說起電視劇領域的量產大頭,就不得不提及都市劇。廣電總局每月的電視劇備案公示中,當代題材往往能十佔其六。而當代題材中的都市題材,又能十佔其六。

據云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平臺有效播放Top10中,都市劇佔得一半,《都挺好》更是獨佔鰲頭。這和2018年古裝劇包攬前五席的情形截然不同。

隨著古裝劇上星的高壓排播,都市劇的春天似乎還在繼續。

都市劇裡,行業劇是“永拍永熱”的一派。

去年熱播的行業劇不少,開年以來也有《安家》《完美關係》《精英律師》《決勝法庭》等劇播出。但真正能從頭到尾看下來,徹徹底底征服觀眾的行業劇,大抵一個巴掌就能數過來。

2020年,行業劇數量的增多值得關注。電視劇不能總是打著各種旗號談戀愛,否則就難以真正深入生活肌理,反映社會現狀。行業劇的發力或多或少能紓解這一頑疾。

華策影視的《平凡的榮耀》紮根金融投資領域;華錄百納的《黑色燈塔》是圍繞庭審過程展開故事的律政劇;完美影視的《壯志高飛》聚焦航空航天題材,《義無反顧》對準海外安保人員。

這些劇早已盡數殺青,或將於今年陸續與觀眾見面。萬達電影出品的《謝謝你醫生》去年開機,恰逢疫情原因,如今尚處於停工階段,何時復工還未確定。

青春題材也是都市劇的熱門品類,這個類型多采取網播形式,以清新的風格聚焦了一批穩定的受眾群體。

換而言之,這是一種拍了就不愁沒人看的劇。不過,自帶流量的青春劇在穩拿“低保”的同時,往往也面臨著圈層壁太厚難以“出圈”的問題。

比如近期上線的《致我們甜甜的小美滿》《全世界最好的你》等幾部小甜劇,就出現了“撒糖”無效的困境。

基於此,裂變化、垂直化就成了青春劇的新趨勢。近兩年的電競熱、體育熱、軍旅熱,都是相關探索。具體到新劇上,青春劇多以殺青劇居多。

華策的《以家人之名》《拾光裡的我們》《暖暖,請多指教》《你是我的城池營壘》,唐德的《一身孤注擲溫柔》,慈文的《乘風少年》以及華錄百納的《暗戀橘生淮南》等屬於成品貨,不消時日就能拿出售賣。華策的《我和我們在一起》仍在拍攝。

生活劇也是都市題材裡值得一說再說的存在。

以片單來看,《不婚女王》《一念時光》《親愛的你在哪裡》都取得了發行許可證,《當你老了》《愛情高級定製》《幸福還會來敲門》都已殺青,今年或將播放。

除了以上細說的古裝、民國、都市劇,反腐與涉案劇也值得單拎出來說。

今年,此類題材產量有所下降。72部新劇中僅有3部。分別是華誼兄弟的《宣判》、完美影視的《三叉戟》與歡瑞世紀的《權與利》。

《宣判》由國建勇執導,王千源、藍盈瑩主演,將鏡頭對準了人民法院裡的種種案件;《三叉戟》由劉海波執導,陳建斌、董勇、郝平主演,講他們破獲金融犯罪的故事;《權與利》由高希希執導,蔣雯麗、郭曉東主演,講黨組織考察選拔基層幹部的故事。

“彈藥”依舊充足,但“去庫存”未必容易

細細捋過一遍,2020年的劇集新項目還是有頗多驚喜。尤其是這只是部分上市影視公司的“彈藥庫”,片單之外還有更多頭、腰部作品。

從某種程度上說,觀眾沒劇看的擔憂實則毫無必要。不過,“彈藥”充足也意味著要分沙揀金,“去庫存”似乎沒那麼容易。

再加之,開年以來劇集的上新數量明顯減少。根據雲合數據的統計,2020年第一季度的劇集上新數是95部,相比去年的104部,下降了9部。

如果跟高峰2018年的118部相比,跌幅達到了接近20%。這就意味著當前市場上的成交量還在下跌。寒冬期還得持續些日子。

【文/馮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