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为你好”——“爸妈,请让我们都为自己活好吗?”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潜意识里都会存在的愿望,只是有的过于急切强烈地表现出来,有的隐藏在了每日涓涓细流的爱意里。

我始终都坚信,孩子是通过父母来到这世界,但绝不是为了父母而活的。可能是我自己看过太多因为想延续自己梦想而教育孩子的故事吧,思想难免有点受影响。

我们不能简单地称那些不断催促着子女向前走的家长是坏人,在他们的思维里,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子女铺好将来的道路,却不自觉地使用了错误的方式。

他们打着“为你好”的旗帜,不断地抹杀孩子的天性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直到你变成了听话的傀儡,他们便心满意足地完成了使命——你变成了一个听话的乖孩子。

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吕晓乐老师用她从事八年家教工作的经验讲述了九个家庭和孩子的故事。打开一扇一扇的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岌岌可危的家庭关系。每一个都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教学传奇,它不鼓舞人心,却揭露真实。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和生存变得越来越艰难,较其他地区而言,台湾的就业局势更为险峻。从2014年到2018年退出劳动市场的硕博士大增十二万人。高水平高学历不再是一块有用地敲门砖,可没有这块砖你就变得手无寸铁。为了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走得更加平坦,大多家长都一门心思扑倒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之上,为了能考上明星学校,无所不用其极。

故事中有的家长选择体罚谩骂,下手不知轻重,打得孩子鼻青脸肿,使得孩子恐惧下笔,因为他知道一旦写错等待着的便是一顿暴打;有的家长选择假装弱者,利用孩子的善良来控制他们服从自己的安排;有的家长选择自欺欺人的说自己的孩子是多动症,以便在升学中可以享受相应的特权;有的将孩子与同龄人进行比较,不断地贬低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自己一文不值。

比较是十分错误的教育方法,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这个世界总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攀比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在第六个故事中,一对姐弟,姐姐安静聪颖,成绩优异,弟弟却始终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花大把的时间“浪费”在篮球场上,母亲总是喜欢将两人进行对比,在一个家庭中更为大忌,在多次被制约打球时间后,一家人大吵一架,弟弟吼叫着:我恨你!那你当初干嘛把我生下来!离开了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姐姐擅长读书,弟弟擅长运动,本来是很好的一对文武双全的儿女,限制了各自的天赋发展,反而适得其反,分崩离析。

我始终很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这个偌大的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职业和人生,没有必要每个人都争着抢着过那条独木桥。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路途中,他会慢慢懂得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他自己选择的道路,才能有更大的勇气和毅力去追求成果。

纪伯伦有诗说: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每个孩子都应该做为一个独立的人格而存在,他们不是一个附属品,也不是为了完成上一代未完成的使命而降生,而是为了来这光怪陆离的世界走一遭,体验自己的人生。

#阅读的温度##心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