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进入蚊虫孳生高峰期,市民应注意环境卫生干燥

  春夏之交,雨水增多,我市进入蚊虫孳生高峰期以及蚊虫叮咬高发季,除容易传播登革热等传染疾病外,还可能引致皮肤疾病、过敏等情形。昨日,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近段时间要做好防虫灭蚊工作。

佛山日报资料图片

  蚊虫叮咬高发注意防蚊灭蚊

  连日来,佛山时有出现雨水天,气温逐渐升高,与此同时,蚊子的身影也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

  “近段时间开始暖和起来,明显感觉到蚊子多了。”家住禅城区魁奇路的曹女士表示。

  “晚上出门遛狗,回到家就可能被叮上几个包。”曹女士说,尤其是靠近小区内较多草地或水池边上的位置,即使涂了蚊怕水,有时也防不胜防。

  除了在户外,曹女士家中最近也常受到蚊子的“光顾”。为了应付近期增多的蚊子,她还特意买回不少电蚊香,尝试了多种灭蚊方法。

  事实上,不少市民感到近期“蚊子多起来了”并非无迹可寻。记者昨日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从全市现有的128个监测点数据显示,4月1日~26日,各监测点诱蚊诱卵指数下降49.83%,其中中风险点5个,低风险点35个,符合防控要求88个。但全市诱蚊灯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总成蚊密度为6.27只/盏/晚,同比上升44.14%。

  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近期监测的数据分析显示,我市蚊媒防控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较多可孳生蚊媒的传播风险点,环境卫生不理想、积水清理不彻底等风险隐患。例如街道发现较多垃圾,多处暗巷发现积水及生活垃圾,绿化带存在较多废弃塑料垃圾等,都是孳生蚊媒的风险场所。

  此外,疾控部门通过对在建工地检查也发现较多阳性积水,主要集中在容器性垃圾积水、明渠、下水道口处及废弃轮胎。

  该负责人表示,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基孔肯雅热、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及西尼罗河热等人兽共患病。因此,无论从防病的角度还是从防叮咬的角度来说,都应该特别做好灭蚊、防蚊的工作。

  蚊子螨虫作祟注意保持干燥

  如何做好应对,预防蚊叮虫咬,也是生活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可能是自己体质原因,无论是蚊子还是各种虫子,都比较喜欢盯上我。”近段时间遇到不少皮肤问题的邱先生认为,这些可能都是小小的虫子和蚊子引起的。

  邱先生表示,自己容易被蚊子叮咬。痕痒经常忍不住用手抓,如今双臂和双腿都还有不少抓伤留下的结疤。除了蚊子,也怀疑近期家中的床铺和坐垫有螨虫在作怪,让他身上出现一些过敏的情况。

  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提醒,汗腺发达、体温高、肥胖人士、穿深色衣服的人,都会容易被蚊子叮咬。因此,这几类人群在蚊虫高发季更需注意做好防护。

  除了蚊子之外,春夏之交也是多种虫类的孳生季,也需做好对应的防护工作。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雷晴副主任医师表示,近段时间还需注意预防螨虫、隐翅虫、黄蜂、蜜蜂等昆虫的叮咬。她提醒,日常生活应注意环境卫生干燥,使用凉席前可使用开水烫洗并在太阳下暴晒。万一被蜜蜂叮咬,可尝试用小苏打或者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冲洗伤口。


  防蚊小贴士


  ●清除孳生地

  清除各种废旧杂物,将房前屋后所有可能积水的瓶子、水桶、水盆等容器进行彻底清理,将空容器倒置存放;盆景、喷水池、养鱼池等各种社区室外景观水体要全面清理垃圾漂浮物,并经常换水;定期疏通社区内的沟渠、沙井,排水沟保持不积水,水井要密封,下水井盖可使用防蚊贴,定期检查地下室,及时排除积水;定期疏通居民楼天台等处排水孔及管道,雨后应及时清疏,避免积水。


  ●生物防治

  社区内的喷泉、水池等不能排放的大型水体可采用生物灭蚊方式,饲养如柳条鱼、金鱼、鲤鱼、鲤鲫鱼、中华斗鱼、非洲鲫鱼等能够吞食蚊幼虫的鱼种。


  ●化学防治

  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或水体,不能密封的水井、下水道、喷水池等室外景观水体,可投放灭蚊幼颗粒剂,杀灭蚊幼虫。必要时还可在树木、草丛等蚊虫密度较高处,用喷雾或热烟雾作空间喷雾处理。


  ●家庭防蚊

  居民家庭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星期彻底换水一次,彻底清理空调托盘、花盆底碟积水。每周检查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或者更换具有防渗等功能的安全地漏,保持地漏处无积水。房间可安装纱门、纱窗,也可使用蚊帐减少人蚊接触。

文/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 通讯员佛疾控宣、黄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