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武生擒日军少佐,发现2大铁箱绝密文件,聂荣臻大喜

作者:忘情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而酷爱中国古代文化,尤其重视《孙子兵法》的日本侵略军也懂。

事实上,日军并非都像抗日神剧中那样愚蠢可笑,如果我们的对手真的如此愚蠢,抗战也就不用打14年了。日军也很注重总结,从战后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著的《华北治安战》一书中,即可管中窥豹。

在烽火岁月里,敌我双方斗智斗勇。你有啥招,我就针对这些招琢磨出破解之道。你变招了,我也相应变招,就看谁棋高一招,能克制对方。在全面抗战中,华北敌后军民就是这样与日军你来我往,进行一轮又一轮博弈的。决定博弈胜负的,不仅有技术层面、精神层面、组织层面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还有如何料敌于先,如何提前掌握对手底牌,提早作好应对准备。

在这方面,八路军敌工部门和日军特高课都曾不遗余力,而且彼此防范甚严。最终八路军方面在获取日军战略情报方面技高一筹,却不是情报战线的建树,而是源于敌后战场上一次意外收获。

1939年4月17日,驻易县的日军第110师团小林联队出动1个大队,携炮3门,出城沿涞(源)易(县)公路西进梁各庄。5月7日,进抵梁各庄的这股日军又西进占领大龙华镇。5月10日,该敌又分出百余人返回梁各庄。接下来,两坨日军抓民伕抢修据点,准备打通已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瘫痪一年多的涞易公路。如果日军一旦得逞,就将把一分区横劈为南北两半,接下来必定连点成线,再扩线为面,大大压缩八路军活动空间。

绝不能让日军得逞!这是一分区的共识。从侦察的情况看,驻在大龙华的日军有300人左右,拥有3挺重机枪、10余挺轻机枪。驻梁各庄的日军也陆续增至300人,另有伪军1个连130人,两部分加起来共有轻重机枪20挺,火炮6门。八路军向其中任何一个据点发起攻击,不仅这两个据点之敌可互相支援,而且周围易县、涞源、满城、姚村、解村的敌军都有可能一拥而至。尤其是大龙华与大红门相距不到15里,日军可用炮火直接支援。我拔点和打援部队都要在敌优势炮火下作战,如何才能减少部队伤亡,是个极考验指挥员智慧的难题。

不过,当地地形也有利于八路军的一面:梁各庄到大龙华间是一条约2里宽,数十里长的山谷。北部山丘浑圆低缓,村庄较密集,利于部队隐蔽。南部有华盖山、花果山、金坡山耸立在敌必经之地一侧,利于我军设伏。况且自日军进占大龙华后,被曾雅雍支队日夜骚扰得疲惫不堪。当发生曾雍雅支队力量单薄,无力一口吃掉他们后,便又放松了警惕。而被大龙华日军抓去的130余名民伕中,有不少人趁外出修路之机,将日军情报源源不断传了出来。各方情况汇拢起来,居然详细到日军住在哪几间房子里,每间住了多少人。火炮放在哪里,电台位于何处,哪里有哨兵,哪里有暗岗。

有了群众的鼎力支持,获得了如此详细的情报,八路军的战斗决心就好下了。5月19日晚,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一声令下,四路人马趁着夜色出发,准备去送大龙华日军去见他们的“天照大神”了。其中,林必元率1团2营,经金坡村迂回到大龙华东南与西南面,负责主攻;1团主力及曾雍雅、梁正中支队的2个大队,由王道邦、熊招来指挥,直奔大龙华北面的老虎岭地区,准备伏击由梁各庄出动的援兵;3团3营及分区特务营、骑兵营、炮兵连、轻机枪队、工兵连、曾雍雅、梁正中支队主力,由独立1师师部直接指挥,插到大龙华东面10余里外,在涞(源)易(县)公路南面的南、北石楼山隐蔽集结,配备团主力歼灭西援之敌;五支队分兵前往姚村、解村方向,钳制守军,不使其出援;5支队2团埋伏在梁各庄南面山岭里,待我伏击主力在西面打响后,兜日军援敌的后路,并向东侦察、警戒。

这是八路军典型的集中优势兵力,既拔点、又打援的战法,但实施起来却并非一帆风顺。

19日深夜,1团2营副营长邓南风率第7连,由几位老乡引路,偷偷绕过几道铁丝网,摸进大龙华日军驻地。打了困倦不堪的日军一个措手不及。经3小时激战,7连以5人轻伤的代价攻破日军驻守的3间大房子,毙伤鬼子50余人,缴获步枪30余支,轻机枪1挺。但剩下的日军固守6间大房子,用密集火力顽抗,双方打成了对峙。

