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開閘”“通渠”助力口岸國際航空貨運復工復產

據來自北京海關的消息,針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對航空運輸業的衝擊加劇,該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加快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保障國際貨運暢通”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國際運輸、口岸處理和國內轉運三個環節,堅持“引水”“開閘”“通渠”並舉,全力保障首都機場口岸國際航空貨運供應鏈穩定,助力首都外貿經濟平穩發展。

北京海關所屬首都機場海關關員查驗出口貨物。攝影/鄧旭

“受進出境航班架次銳減以及航空公司減少運營成本將投入機型由原先寬體客機改為窄體等因素的影響,疫情期間口岸實際空運運力下降約80%,導致國內出口型生產企業訂艙難、交貨難。”北京海關所屬首都機場海關物流監控處處長崔傑介紹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因首都機場口岸部分航空公司取消或壓縮國際航線,出港貨物航空運力下降明顯。據瞭解,國內出口型企業尤其是歐美等傳統主要出口航線一艙難求,貨物滯廠、滯庫、滯港,大大提高了企業倉儲與物流成本,甚至導致部分中小型生產企業生存狀況堪憂。而與此同時,首都機場海關在監管中發現中東、俄羅斯、日韓等非傳統出口航線艙位相對充足,甚至出現艙位空置的情況。例如國航目前每日出港國際航班20架次,出港貨運量約100噸,除北美航線航班外,亞太、日韓等航線航班均存在不同程度空艙情況,每日存在20-30噸貨物缺口。

“一邊是‘吃不下 ’,一邊是‘吃不飽’。我們分析發現,產生這種不平衡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口岸航空公司、地面代理受制於航空運輸行業傳統操作模式,貨主、貨代企業很難選擇跨航司境外航站國際轉運。”崔傑繼續介紹說。瞭解到此現狀後,北京海關主動作為,多方“引水”,提升航空運輸能力,解出口企業燃眉之急。該關引導航空公司打破信息壁壘,通過緊急新增12家航空公司間SPA(特殊比例分擔)協議備案,保障航空公司間通過此協議互相搭載彼此貨物運輸,全面整合進出口運力,助力打通北京一俄羅斯一歐洲、北京一東京一北美等航線,該模式下已累計運輸1041.2噸貨物。3月31日,北京海關所屬首都機場海關緊急保障阿聯酋航空公司與俄羅斯空橋貨運航空公司間SPA協議運輸,解決了此前20噸出口貨物因運力有限滯留多日的情況。

北京海關所屬首都機場海關關員查驗出口貨物。攝影/鄧旭

為出口企業解決運力難題後,北京海關聚力提升口岸處理能力,為航空國際物流“開閘”。調整海關監管模式,實現庫內臨時籤轉、跨庫區調撥等多種物流服務,先後應急辦理11票共205噸貨物的跨庫區調撥。該關開設收貨口“潮汐通道”和“借道過檢”,有力推動口岸通過國內收貨口接收國際出口貨物,緩解出口貨物收運壓力。針對進口中轉國內的重點保障貨物,海關將常規監管流程航班監卸、貨物理貨、分撥作業、提貨轉送等7個作業環節壓縮60%,直接簡化到關員直赴場坪按“理貨一放行一交運”監管流程作業,物流操作、通關監管用時可節約近80%。同時,該關向30餘家航空公司和口岸物流運輸企業宣講海關便利措施,建立艙單數據對接機制,密切與航空公司的信息聯動,確保“海關數據先行”和“企業一次辦理”。此外,該關還設置專崗跟蹤通報全貨機信息,開通專線收集了解通關需求,開設專門窗口辦理載運貨物入出庫手續,開闢專用通道保障機組人員在檢疫措施嚴格落實的基礎上高效通關。3月21日至4月 23日,該關先後高效保障進出港全貨機1811架次,累計運輸進出境貨物43367噸。

3月20日,北京至長春航線取消寬體飛機,某企業1件進口生產零件因尺寸超大無法繼續運輸,北京海關立即協調監管車輛由陸路轉關運輸,與長春海關通力配合保障企業復工復產。這一難題的妥善及時解決得益於北京海關千里“通渠”,提升國內轉運能力,創新中轉貨物“DDS”(門到門服務)海關監管模式,積極推動國際國內、空運陸運資源的整合運用。該關充分發揮兄弟口岸運力資源,建立與上海等地空港口岸的轉關協作機制,為企業提供多元化通關選擇和應急保障,全力保障首都進口貨物轉運。疫情發生以來,北京海關所屬首都機場海關累計與44個口岸轉關運輸進出口貨物15000餘噸。3月份驗放首都機場口岸為指運地的進口轉關貨物4284噸,徵收稅款29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和41%。

供稿:北京海關編輯:常相婧

發佈:朱秀亮

投稿郵箱:5696132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