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範曳杉
據公開數據顯示,在去年的12月份,我國的結構性存款餘額“短暫性”降到了10萬億元以下後,在今年的前三個月,結構性存款再一次迎來了爆發性的增長。
尤其是在今年的1月份和3月份,這項存款餘額上漲快速。
之前,因為今年的市場動盪,風險資產的波動比較大。
某資深交易員還推測,因為利率下行等各種原因影響,非常不利於結構性存款的規模增長。
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卻和想象的大不相同。
3月末,全國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餘額達到了11.67萬億元,創下了歷史新高。
日前,央行發佈了一組數據。從中,我們能看到今年3月份結構性存款的大幅上漲。
截止到3月末,全國大型商業銀行的結構性存款餘額為42690.28億元,較2月末相比,增加了3544.12億元。
中小銀行結構性存款餘額為73984.71億元,比2月末要增加了4967.94億元。
什麼叫“結構性存款”?結構性存款和普通存款不一樣,但是也不同於銀行理財。
“結構性存款”是在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然後再通過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讓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能獲得更高的收益。
人們將其當作是“低風險低收益+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組合,因為存款人不僅能獲得“存款”所產生的的固定收益,同時也能獲得與標的資產的價格波動掛鉤的收益,可謂是“躺賺”。
我國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在2017年前後經歷過一輪快速增長,而結構性存款也從2017年末的不足7萬億元增加到了去年9月末的11萬億元。
但是,在隨著銀行的存款競爭壓力加大之後,結構性存款卻被當作是“保本理財”的替代品,因此數量也年年攀升。
在這樣的趨勢下,不少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出現了運作管理不規範、誤導銷售等一系列問題。
在2019年年初的時候,出現了結構性存款收益與票據貼現利率倒掛的情況。
不少企業以著票據貼現資金購買高收益率的結構性存款,讓結構性存款成為了“套現工具”。
央行曾經推算,國內的結構性存款將會在2019年2月份達到一個“峰值”,約11.23萬億元,之後就會開始下滑。
但是,今年3月份的數量猛漲,著實出乎意料,甚至還飆升到了11.67萬億元。
因此,有資深資金交易員表示,結構性存款的大增,是因為市場上低成本資金大幅增加的原因。
當然,其中也不乏“資金空轉套利”的跡象。
其實,為了規範結構性存款的市場,從銀保監會到地方銀保監局都對結構性存款“動刀”過。
去年10月份,中國銀保監辦公廳發佈一項《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開始對“假結構性存款”動刀:
按照“新老劃斷”原則設置過渡期,確保平穩過渡,過渡期為通知施行之日起12個月。
這也就意味著,銀保監對“假結構性存款”下逐客令,在今年10月17日之前,必須嚴格控制在存量產品的整體規模內,並有序壓縮遞減。
目前,距離結構性存款的過渡期只剩下了不到半年的時間。
但是,其規模與去年相比卻有增無減。
在剩下的半年時間內,去化壓力可能要大增了!而居民儲蓄,可能也要“變天”了。
來源:萬州微視界
▼
豪賭退市股!
1.6億資金大逃亡,竟有500萬主動“買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