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开学季#、#宅家日记#从长假中关于亲子关系的洞见


一场看似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天灾人祸面前的众生相,在阳光下黑暗会遁形,但永远不会消失。瘟疫背后实质是泛滥成灾的人性瘟疫,经过歇斯底里的考验,民政局爆出“离婚预约爆满”、新闻爆出“因网课家长跳河、学生跳楼”,这些事件发生的背后,再次印证了生命中最难搞的两大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包括外在一切关系的本质都是你与自己关系的投射,如果与伴侣、孩子的关系不好,那就需要在自己与内在孩童上做功课,外在的关系问题,是每个人与他自己内在问题的外在投射,假如你与伴侣、孩子出现了关系障碍,最便捷的化解方式,就是从内在孩童上去做功课,只有反诸向内,从自我修炼、自我觉察开始,才能从根源上改变亲密关系、亲子关系,才有可能成为轮回的终结者。



一、孩子都是来成就父母的天使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是张白纸,任你随意涂抹。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古老而智慧的灵魂,同时孩子也是一粒种子,拥有生命中全部智慧和逻辑,具备了成为自己的所有可能。

现代社会愈来愈复杂,信息愈来愈多,变化越来越快。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你根本就应付不了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甚至不会使用最新开发的某个电子产品。而孩子却比你能轻而易举的掌握一项复杂的新产品的使用,比你更轻松的了解当下最与时俱进的资讯......

孩子比父母还要有智慧,有着比父母更强的适应环境能力,只是它现在以小朋友的身份出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精神生命胚胎,父母能做的就是创造适宜生长的环境,给予足够的信任和支持。

然而,人们往往把知识多当成有智慧,这是个错觉,在这个错觉的影响下,都拼命的往头脑里装知识,比如一个小孩在四岁能识字背诵诗词,就以为他很聪明,其实这不过是在电脑的硬盘上多储存一些数据而已。智慧是一种空盈的状态,而非满实的状态,过多的知识反而可能成为生命觉醒的障碍,智慧不取决于他里面有,而取决于他里面的空,当头脑里空的部分越多,他运用知识的空间和能力就越大。在我看来,教育孩子,给予他有,更要保留他的空。

孩子借父母而来,但不属于父母,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个性,独立的人生观,独立的人格。孩子不是来完成你人生的期待,而是要成为它自己本人想要成为的样子。

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无论成功还是幸福,都是同一个解释: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你确定什么样的道路才是你孩子该走的最好道路吗?你真正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吗?你是上帝吗?如果你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那样去做,彻底撒手,让你的孩子自己成长,看那天底下的众生,上帝操控过它们的人生道路吗?


二、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教育是一种自醒,如果在孩子问题上存在焦虑、担心或要求,那说明我的内心还深藏着恐惧、狭隘的见解、自以为是等无明之相。当我们回到自己生命内在深入探索就会发现,当我们自己没有问题了,整个外在的问题也就结束了,所以如果看到孩子问题重重,无论处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都需要反诸向内,去探究自己的心,问题一定出在那里,心是投影源。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多的应该是提高个人的修为,增强我们对于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的认知自己。并且不断的提升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

西方的先贤早就提出过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去哪儿?我们之所以不知道要去哪儿,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而这是教育的巨大缺失与悲哀。在以色列、德国、日本等都是重视教育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教育是全世界学习的典范,以色列在小学就开设宗教课程,在德国中学里哲学就被列为必修课,在日本大学生除了繁重的学业,还要参加茶道培训、艺术鉴赏等等的类似活动,他们认为这些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修心,修心孩子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如果不知道自己心性安置在哪里,那么就无法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去哪里,那么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心安则神安,神安就不会妄念纷飞,神定则气顺。教育就是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就是心性的传承。

