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洞觀點:由於中美關係的急劇變化和一再突破多數人的預期,最近網絡上有一種觀點認為:中美關係已經回不到過去了,要說過去40年來美國對中國一方面是“接納”,另一方面是抱有“希望”的話,那麼現在卻是美國已經放棄這個念頭了,因為“中國不可能變成美國所希望的國家”,這點至關重要,也就是說現在中美關係的性質已經發生了質變。其實美國過去一直都在搞“認同政治”,而中國卻在強調“求同存異”,看如今美國現在所有的用詞都是“中共”,而不是“中國”,從小布什到奧巴馬政府,所謂的強硬派、反華派和新保守主義,從來都沒有中斷過對中國的打壓,但各種形式的打壓都還是在美國所謂的“接觸”構架內,現在卻是在美國發布的國家戰略報告中,宣佈中國是頭號競爭者或頭號敵人,這就完全不同了,現在是要與中國脫離接觸,無論是政治、經濟和軍事,還是文化等方面,都要與中國全面脫鉤,並在全世界範圍內拉攏和團結更多的擁有所謂“共同價值觀”的國家與中國全面脫鉤和對抗,以達到全面在世界上打壓和孤立中國的目的。
在我看來是認同這種觀點的,特別是我們的政府更不能抱有任何僥倖心理,也不要低估美國或西方針對中國,打壓中國的決心。中國在不強大的時候他們不把你當回事,現在是真的把中國當回事了!從現在的趨勢看,美國正在試圖在世界範圍內搞以意識形態劃界的“認同政治”,分化中國內部和分化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同時組建“美國同盟”,這遠比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更嚴峻,在美國看來蘇聯和西方白人之間同屬白人文明,而中國則屬於不同文明,信任問題由此而起,這次美國更加明確直接指向中國共產黨,並號召“中國人民推翻共產黨”,其背後是一群極端仇視中國共產黨的人。政治信任沒有了,外交上美國關閉領事館,一個商量都沒有,從疫情爆發以來就在外交上基本沒有談判和接觸,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無非就是政治、外交、經濟和軍事等,政治最重要,外交是政治的延續,戰爭則是政治的另一種形式,也就是說中美之間政治和外交都已經基本不信任,並趨向於全面脫鉤,剩下的就是戰爭了,形勢正越來越嚴峻,中美之間的矛盾如今已經超出了經濟利益的範疇,變成了“你死我活”的意識形態鬥爭,任何想單方面緩和局勢的努力都似乎變成了毫無意義的一廂情願,甚至是幻想,更不能再輕易的認為美國不會為了臺灣出兵,很可能真的會出兵,看看如今臺灣當局鼓吹反中仇中的臺獨言行之囂張就可見一斑,因此想
“既避免熱戰,又抑制冷戰”的設想,將舉國之力投入到經濟和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專注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恐怕並不取決於中國單邊的主觀願望,丟掉幻想,不要懷舊,面對殘酷的現實和挑戰,切實做好一切準備向前看才是正道。
其實我作為一箇中國普通老百姓和小企業主,原本離這些國家或國際大事相距甚遠,也沒有資格對上述這些涉及政治意識形態的事件評頭論足,但是這些令人煩心的事又的確會給我們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商業行為決策帶來困擾。一個國家當經濟增長放緩或停滯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矛盾和問題,而老百姓和小企業主們當遭遇個人、家庭和企業經營等收入來源變得極為不確定,失業,甚至沒有收入來源的時候也一樣會出現很多矛盾和煩心事,尤其像我所從事的工作又與中國的創投市場息息相關,與投資人對未來經濟發展和營商環境的預期和信心息息相關,在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肆虐導致經濟嚴重衰退和中美關係極度惡化可能導致經濟增長動能喪失的雙重因素疊加影響,並且這兩項因素都很可能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裡面,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是長期化和常態化的情況下,就不得不考慮政治、軍事、意識形態和文化等因素對當下及未來經濟和創投市場的影響了