20日日上三竿后,我打援部队与大红门出援之敌接上了火。大龙华残存日军见状立即分成两股,一股拼命向东突围,一股留下来玩命掩护。7连随即也兵分两路,分头穷追猛打。东逃的百余名日军窜至小龙华附近,被埋伏于此的1营指战员合围在一片树林中。经2个小时激战,日军死伤大半,残敌又一分为二。继续向东突围的那股被分区特务营和曾雍雅、梁正中支队层层截歼,最终无一漏网。向西回窜的那一股还没回到大龙华,也被1营、2营层层截歼在归途中。带队指挥官穴田少佐也被我军生擒。

大龙华里死守待援的日军,久不见援军到来,又听见八路军指战员们不知疲倦地用生硬的日语开展劝降攻势,士气渐渐垮了。一个十五六岁的日军“少年兵”把枪一扔,坐在地上嚎啕大哭,顿时引发了雪崩效应。趁他们哭得昏天黑地,气都喘不上来之机,我军指战员冲了进来,不费一枪一弹抓了17个日军俘虏。

此次大龙华攻坚尚算顺利,打援部队却遇上了麻烦。20日8时,梁各庄日军在5辆装甲车引导下出援。打援的五支队因阵地过于突击,隐蔽工作做得不到位,故而被敌提前发现,致使我打援计划落空。日军朝我打援部队阵地发起正面强攻,杨成武急令1团火速迂回大红门,从敌人背后出击;同时令3团3营、骑兵营、特务营从侧翼出击,乱敌阵角。双方缠斗一番,援敌丢下百余具尸体和大量枪支弹药,逃回梁各庄。八路军也不恋战,即行撤离。

此战,八路军共毙伤俘敌400余人,缴获山炮、92步兵炮各一门,迫击炮5门,轻重机枪6挺,长短枪百余支,子弹5万余发,各种施工机械、土木工具600余件,还有大批毛毯、大衣、手套、指挥刀,以及堆积如山的粮、油、饼干和粮等。大龙华的区长赵鹏飞连夜动员了100多匹骡马和上千群众,才将这些战利器运走。

不过除了这些,负责主攻大龙华的1团2营,还在穴田少佐的指挥部里,发现了两个沉重的大铁箱子。打开箱子一瞧,居然是几十册装订得整整齐齐的厚实文件。这些文件被抬进军分区司令部后,杨成武一瞅,通过那些文件中夹杂的汉字,大体能把文件性质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他让被俘的朝族日军翻译金范俊指认,这个金翻译没敢耍花招,老老实实地供称:这堆文件中有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颁发的《关于剿匪与警备的指示》、《使用特种器材(毒气)之参考》、对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一九三九年一、二、三期肃正作战概要》,以及指导各地占领军如何对我进行经济、文化侵略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如何建立伪组织,如何开展对八路军情报工作的文件,甚至还有第110师团颁布的《对山区方面匪团封锁计划》。

从平型关大捷到1939年,八路军歼灭日军大队级别部队的胜仗不少,但却极难缴获日军文件。这是因为日军在预感到末日来临后,都会依据日军条例烧毁机密文件和军旗。而这一次,大龙华日军指挥官穴田少佐以为,八路军武器孱弱,弹药奇缺,是攻不下他的指挥部的。因此他留少部分人马固守待援,自己率主力突围去迎接援军时,打的是不用多久就能杀个“回马枪”,彻底击溃围攻大龙华我军的如意算盘。因此突围前,他并未遵照条例烧毁这些绝密文件。可是,事情的最终发展却没像侵略者想像的那样。这些珍贵的文件最终落到了杨成武手中。

身为军分区司令员的杨成武,心里当然清楚这批绝密文件的价值。他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将其连夜护送到军区聂荣臻司令员处。没几天,聂荣臻兴奋地给杨成武打来电话:“你们缴获的这批文件,比缴获敌人几百支枪、几十门炮的价值还要高得多。敌人大量核心机密都被我们掌握了。我已经写了报告,随文件一起上送延安。”

后来,毛主席对此事曾经给予肯定和赞扬,说晋察冀军区送来的这批日军机密文件,对延安制订对敌作战的方针、原则,起到重要的决策参考作用。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