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培丰,撩人印象

培丰印象

/阿原

培丰,一个优雅之名,为龙岩市永定区的一个乡镇,原以产煤著称。你可以不知道培丰这个小镇,甚至忽略它,但你一定不会不知道“今日头条”吧?对了,它的创始人张一鸣就是培丰人。厉害吧,你的手机怎能少了此软件,又怎能轻易忽略得了培丰呢?

培丰,隐藏在永定一隅,与龙岩新罗接邻。其不光名字好听,四面山清林秀,浓翠馥郁;青蔬金稻,一片广袤。加上红屋白墙的洋房别墅点缀绿丛间,让人眼前清亮,心头暗震!镇里的两所中学总是名列前茅,令人刮目!

培丰究竟所吹何风,能如此清亮,如此有魅力?

培丰,以连绵群山为屏,相隔繁华都市,远离黄尘,避隐喧嚣,幽然潜发;争光夺阳,默然向上,自发异光。与当下大多数地方勾机铲车、黄土风沙、浑水横流的轰轰烈烈大开发不同,培丰仍翠色遮盖,原始如故,确有一股难寻的、久已消失又似曾相识之风,清新拂面,萦绕相亲!

培丰,也留下了众多革命战争年代的枪炮回鸣与革命者斗争的历历足迹。盖因其茂林密竹、山深地险之掩,又与龙岩、漳州毗邻,纵横穿插,潜出自如,令敌望山兴叹,革命火种得以保存与延续。

培丰人因深藏大山,长年与大山为伴,如与世相隔,深得大山神韵与情怀。默默无闻,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勤劳善良;坚强不屈,诗书传家。

培丰名山胜迹繁多。紫云山,还在我读小学时,学校就曾组织去春游过,从小便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因时间久远,忘了其具体位置,更不知其是培丰灵山。那时因幼稚,孤陋寡闻可以理解。到了初中,学校又组织去燕子岩秋游。那一路清新沁人的山风林气,如仙香玉露,把我的五脏六腑都翻出来洗了个遍,令我久久难以释怀!那石阶古道旁,落满了一地我爱磕的“莲子”,把嘴馋的我身上仅有的两个小口袋坠得是沉甸甸的。鼓鼓囊囊的口袋,也塞满了那时的我满脑子的甜蜜回忆。因我从不曾走出过家门,加上包车,只能眼见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异乡之景,心里虽充满好奇,却还是不晓得原来燕子岩其实也是坐落于培丰。培丰的这两座山,早早便充塞在了我的记忆,从此在我心中牢牢占据了重要位置,无形中影响了我难忘的童年时光!

最近,我又有幸随户外队伍,一次又一次地进入了培丰,用我瘦弱的两足,奋力爬上这两座仙山,再次故地重游,与培丰作亲密接触。一次次如肌肤相亲,耳厮鬓磨,两心相贴,总令我惊喜异常,流连忘归。为此,我对培丰又有了不一样的了解与认识。

培丰是幸运的。培丰不但有紫云山与燕子岩,还有寨背炉,竹子炉,清凉山等,更令人惊羡的是培丰有年纪轻轻便非凡超群的互联网精英张一鸣。我也暗自庆幸自己的幸运,能在我的童年时便把培丰折叠进心里,悠悠回味。更在我的记忆之上再添印记,堆积回忆。从此,我便被培丰所“折磨”,“疲惫不堪”,“神情憔悴”,身陷其中,夜不能寐,却乐此不彼,几次欲走仍留!

培丰,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培丰的神韵,也不是寥寥数语就可描绘刻画的。一切尽在无言中。只要你肯跋山涉水,顶着骄阳,汗流浃背,隐入其境,脉脉相视,细细品略,就可悟得。

培丰,我还要在记忆中背负你多久,能告诉我吗?

树叶沙沙,耳畔又响起了一阵清风......




——培丰一角





——寨背炉水库






——寨背炉









——紫云山





——燕子岩











——清凉山寒婆岽







——竹子炉梯田








——岭东村




——红色遗址

(编辑/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