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跑者运动后猝死,疫情后如何恢复运动才安全?

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我们得以走出家门,开始恢复正常生活,喜欢户外运动的人也纷纷出来锻炼,但在这一片祥和之下,却发生了一些令人扼腕的事件——


3月2日,海南大学发布讣告,该校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林肇宏因病抢救无效。据了解,林教授是在加班后,进行跑步锻炼时发生心源性猝死。


3月19日晚,合肥市怀宁路绿轴公园一小型足球场上,一名中年男子在运动中突然倒地不起,现场有人拨打了120。
据《江淮晨报》报道,男子送医时已无生命体征,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在经过约一个半小时的紧急抢救后,呼吸和心跳仍然未能恢复。
当晚22时许,该男子被宣告身亡。据悉,不幸遭遇意外的男子今年40来岁。

3月31日,河南郑州跑友早上在碧沙岗公园附近晨跑,突然倒地再也没有醒来。这位跑友今年57岁,是郑州某银行的职工。
据他身边的朋友反映,他看起来壮的跟牛一样,平常一直有跑步,并且十分痴迷跑步。

接连的悲剧,也为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们敲响了警钟!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长时间没有运动,身体并不适宜突然的剧烈运动,应该循序渐进。特别是对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更是要量力而行。


一般来说,运动猝死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运动时间过长或运动强度过大:高强度运动对于缺少规律性训练的人,尤其是有隐匿性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者,可能促发恶性心律失常。


2.不良心理行为因素:在100个发生运动性猝死的人中,至少40%在猝死前的24小时内有明显的愤怒、冲动、恐惧等情绪变化。
在一组300例猝死案例中,追问家属后发现,80%以上猝死者,在死亡前有激动和过度劳累的经历。
3.存在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如没有心脏结构的异常,高强度运动一般只引起良性的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反之,则容易促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而运动猝死的发生往往是上述三种因素的叠加。
因此,为预防运动时引起意外,我们在恢复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定期进行全面体检。
恢复运动前,最好做一下心电图和体检检查来进行心脏疾病的筛查,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及早发现有无存在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


如果心电图或体检检查有异常,或者有心脏病家族史,则需要咨询专业的心脏科医生。


2.选择适合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
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训练计划,慢慢恢复以前的训练强度。不要强行进行高强度锻炼,以防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
如果从未开始过运动或许久未曾运动,需要循序渐进。
3.运动前后进行热身和放松活动。
运动前的热身有助于身体适应运动的节奏,减少意外的发生。


4.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调适心情、避免不良情绪的干扰。
在任何时候良好的情绪和身体健康都非常重要。
5.如果运动时出现如下症状需要立即停下来。
必要时求助医生:胸闷或胸痛、恶心或呕吐、心慌、心动过速、头晕、乏力。


6. 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及清淡、低脂的饮食。


除此之外,我们在饮食上也需要有所注意。
一般建议在运动开始2小时前开始进食。提前饮食能让你在运动期间减少胃部的负担,避免胃部痉挛等饮食带来的问题。
如果运动前的正餐已经过去数小时,那么建议在运动开始60分钟前,适当补充一点酸奶、苹果或香蕉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运动中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补水问题也不要忽略,建议在运动前1至2小时补水400毫升。这样你在运动的时候,不至于身体缺水。
如果结束运动后离正餐还有数小时,那么建议你在运动结束后首先进行补水,然后可以少量进食一些酸奶、香蕉或切片面包这样的食物。
如果运动结束后马上就是正餐时间,那么除了立刻补水外,建议在运动结束后1小时,再进正餐。

因为运动后身体处在消耗后的疲惫期,各项机能暂未恢复正常水平,运动结束后1小时进食,采取细嚼慢咽法,有助于食物更好的消化吸收,减少胃部负担。
建议清淡为主,并且根据自己的需求,酌情考虑进食数量。
热爱运动,安全第一。你恢复运动了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疫后运动小技巧】!


玩户外的人都在关注微信公众号:两步路(liangbulu),路线、轨迹、活动、户外助手APP、户外知识、驴友新鲜事等。

两步路官方抖音号开通啦!听说有趣的人都在玩“抖音”,小助也忍不住加入了美景大片、旅行故事、户外知识……更多精彩尽在“两步路官方”(抖音ID:2bulu )也欢迎老铁们投送视频。这样有料、有趣的“两步路”,作为户外爱好者的你一定不要错过啦~记得认准“两步路-官微”蓝v账号哦!

更多户外精彩,请进入两步路社区:https://www.2bulu.com/community/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