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太小了,你帮我”。 小心不适当的表达误导了你的孩子

“儿子,快去穿好鞋子,我们出去玩啦”。我兴冲冲地跟孩子说,想带孩子出去玩。

“妈妈,我太小了,你帮我穿吧。”突然儿子的一句话,让我十分震惊。

三岁的儿子,其实很早之前就知道穿鞋子,提裤子了,可是为什么又突然说要我去帮忙呢?我以为是随口的撒娇,于是,没有理会。我先把自己事情忙完后,正准备带儿子出去,却发现他还是光着脚站在那里。

“为什么还没穿好鞋子啊?”我问儿子。“我太小了,不会穿。”儿子随口一说,让我陷入无限沉思中:明明会穿鞋,为什么说自己不会穿,还要我帮忙呢...

“妈妈,我太小了,你帮我”。 小心不适当的表达误导了你的孩子

记得一次,公公在家里砍材,那柴刀在空中挥舞着,一上一下。儿子觉得十分有趣,看得目不转睛。他突然转过头对我说:妈妈,我也想去砍材。我当时的想法是:柴刀很容易伤到人,当然不能让他靠近的,便随口说了一句:你还太小了,不能玩这个。

还有一次,我给儿子洗完澡,正准备给他洗衣服。儿子兴趣十足,想要帮我洗衣服。我当时的想法是:刚给你洗完澡,这样又会弄湿一身,便随意糊弄了一下:你现在还太小了,等长大了再帮妈妈洗衣服吧。他嘴里念叨着:现在我还太小了,想要洗,但还是放弃了。

“妈妈,我太小了,你帮我”。 小心不适当的表达误导了你的孩子

慢慢地就出现了刚开始的场景,儿子能做的也不想做了,而且理由全都是“我太小了”。

“你太小了,现在还不能做”,粗略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错误,但是,细思极恐...孩子正处于学习成长阶段,以“你太小了”为由拒绝,一是没有让孩子弄清不能做的真正原因,二是简单粗暴地剥夺了孩子学习新知识,成长进步的权利。如果长久持续此状态,孩子也将变成不想思考,不屑进步的懒孩子。

“妈妈,我太小了,你帮我”。 小心不适当的表达误导了你的孩子

我仔细思考了一下,我拒绝孩子的事情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确实存在危险隐患的;另一类是孩子可以学会,但家长怕过程麻烦的。

确实,孩子安全大于一切。但是,当孩子对新事物感到好奇,想要尝试时,你又是怎样解释的呢?

像上述我对儿子说:你太小了。其实想表达的意思是:(柴刀很锋利,容易伤到人)你现在太小(还没有能力很好地去掌控自己的动作。如果真的想要帮爷爷砍柴,等长大了,能力足了再来帮忙吧。)。可是,我却自然而然地省略了最关键的意思,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年纪小,不能砍柴。而他却没有真正意识到:柴刀很锋利,很危险;更没有意识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可以帮爷爷做些事情的。

“妈妈,我太小了,你帮我”。 小心不适当的表达误导了你的孩子

孩子本是一张白纸,而家长则是孩子灵魂上的画者。你所画的每个痕迹,不管好坏,孩子纯净的大脑都会如实记录并复制。他们直白的思维模式并不如成人一样灵活。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尽量避免因词不达意而造成的讲者与听者间的“误解”,形成南辕北辙的不良效果。

新事物是孩子不断成长进步的阶梯。而当下很多家长却不免也出现了我上述的情况或者表达更粗暴:当孩子想要帮你洗衣服时,觉得教孩子洗衣服太麻烦了,还不如自己洗完来得快;当你提着一大桶水,这时孩子快步走过来要帮忙时,你总是觉得孩子碍手碍脚,并大声呵斥:快走开;当你正扫地,这时孩子想要加入时,你嫌弃他把你扫干净的地方又弄脏了...

“妈妈,我太小了,你帮我”。 小心不适当的表达误导了你的孩子

而你却不知道,这一次次拒绝,一次次“走开”,正把孩子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无情浇灭。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这是每个孩子成长进步的必经阶段。万事开头难,而前期的入门教育当然比自己做完要繁琐得多。假如你因怕麻烦,根本不给孩子学习的机会,那你又怎么能奢望孩子独立自强呢?

就像我儿子,原本学会的能力,都会偷懒找借口说,自己太小,不能做。

有时候,慢下脚步,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共享学习的美好时光,在欢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深化亲子关系,这又将是多么幸福的画面呢?对照现实:又有多少幼儿被送到培训机构,唱歌、跳舞等各种技能扎堆学,而回到家,父母各玩各的手机,他连简单的生活技能都不会,吃饭要喂,睡觉要哄?急于求成、本末倒置,你的孩子不见得会比别的孩子优秀多少。

“妈妈,我太小了,你帮我”。 小心不适当的表达误导了你的孩子

教育孩子,其实是父母与孩子共同的一场修行。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这场修行中,与其说是我们教会孩子,还不如说是孩子教会我们。从孩子的行为中,细心的父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与不足,然后再鞭策自己及时改正并提高。虽然我不完美,但是我很庆幸,我能力求与孩子共同进步,一起去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