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汉字》:走入探秘汉字之旅

读书写字,在古代一向是少数人才能掌握的技能。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分别于1955年和2002年分别提出基本扫盲和杜绝新生文盲、扫除现有文盲的政策。在政策指导和各方的不断努力下,如今,我们已经很难看到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说明扫盲工作取得了巨大胜利。

然而,能读能写,只是纯粹把汉字当作工具使用,相当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与古埃及的圣书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玛雅文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文字的汉字,是流传至今的唯一的文字系统。它的背后,是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自然,对汉字追本溯源具有重要意义。

《你好,汉字》:走入探秘汉字之旅

节选自《你好,汉字》

我们如今能继续诵读李白笔下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于公元726年),能继续思辨孔子的儒家思想(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甚至分析商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约公元前1600年)等内容,很大程度是因为汉字被很好地传承下来。

如果关于汉字了解不多,那不妨读一读《了不起的中华文明》系列丛书之《你好,汉字》,这本图文并茂的科普书妙趣横生,通俗易懂。虽然看似是以儿童科普为主要目的,但里面的内容想必也是许多成年人的知识盲区。

《你好,汉字》:走入探秘汉字之旅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系列丛书之《你好,汉字》

比如汉字的由来,大家理所当然联想到仓颉造字,《你好,汉字》却一并列举了“沮涌造字说”“伏羲八卦说”“河图洛书说”和“图画说”,可见其着眼的知识点虽小,编写的内容却严谨周全,是很好的启蒙作品。

1 表意文字之汉字

与世界上其他许多文字体系不同,甲骨文不是表音文字,所以人们也许不知道甲骨文念什么;但甲骨文是完整的表意文字,各个不同地域的人都能迅速接受它。所以,甲骨文体系使中华文明历经三千多年没有中断。——节选自《你好,汉字》

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方言数不胜数,在南方甚至相邻镇子的方言也有所不同。

在外听见熟悉的家乡话,“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能否掌握当地方言也是外地人是否能够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标志。

四川话、陕西话等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区别不大,闽南话、粤语等则完全像是另一门语言,难倒不少有志在此地打拼的外地人。

然而,在使用文字上各地却没有多少分别,纸面上的交流从无多少障碍。

这就是表意文字的优势:尽管文字的发音在各地不尽相同,但是其含义受语音变化的影响较小。

与之对应的则是表音文字(注),可想而知,随着各地口音的变化发展,表音文字本身也逐渐受到影响,导致各地的文字逐渐分化,产生差别。

试想,以中国南北东西生活习惯之悬殊,倘若以表音文字为传承基础,大概已经发展出不知多少套相似而不相同的文字系统了,对于各地人们的交流沟通会大大提高成本,也无助于全国人民的团结统一。

《你好,汉字》:走入探秘汉字之旅

汉字的另一个特点是难学,这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说当然不存在困难,对于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来说则是一道高墙。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逐渐增强,以前我们知道的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老外也就是大山和爱莲,现在如他们一般的外国人并不少见,比如微博上就有一位用汉语拍摄短视频的博主郭杰瑞,一口带口音的流利普通话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还有位英国作者扶霞·邓洛普,研究川菜二十余年,著有畅销书《鱼翅与花椒》,分享了她在中国(主要是成都)美食界的所见所闻和菜谱,其中引用了许多中国古文,可见她的汉语水平也不低。

《你好,汉字》:走入探秘汉字之旅

《鱼翅与花椒》封面

2 汉字的注音方式

谈到汉字的注音,大多数人肯定首先想到拼音。那么在没有拼音的古代,古人又是如何为汉字注音的呢?

