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千古名篇《四十二章经》(中)四十二章经中的佛法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说到了唐代著名的狂草大家怀素和他的草书作品《四十二章经》。说起《四十二章经》,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金庸笔下的《鹿鼎记》。韦小宝假扮太监混入皇宫,因误打误撞除掉鳌拜而获得皇帝宠信,此外他还在天地会和神龙教内都任高职,一度把朝廷搅得天翻地覆都是因为那八本《四十二章经》。

这次的文章中,我们就来看看江湖传说中的《四十二章经》和真实的《四十二章经》到底有何不同吧!

《四十二章经》局部

在金庸老先生的《鹿鼎记》里,天地会、神龙教、朝廷都在找这八本书。江湖传言《四十二章经》里暗藏了大清龙脉,只要集齐了八本《四十二章经》就可以召唤“神龙”,找到龙脉并挖断它,以此毁灭大清王朝的根基,这天下又会重归到汉人手中,所以各门各派都想要掌控这条“神龙”。

听着挺不靠谱的,但当时人心未定,还是有不少武林人士心怀鬼胎,纷纷摩拳擦掌,其中就包括台湾郑氏、云南沐王府以及拥兵自立的三藩。

然而在五台山的清凉寺里,韦小宝通过已经出家的顺治皇帝得知了《四十二章经》的另一个秘密:

原来,所谓“龙脉”是假的。当年清军入关,搜刮了大量明王朝的财宝,为了防止明朝残余势力的反扑,满人的几位旗主将财宝藏在关外的鹿鼎山附近,以备不时之需。而藏宝地点的地图绘制在一张羊皮,分成八份,分别藏在八本书的封皮夹层之中,由满洲的八位旗主掌管。各位旗主为了防止后世子孙贪图宝藏不思进取,并激励他们守卫祖宗创下的这份基业。

他们一致决定,对外宣称这八本书事关大清龙脉。

鹿鼎记

那么抛开《四十二章经》的内涵不谈,单对其本身而言,《四十二章经》究竟是一种什么类型的书,很厉害的吗?它隐藏着失落文明?还是远古秘宝?

实际上,《四十二章经》是正儿八经的“经书”。据历史记载,《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重要经典著作。《四十二章经》是辑录原始佛典《阿含经》要义的“经抄”,是一本“佛学概要入门”。由东汉时期两位法师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所译,他们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集了四十二段话。佛祖所言必定高深莫测,因此这《四十二章经》内容很简短,就是四十二段佛祖语录,有些甚至就是一句话,譬如: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

诸如此类,共有四十二个章节,故而称为《四十二章经》。

又绘画释迦牟尼佛像供养,由是东土佛法僧三宝具足,是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

作为佛典传入中土之始,祖师大德将《四十二章经》《佛说八大人觉经》《佛遗教经》并称为“佛遗教三经”。其历史意义,以及蕴含的佛理,珍贵程度远胜“龙脉”“宝藏”。

《四十二章经》集结了佛陀关于持戒、忍辱、断欲、精进、观空等事的四十二段语录。大约相当于儒家的论语,即将门派创始人口中的金句记录下来,启迪众多门徒,作用类似于教室里的名人名言。通篇言简义丰,明了易懂,涵诸法要。这部经典反复强调了持戒的重要性,告诉佛教弟子应该如何修行:宣扬人生无常,生命短暂,世人应该放弃欲望,追求清净超脱的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向人们弘扬了佛教文化的思想,让更多的人学会用佛教健康的思想去学习、工作、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比起虚无缥缈的鹿鼎山宝藏,这才是一笔真正的无价之宝。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开卷阐言小乘事果,其次叙说沙门特征,汉地至此才知有沙门戒,优婆塞戒。为后世戒律翻译提供了依据和准则。《四十二章经》多以比喻说理,很多我们仍在使用的成语皆出于此。

从第二章起,有很多章节,一再强调要:“断欲绝求”、“割爱去贪”、“舍爱得道”、“财色招苦”、“色欲障道”、“欲火烧身”、“意马莫纵”、“正观敌色”、“欲火远离”、“心寂欲除”,乃至“直心出欲”。在四十二个章节中,共有十一个(四分之一强),反复强调断欲割爱,绝求去贪,直心离欲的问题。

由此可见,断欲去贪对修道得道的重要性了,这也可知,宣化上人所以要作此浅释和出版此经的苦口婆心了。所以,实在也可以说,这部经典,真是拯救西方社会,乃至世界各国社会,因误用物质文明而产生严重流弊的一帖良药了。

仁慈乐施是此经的另一重要内容。第二章言“去世资财,乞求取足”,第六章言“佛道守到仁慈,以恶来,以善往”,第九章更专言行施福报。

《四十二章经》又称《佛说四十二章经》,名称有七个字,这七个字有通、有别。通,就是这一个“经”字,这是一个通名,佛所说一切经典的通名就叫“经”。在“经”的上边又有一个别名,别名就是这一部经自己的名字,它一个特别的名字,和其他经不一样的名字。这经就好像我们人都叫人,这是一个通名;人又有自己的名字,姓王的叫王某某,姓赵的叫赵某某,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佛说经也是这个样子,有通名,有别名。“佛说四十二章”是这部经的一个别名,别名里边又分出来这部经是人法立题。人,佛是人;四十二章经,是法,所以叫人法立题。

有些人说,这是一部讲小乘佛法的经典。其实不然。这部经典,佛并不是在一个专门的法会上说的,而是在佛涅槃以后,由他的弟子们,把他一生所说的一些警句,择要系统编集而成。也就是宣化上人所说的:这是一部“佛的语录”。就像《论语》一样,是孔子的弟子将孔子所说的话记录下来编纂成册。因此,这部经典实在既不能说单只是小乘佛法,也不能说单只是大乘佛法;而是综合佛一生所说的大小乘全部佛法。

这部经典,充分反映了佛说法的全部过程。从小到大,由浅入深。通过有生有灭如幻如化的相对真理,而达到真实不虚、如如不动,乃至动静一体的大乘绝对真理。《四十二章经》中的佛法博大精深,不是这三言两语能概括的,希望感兴趣的朋友深入了解一下。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再来一起探寻《四十二章经》流入中国的步伐。

下期预告:

下一期文章将为您带来

“节气与文明(二)寒将至,是寒露”

本文已在本心书法APP中发布,

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本心书法”即可下载,

或通过本心书法(点我访问)官网下载。

微信搜索“本心视界”关注订阅号,获更多书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