教育当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各阶段相一致,既不要超前,也不要滞后。在人生的秩序中,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对孩子讲体力,对成人讲理性,这才是自然的次序。在这个知识都可以百度的时代,知识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创造价值的能力反而显得重要,而创造价值的能力不是学来的,而是在经验和实践中长出来的,而我们大人要做的就是保护儿童的心理不受恶德或错误思想的侵犯,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即可。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其实这些都是来自家长们的远虑,当有了这样的逻辑之后,就会使我们不停地做力不能及的事情并使我们常常向往自己永远达不到的地方远虑,恰恰这些就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根源,由于向往渺茫的未来而轻视确定可靠的现在和当下,为了不确定的未来而牺牲当下,使孩子遭受各种各样的束缚。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当下抑郁症、焦虑症患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的原因之一吧,未出生就考虑学区房公立学校,未入学就考虑就业,未就业就考虑房贷车贷......一环扣一环的焦虑叠加,无非都有同一目的——被认可!被社会集体潜意识贴上“成功人士”的标签。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各种高要求,是来自于自己的不自信和焦虑,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需要被尊重和被父母看见,如果孩子的感受经常被父母忽视,那么在他今后的日子里通常需要证明自身的存在而拼命奔波,如果能够被父母看见的孩子,自我价值感都比较强,将来对生活也会有着深深的热爱。这里的被看见指的是支持他成为他想要的样子,而不是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三、孩子是父母的投射

孩子在14岁之前,父母身上好与不好的都一起投射,那么您想在孩子最佳的时间段,投射什么给他呢?真正的亲子关系是一场修行,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力与自以为是的觉知课。孩子就像镜子,照见父母未愈的创伤及人格障碍,照见我们自己不愿意看到的真相。在每一段关系中,看见自己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重蹈覆辙。如果不能够看到问题的深层,不从我们内在孩童上去做功课,而不停在相上追究原因,将永远无法摆脱令你痛苦的折磨,这就是轮回。

1、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创伤?

心理学家Eric Berne说,“人出生前就已经准备好了自己人生的脚本,就是要在生命中完成这轮演出,并得以进化。”

虽然有些创伤在意识层面已经不记得了,但它们一直深藏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时常以情绪、负能量、躯体化等形式显现出来。这些潜意识里深藏的创伤,并不会因为我们年龄的增长而自行消失;相反,一遇到相应的情境,就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对于创伤再现,人们常用的应对方式是:退缩、攻击、顺从、冻结。

◆选择退缩方式的人,习惯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忍住悲伤,在一个个平静祥和的面具背后,蓄满了仇恨、愤怒、痛苦......

◆选择攻击方式的人,嗅到的都是敌对的味道,他们把自己变成满身是刺的刺猬,在刺伤别人的同时,也刺伤了自己....

◆选择顺从方式的人,表现出与世无争的面容,不断向外讨好,他们对任何人都好,唯独缺了自己。久而久之,必遭反噬.....

◆选择冻结方式的人,强迫自己遗忘,以为小时候的那些小事不足挂齿,其实情感早已麻木、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然而,当我们选择了以上述方式,来处理自己的创伤轮回时,其实我们一直被创伤牢牢地控制着。除非我们能关爱、拥抱和疗愈创伤,否则,创伤轮回不仅会反反复复地出现,并且还会传递给下一代。

2、父母未愈的创伤,会通过孩子显现出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成为父母的我们,在与孩子互动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甚至在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父母的情绪和感受,就已经开始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了......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带着许许多多、代代相传下来的观念与宿命,包括许多负面特质对我们人格成长有很深的烙印,只有不断的自我觉察,面对生命内部那些无明的烦恼和执念,一层层的觉察、洞见,转识成智。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树根也有问题,但是父母们经常只是看到孩子的问题,其实是父母自身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开花,当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那是你自己问题的外在投射。

3、把自己修好,孩子就没有问题了

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存在,都有自愈的本能。虽然说,童年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没有安全感,成年后会去不断的寻求爱,也会把这一缺爱的内在模式传递给孩子。所以,把觉察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面对自己生命内部那些无名的烦恼和执念,在生活中每一天不断的自我重塑与成长,慢慢的你会发现,当你成为一个更完整、更好的人,你的生命品质、外在关系、身体状况、容貌......都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而你的子孙后代也会跟着改变,你的家族也都将受益无穷。

因缘就是一张无量的网,穿越时空阻隔,让我们重逢。在接下来的生命中,愿我们一起带着正心正念、带着爱和慈悲去经验、探索、回归属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喜悦幸福家园。

正心正念幸福家园

陪你一起智慧成长

文章来源于༺࿄正心正念幸福家园࿅༻整理,编辑和排版,图片属于个人版权原创;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转载需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