。中美之間的博弈和競爭看來在所難免,如此一來一旦進入博弈狀態,無論願意還是不願意,恐怕雙方都不可能停下來,現在就是這種情形,由於中美是全球最大的經濟大國也是核大國,發生“熱戰”的結果很可能是毀天滅地的人類災難,雙方都有不可承受之重。那麼在爆發全面熱戰幾乎變得不太可能的情況下,中美博弈的雙方又相互缺乏信任,不存在合作的基礎時,雙方都會基於自己利益出發做出最理性的選擇,這就會進入一個叫“囚徒困境”的狀態,得到的卻很可能是步入“冷戰”這種最差的結果。顯然中美之間的博弈已經進入“非合作條件”下產生的困境,也就是說雙方已經不存在合作的基礎時,就只能硬碰硬,會以實力較弱的一方被拖垮,最終也能分出個勝負,就像冷戰期間的美蘇爭霸,雙方隸屬不同的陣營,不存在長期合作,最終走上軍備競賽的囚徒困境,結果以實力較弱的蘇聯被拖垮為結局。從現在實際發展的趨勢來看,中美之間的博弈正在或者已經進入到了這種“囚徒困境”的狀態,雙方互不信任卻不存在長期合作的基礎,中美之間就目前的國家綜合實力來看,還是美國實力強大一些,一旦開始冷戰就意味著美國會傾盡全力來圍堵和制裁以及打壓中國,使得中國在全球趨向於孤立,經濟的外循環被完全堵塞,國際化和全球化受到極大阻力和制約,中國公司在國際市場上會遭受莫名其妙的排擠或者打壓,政府為了國家安全會大幅提升軍備的投入,積極擴軍備戰將成為常態,當然美國也將面臨來自中國的各種打壓和極力圍堵以及反制,總之雙方之間的博弈和競爭是包括政治意識形態、文化、政治、軍事和經濟在內全方位的,雖然最終博弈的結果難以料定,畢竟中國不是蘇聯,中國人的智慧和策略應用也不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社會所能想象和理解的,但是中美新冷戰期間一定作為身在其中的老百姓或小工商業主們將面臨相當長的難熬時期,雖然中國政府會全面鼓勵和開發
“內循環”為主體的經濟模式,來自國內民間(私人部門)的企業之間或者實體經濟中的各企業之間市場競爭定會異常激烈,消費和投資也會受到長期抑制。這從目前國內經濟所表現出來的特徵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應證:
一個是宏觀槓桿率在提升,有債務風險的隱憂,二季度中國實體經濟的槓桿率持續上升,據彭博測算,6月末的槓桿率是265.4%,而3月份當時還是258%;
另一個則是資產泡沫的擔憂在加大,M2也就是貨幣供應增速已經連續三個月維持在11.1%的逾三年來的高位上,這個和GDP增速並不匹配,去年6.1%的GDP,匹配的是8.3%的M2增速;印鈔太多,到了7月份監管層一直在說資金違規流向了樓市和股市,製造了資產泡沫,這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所以最近開始查聯合消費貸,樓市調控也收緊了。記得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講過,
長期債務週期的核心驅動力是資產價格,當信貸和槓桿驅動的資產價格泡沫崩潰時,人們會變得消極而悲觀,私人部門(老百姓和企業主)最優先的目標從利潤最大化轉變為負債最小化,以修復受損或惡化的資產負債表,這種行為轉變會導致私人部門進入長期的債務收縮和去槓桿週期中
,
由於企業和家庭部門的信貸需求變為負值,央行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會出現無論怎樣採取積極寬鬆的貨幣政策,向市場投放不斷增加的貨幣供應量,都對會使得這些政策彷彿泥牛入海,很難對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增長產生實質作用,市場流動性緊張局面只要長期債務收縮週期沒有真正結束就會一直存在,市場中的實際利率會遠高於名義利率。
現在的問題是在中國創投市場中的投資人群體,在面對這種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極度惡劣的經濟環境時,通常都不會將注意力放在針對實體經濟的創投行為上。由於在貨幣供應充足和低利率條件下,市場中的富人們或者大型企業集團一定會藉此機會大額借債,最大化的藉助債務槓桿擴大資產規模,同時將這些借來的錢又返回到金融市場中,從而助推資產價格的上漲並從中牟利,市場實際利率上漲與名義利率之間的“差”會越來越大,這會導致政府或央行不得不被迫提升市場利率,並抑制資產價格的不斷上漲以防止資產泡沫崩潰,於是市場中的股市和房市的資產價格就必然會出現週期性下跌,自然這些富人們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們又會提前在資本市場中“做空”佈局,推波助瀾的打壓股市並再次從中賺取暴利,如此這般的賺錢牟取暴利的邏輯,就會導致市場中的貧富差距變得更大,最終實體經濟仍然停滯不前和消費也不會得到明顯的增長,反而造成虛擬經濟的虛假繁榮和貨幣資金在金融資本市場中空轉,勢必會導致失業率居高不下和更為嚴峻的各種社會矛盾的爆發
