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培豐,撩人印象

培豐印象

/阿原

培豐,一個優雅之名,為龍巖市永定區的一個鄉鎮,原以產煤著稱。你可以不知道培豐這個小鎮,甚至忽略它,但你一定不會不知道“今日頭條”吧?對了,它的創始人張一鳴就是培豐人。厲害吧,你的手機怎能少了此軟件,又怎能輕易忽略得了培豐呢?

培豐,隱藏在永定一隅,與龍巖新羅接鄰。其不光名字好聽,四面山清林秀,濃翠馥郁;青蔬金稻,一片廣袤。加上紅屋白牆的洋房別墅點綴綠叢間,讓人眼前清亮,心頭暗震!鎮裡的兩所中學總是名列前茅,令人刮目!

培豐究竟所吹何風,能如此清亮,如此有魅力?

培豐,以連綿群山為屏,相隔繁華都市,遠離黃塵,避隱喧囂,幽然潛發;爭光奪陽,默然向上,自發異光。與當下大多數地方勾機剷車、黃土風沙、渾水橫流的轟轟烈烈大開發不同,培豐仍翠色遮蓋,原始如故,確有一股難尋的、久已消失又似曾相識之風,清新拂面,縈繞相親!

培豐,也留下了眾多革命戰爭年代的槍炮回鳴與革命者鬥爭的歷歷足跡。蓋因其茂林密竹、山深地險之掩,又與龍巖、漳州毗鄰,縱橫穿插,潛出自如,令敵望山興嘆,革命火種得以保存與延續。

培豐人因深藏大山,長年與大山為伴,如與世相隔,深得大山神韻與情懷。默默無聞,民風淳樸;熱情好客,勤勞善良;堅強不屈,詩書傳家。

培豐名山勝蹟繁多。紫雲山,還在我讀小學時,學校就曾組織去春遊過,從小便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因時間久遠,忘了其具體位置,更不知其是培豐靈山。那時因幼稚,孤陋寡聞可以理解。到了初中,學校又組織去燕子巖秋遊。那一路清新沁人的山風林氣,如仙香玉露,把我的五臟六腑都翻出來洗了個遍,令我久久難以釋懷!那石階古道旁,落滿了一地我愛磕的“蓮子”,把嘴饞的我身上僅有的兩個小口袋墜得是沉甸甸的。鼓鼓囊囊的口袋,也塞滿了那時的我滿腦子的甜蜜回憶。因我從不曾走出過家門,加上包車,只能眼見車窗外一閃而過的異鄉之景,心裡雖充滿好奇,卻還是不曉得原來燕子巖其實也是坐落於培豐。培豐的這兩座山,早早便充塞在了我的記憶,從此在我心中牢牢佔據了重要位置,無形中影響了我難忘的童年時光!

最近,我又有幸隨戶外隊伍,一次又一次地進入了培豐,用我瘦弱的兩足,奮力爬上這兩座仙山,再次故地重遊,與培豐作親密接觸。一次次如肌膚相親,耳廝鬢磨,兩心相貼,總令我驚喜異常,流連忘歸。為此,我對培豐又有了不一樣的瞭解與認識。

培豐是幸運的。培豐不但有紫雲山與燕子巖,還有寨背爐,竹子爐,清涼山等,更令人驚羨的是培豐有年紀輕輕便非凡超群的互聯網精英張一鳴。我也暗自慶幸自己的幸運,能在我的童年時便把培豐摺疊進心裡,悠悠回味。更在我的記憶之上再添印記,堆積回憶。從此,我便被培豐所“折磨”,“疲憊不堪”,“神情憔悴”,身陷其中,夜不能寐,卻樂此不彼,幾次欲走仍留!

培豐,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完的;培豐的神韻,也不是寥寥數語就可描繪刻畫的。一切盡在無言中。只要你肯跋山涉水,頂著驕陽,汗流浹背,隱入其境,脈脈相視,細細品略,就可悟得。

培豐,我還要在記憶中揹負你多久,能告訴我嗎?

樹葉沙沙,耳畔又響起了一陣清風......




——培豐一角





——寨背爐水庫






——寨背爐









——紫雲山





——燕子巖











——清涼山寒婆崬







——竹子爐梯田








——嶺東村




——紅色遺址

(編輯/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