《你好,汉字》中列举了四种古代注音的方法,分别是读若法、直音法、反切法和叶(音谐)音法。

  • 读若法即是用相似读音标注,简便却不精确;
  • 直音法用相同发音的字注音,但是有些字少见同音字,或同音字更为罕见,也就无法起到注音作用;
  • 反切法相对要科学许多,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取前者的声母和后者的韵母、声调,《康熙字典》中许多字就是用反切法读出来的。
  • 叶音法过于追求押韵而去改变字本来的读音,是一种并不科学的方法。

目前中国大陆采用拼音注音,中国台湾地区则用台湾拼音。

台湾拼音源于民国时期,大陆解放初期也用这种拼音,是一种为汉字进行注音而设定的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

《你好,汉字》:走入探秘汉字之旅

节选自《你好,汉字》

从黄河流域产生文明的火种到今天,汉字的发音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变化。这一点在古诗中体现比较明显。有一些用普通话读起来不押韵甚至别扭的诗,其用当时当地的口音念诵是押韵的,换作普通话自然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3 汉字输入法的变迁

信息化时代,字不仅仅是用笔写出,也是用键盘敲出。汉字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其输入法也是一变再变,不断发展。

曾经有一份职业叫打字员,在单位里负责将手写的材料输入到电脑中。这在今天看来颇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当时,用电脑打字毫无疑问是一项需要用心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

这一方面是受限于个人电脑的普及率,另一方面也是电脑性能和软件产品的制约。

《你好,汉字》:走入探秘汉字之旅

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汉字输入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汉字输入法也有百花齐放的架势,不过基本分为五笔输入法和拼音输入法。

前者的技术门槛更高,需要背字根,学拆字,优点是输入速度快,不需要知道字的读音;后者的优点是上手简单,在没有诸如搜狗这样可以云搜索匹配字符的产品出现之前,拼音打字的效率之低令人咋舌。

另外的一个小小阻碍又与方言有关。方言的存在,对于许多儿童学习拼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拼音的老师往往普通话并不标准,导致儿童无法将正确的拼写和读音对应起来。

这一点在使用拼音输入法时格外明显,分不清前鼻音和后鼻音、平舌和翘舌的人如果没有硬记住正确的拼音,有时就会怎么都打不出需要的字。

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解决了以上的问题,现在模糊搜索和模糊匹配的功能让现在打字几乎没有门槛,用拼音输入法打字的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你好,汉字》:走入探秘汉字之旅

错误的拼音也能得到正确结果

4 结语

汉字和任何一种文字一样是“活的”,会“成长”,也会“变化”。在对汉字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对汉字产生的影响,特别是互联网的巨大影响不可忽视。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但造就了一大批世界前列的互联网企业和数量庞大的网民,也逐渐产生了在网络语境下具有特殊含义的字词。

它们大多短小,易于传播;自带耍贱精神,解构一切严肃或不严肃的话题;多由网络热点事件而来,生存周期短,具有潮流性;对于圈外网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起到了提到圈子壁垒的作用。

《你好,汉字》:走入探秘汉字之旅

网络用语具有典型的排他性

比如粉丝群体中常见的“黑”和“反黑”,分别指“造谣污蔑某人”和“反造谣污蔑”,既为名词也为动词,衍生出的有“黑子”“披皮黑”,分别指“时常污蔑某人的上网者”“具有伪装性质的黑子”。

再比如之前在微博上随处可见的“我去给你买几个橘子”,内容化自朱自清散文《的背影》中父亲对“我”临上火车前说的一段话:“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去买几个橘子过来。”本来是感伤怀念父亲的内容,在互联网上不出意外地被网友们粗暴解构了其严肃性,变成了一句近似“我是你爸爸”的调侃。

还有依靠字形本身红极一时的,如“囧”字,因其具有颜文字的特性被网友们用来替换“炯炯有神”的“炯”,“囧囧有神”在智能手机未普及前就引领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风潮。

谐音产生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从“我看看”而来的“我康康”大概是用途较为广泛的了,多数还算易于理解。

有人说网络用语在污染汉字,也有人不以为然,说语言文字本就是不断发展的。从《你好,汉字》来看,甲骨文到如今的简体字,必然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然而,这种发展和如今中文网络语言的发展是否可属同一类型呢?我想不尽然。

快餐文化崛起、纸媒落寞的当今,网络用语有越来越直白、浅显的趋势,因为太复杂深奥的字词存在一定的理解门槛。

第一眼没有抓住读者,下一秒就会被关上窗口。从语言本身的发展来说,这当然不是好现象。

或许,我们该回归到“敬惜字纸”的心态上,对文字怀有敬畏之心,去了解汉字,也是去了解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

《你好,汉字》:走入探秘汉字之旅

注:语言学上对文字的分类有科学严谨的标准,本文仅就代表性的观点进行通俗地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