。我想這種現象是政府不願意看到的,可是就目前的市場機制而言又沒有更有效的辦法來遏制這種情形的發生,因此在我看來所謂的“內循環”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應該是實體經濟發展的良性內循環,政府需要下決心從本質上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在發揮金融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助力實體經濟方面,應該首先出臺鼓勵和發展“中國創投市場”的創新型政策舉措,在現實中唯有“創投市場”才是最直接連通金融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中企業發展的核心環節和紐帶,實體經濟的發展和進入良性內循環的發展模式需要大量的金融資本直接支持,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因此鼓勵和支持一批有所作為的從事創投的投資人精英隊伍,尊重他們的智慧價值,給予更多的社會容錯度,最大限度的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使得他們能將更多的資本在市場化機制下配置到廣泛實體經濟的優秀創業企業項目中,大力發展和培育中國優秀的企業家群體,為二級(股票)資本市場輸送源源不斷的優質上市企業資源,從而形成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的“內循環”發展模式,唯有如此才是中國保障在這輪很可能是曠日持久的中美博弈(新冷戰)中最終獲得勝利的基石。正如上述所說應對
“囚徒困境”的唯一方法只有要麼雙方合作,要麼雙方博弈競爭這兩種途徑,現在看來無論美國此次總統選舉產生的新總統是誰,雙方合作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只有中美博弈通過一方拖垮另一方這種方式了。
放棄幻想和僥倖,我們中國不能在這場新冷戰的殘酷博弈中輸掉,要是那樣的結局會是難以想象的承受之重,蘇聯就是前車之鑑,這是一場“贏家通吃”的博弈,中國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已經沒得選擇和猶豫的資格,對手已經打上門來了,必須舉全國和整個中華民族之力奮力一搏,爭取最終的勝利,勝利之日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實現之時。
人微言輕的我,本來有很多良好的建議和策略恐怕政府高層也聽不到,更不可能引起高度重視和採納,但是作為普通中國人中的一員,卻時常也會為了我們共同的國家和民族感到心急如焚,有心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和智慧卻總感到力不從心,因此就經常寫寫文章來闡述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及觀點,哪怕是作用極為有限也算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了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能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人們的商業行為有那麼一點點微薄的幫助也算是告慰心中的一份安慰。其實多年來本人一刻也沒有停止行動,
為了探索中國實體經濟發展之道,如何才能高效率的將金融資本通過創投市場中投資人精英群體的創投行為,直接及時配置到那些真正需要資金的優秀創業項目和創始人中,並協助他們快速的健康成長可謂是耗費心力,始終都在堅持努力中,期望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改變點什麼。如今已經完成了一系列基礎經濟理論研究,並創立了一整套
“創投雲孵化系統模型”(是創投孵化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創業孵化),通過新穎的創意和商業邏輯以及現代科技的創新應用,將整個創投孵化的過程進行物理結構化和數字化,並形成一個
“智能控制系統工具”,使得任何投資人在進行
“創投孵化的整個過程”所存在的諸多風險變得穩定和可調可控,從而實現大幅降低投資人的成本和風險並提高創投的效率和成功率的目標。這是一箇中國創投市場的基礎工程設施或系統,能真正實現讓每一個進入系統的早期創業項目都有一個匹配的穩定創投雲孵化環境,從而將眾多原來各自獨立自我孵化的創業項目從如今異常惡劣和充滿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中隔離出來,待這些早期創業項目在這個創投雲孵化環境中真正形成了有效資產具備健壯體魄後,再投放到市場中快速成長。當然獨木難成林,現如今更希望能得到包括政府的支持和各創投機構、擁有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有識之士和資源加入我們,共贏未來!今天的觀點是:
內循環為主體的實體經濟發展模式,關鍵在於創投市場的活躍與繁榮。
結構洞:ktjgd888
關注每天接收我們的消息
為您推送精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