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古花名木:“二喬”堪稱北京“紫玉蘭之最”探春丁香幽幽百年

如今正是春花爛漫的時節,北京城也被打扮的分外美麗。從早春時節就開始綻放的梅花、玉蘭,再到海棠、丁香、紫藤……這些鮮豔的花朵為厚重的北京城帶來了青春與活力。

作為古都,北京城裡歷來不缺少鮮花。元明清時期,北京的皇家苑囿以及名剎古寺裡,都種有名貴的奇花異草,一到春季,景色宜人,也因此留下了諸多文人雅士的詩文唱和。這些燦爛的奇花名木,有的在幾百年後的春天,依然散發出幽幽暗香。

春風拂面的日子裡,不妨一起感受下這些盛開的鮮花背後,藏著哪些動人的故事。

潭柘寺古花名木:“二喬”堪稱北京“紫玉蘭之最”探春丁香幽幽百年

潭柘寺的“二喬”紫玉蘭 張寶貴 攝

春天到來,北京城裡的紫玉蘭花紛紛開放,吸引遊人觀賞並拍攝。在北京的紫玉蘭中,最著名的要數京西古剎潭柘寺毗盧閣前東側的兩棵二喬紫玉蘭。因為這兩株玉蘭的花瓣,每瓣都是紫、白二色(外面紫紅色,裡面粉白色),故名“二喬”,說明這種紫玉蘭的豔麗。北京的古白玉蘭不少,但古紫玉蘭僅潭柘寺這兩棵。根據現在資料記載,這兩棵紫玉蘭種植於明末,樹齡已400多年,它們是北京的“紫玉蘭之最”。

潭柘寺是北京地區最古老的寺廟,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307年),距今已一千七百多年,所以向來就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俗語。潭柘寺不但寺院宏大,殿宇雄偉,而且寺內的古樹名木也是馳名於世的。

如今,潭柘寺的山門外東側有一座六角形漢白玉石欄杆圍圈著一棵樹,別看它的樹體不算巨大,僅高8米,但名氣卻不小,它就是著名的柘樹。據《潭柘寺志》記載,過去寺周圍的山上“柘樹千嶂”,而寺的後山又有著名的龍潭,所以該寺得名“潭柘寺”。柘樹正是潭柘寺之“根本”。不過,清代後期,因各種原因,山上的柘樹竟然全無,現僅存這一棵,故尤為珍貴。清代詩人李恆良有詩云:“猶有鎮山枯柘木,山僧不惜棄空郎”。潭柘寺的這棵古柘已用漢白玉石欄杆保護起來,最近,潭柘寺為弘揚“柘樹文化”,在寺後的山上又種植了很多小柘樹。

在寺內的毗盧閣殿前東側,即兩棵著名的紫玉蘭西側,有一棵很珍貴的探春,它是清末遺物,被譽為北京“古探春之最”。探春的形態和花絮很像丁香,因這棵古探春為白花探春,所以很多遊人認為這棵探春是白丁香。無獨有偶,北海公園南門裡永安寺山門東側的假山前有紅探春,它生長在路旁,很是顯目,遊人也將紅探春誤認為是紫丁香。如今,潭柘寺的管理部門特在這棵古探春下立了銘牌,將探春與丁香區別開來。這棵古探春和旁邊的二喬玉蘭幾乎同時開放,遊人可同時觀賞二喬玉蘭和探春花。

探春,顧名思義,是春天開放較早的花木。北京栽植探春的歷史悠久,唐代文人唐聖月在《華隱篇》中介紹探春,“花最香,色如玉(白),花先葉後,朵瓣比丁香稍小,其型相同,產於燕,江南無之,其開最早。有淡紅者,香少遜”。

潭柘寺古花名木:“二喬”堪稱北京“紫玉蘭之最”探春丁香幽幽百年

潭柘寺探春常誤作丁香 張寶貴 攝

不過,潭柘寺也有丁香。潭柘寺的西路丁香院內有幾十棵紫、白丁香,其中有十多棵古丁香為清代之物。現在一棵古丁香樹下有一石碑,上面明確的寫著,院內的古丁香是清乾隆賜贈的。另外,潭柘寺的梨花、白玉蘭、臘梅、海棠、太平花,以及連翹、榆葉梅、紫藤等,都是寺內的名花。潭柘寺的奇花異卉正體現了北京古剎的“花之寺”和“禪房花木深”的意境。

除了花,潭柘寺的兩種御竹也極為名貴,一種叫“金鑲玉”,即在黃色的竹竿上,每一節都天然生長出一條翠綠的豎線條,故又名“金絲掛綠”。這種竹子在寺內共有三處,一處在流杯亭北邊的竹池內,另兩處分別在行宮院南和戒壇大殿後邊。另一種竹子叫“玉鑲金”,是在綠色的竹竿上,每一節也是天然生長出一條黃色的豎線條,故又名“碧玉鑲金”。這種竹子在延清閣的御茶房前。據《潭柘寺志》載,寺內御竹原名“龍鬚竹”,是清康熙皇帝於康熙三十七年所賜。幾年後,康熙再遊潭柘寺時,還專門為御竹吟詩。如今,這些御竹已歷經三百多年,仍然青翠挺拔。

在潭柘寺的寺外下塔院處,在歷代高僧們長眠的塔林叢中,高矗著兩棵巨大的古樹:娑羅樹(又名七葉樹)。根據佛經記載,佛祖圓寂在古印度拘屍那迦羅城郊外的“娑羅雙樹”下,後來的佛門弟子,會在寺廟內,特別是高僧們長眠的塔林叢中,種植娑羅樹。潭柘寺的這兩棵娑羅樹是唐代種植,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在寺內的毗盧閣殿院南邊(即著名的古銀杏“帝王樹”、“配王樹”南側),也有兩棵高大的古娑羅樹,它們亦是唐代所植。另外,在寺內的方丈院、流杯亭院及南院、大悲閣院、戒臺院等處,還計有十多棵明清時的古娑羅樹。潭柘寺是我國寺院中古娑羅樹最多的地方。在每年的五月中下旬,娑羅花盛開時,一座座小寶塔似的雪白的花絮矗立在樹冠外圍,滿樹潔白,分外絢麗。

來源:北京晚報 張寶貴 文並攝

編輯:tf0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