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有料ISEE現代詩鑑賞第六期魯迅《兩棵棗樹》

Hello 大家好!歡迎來到每日有料ISEE現代詩鑑賞第六期。本期為大家推薦的是

魯迅的《兩棵棗樹》

以及卞之琳的《斷章》

相信很多朋友都讀過這兩首詩,因為這兩首詩短而精,小編便放在一起為大家介紹。

首先我們來看看魯迅的《兩棵棗樹》

<code>兩棵棗樹 現代 魯迅 我家門前有兩棵樹, 一棵是棗樹, 另一棵還是棗樹。/<code>

其實這三句話出自魯迅散文集《野草》中的《秋夜》,寫於1924年9月15日.原句為: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但後來被越來越多的人拿出來欣賞,小編偶然間看到後,思考了很久,這樣簡單的三句話,背後有著怎樣的哲理,難道只是魯迅簡簡單單的景物描寫。

小編思考了很久,說實話,也摸不著頭腦。天上有兩個光源,一個是太陽,另一個是月亮。例如這樣,倒是可以理解。我的身邊有兩個人,一個是我的影子,另一個是我。我想這樣或許就能理解了。影子是我的參照物,是我的另一面。而文中的另一棵棗樹,便是真正棗樹的另一面。萬物皆有兩面,有陽便有陰,有朝便有夕。

小編暫時把這種手法稱之為偵探的描寫方法,因為太難理解了。如果有喜歡的朋友可以模仿這種手法寫你自己的詩歌。

隨後是卞之琳的《斷章》。

<code>斷章 現代 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code>

小編初次讀這首詩,感覺很美,像是一幅畫,一位倚欄弄絲的女子,向著遠處凝望,一位風度翩翩的公子,站在水邊抬頭望著女子。女子的心裡不知道想著什麼,男子的心裡也不知道在想著什麼,只是這樣呆呆的遠望。

小編把這種手法稱為因果循環的描寫方法,寫出一個因,其中帶著果,寫出一個果,其中帶著因,因果,果因,循循環環。

有喜歡詩歌的朋友也可以鑑賞這種手法,提高你的詩歌水平。

今天分享的內容就到這裡,一人一心得,一人一體會,我們下期再見。


你喜歡那首詩? 單選

0

0%

魯迅《兩棵棗樹》

0

0%

卞之琳《斷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