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巴巴多斯都退出英联邦了,英国是否真的衰落了?

王光之/一个有腔调的人文类解读头条号

末尾链接为(韩国基督教传播史)科普文章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生),1952年即位,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

2020年9月,加勒比岛国巴巴多斯(Barbados)宣布“将废除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元首地位”,简单的一句话,意思很明白——巴巴多斯要退出英联邦。

对于大英帝国而言,英女王伊丽莎白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尊严,巴巴多斯不要英女王,就代表着大英帝国所剩无几的颜面又掉了一点。

2020年9月,巴巴多斯总理宣布巴巴多斯要废除君主制,改制为共和国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就算你不是一个英国人,也肯定或多或少地认识伊丽莎白女王。老太太今年已经94岁高龄了,1952年即位,当了68年的英国国王了,她的一生都在万众瞩目之下。

伊丽莎白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

而作为“历史书上的人物”,伊丽莎白见证了英国经历经济危机、遭遇二战、以及战后如何一步步成为美国小弟的历史。横越世纪的她,已然成为英国的代名词。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召开开罗会议,蒋介石和宋美龄代表中国与会

每一个现代人对于欧洲君主的第一印象,很可能就是她。

二战时期,当时还是公主的伊丽莎白也参军入伍了,不过她只是在后方的后勤人员而已

扯远了,说回正题。

所谓的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当年英殖民帝国崩溃后的,英国为了保留点面子和处于统一市场的考虑而建立的一个自由松散的国际组织。它之所以没被美国盯上,就在于它真的“很没用”。

英联邦logo

现如今的英联邦国家有52个(主权国家和属地),除了都把英女王认作名义上的元首外,没什么实际议程,要么隔三岔五去伦敦开个会,要么给伊丽莎白老佛爷庆祝庆祝生日。

英联邦国家会定期去英国伦敦参加英联邦大会,但其实没有啥实际意义

说白了,待在英联邦不过是给英国面子,部分英联邦成员甚至只是给伊丽莎白女王面子(如澳大利亚)。而现如今巴巴多斯的“退群”,是否暗示着大英帝国荣光不再了?

每一届的英联邦大会,英女王总是要与会发表演讲的

巴巴多斯,一个因为甘蔗而出现的国家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英女王和日本天皇一样,不过是个吉祥物。巴巴多斯此次宣布废除女王,不过是件小事罢了,但对于有些“敏感”的英国人而言,这可是件大事。

巴巴多斯,是一个位于加勒比海东端的小海岛,面积仅431平方千米

这个巴巴多斯呢,确实不出名。摊开地图,你可能都找不到它,431平方千米的面积,29万人口(以黑人为主),甚至比北京朝阳区还小。这个国家也没啥别的,只有朗姆酒和美丽的加勒比海旅游风光有点名气。

朗姆酒,一种以蔗糖为材料的蒸馏酒,巴巴多斯朗姆酒是目前世界上最优质的朗姆酒

对了,还有“美国”流行音乐巨星蕾哈娜。(唯一比较出名的巴巴多斯人,还是因为美国)

蕾哈娜,美国流行音乐巨星,然而她是一个巴巴多斯人

然而它在一众穷得要命的加勒比海岛国中,经济却不错(GDP约47亿美元,人均GDP约1.8万美元),凭借着良好的金融体系、优质的朗姆酒生意还有旅游业,小日子也算美滋滋。虽然身处美国的后花园(加勒比海),没少受老美的气,但总体而言也过得不错。

巴巴多斯的旅游业也非常发达

而此次废除女王,却着实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岛国出了名,英国外交事务大臣甚至直接说:“这是中国的阴谋”(迷惑发言)看来他们真的忘了以前的殖民罪行了。

巴巴多斯的地理位置

巴巴多斯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因此也躲开了火山带、地震带和飓风带,气候也宜人(年均温22-32度),自然条件很好。热带景观加上海岛椰林,算是得天独厚的一块土地。

巴巴多斯树猴

巴巴多斯的历史也是从殖民开始的,1627年英国殖民巴巴多斯,并根据当地湿热的自然条件,从巴西引入了甘蔗,事实上,巴巴多斯就是为了甘蔗种植才被开发的,由此开始发迹。凭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巴巴多斯迅速跻身最大甘蔗出口国之一,1700年就超越了巴西。

巴巴多斯的甘蔗种植园规模很大

甘蔗主要是用来制糖,还可以酿酒。巴巴多斯就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朗姆酒产地,这个朗姆酒是个好东西,几乎属于加勒比海地区的硬通货。加勒比的水手或海盗无论到哪,都是酒不离身的。因此,靠着甘蔗制糖贸易,巴巴多斯成为了富庶的海港。

美国电影《加勒比海盗》中,杰克船长无论到哪都不会丢掉朗姆酒

但甘蔗啥都好,就是容易坏,2天就得完成榨汁,所以需要很多的劳动力。大家都知道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英国人就是最大的奴隶贩子,9年运输21万黑奴。大量的黑奴也因此涌入巴巴多斯,17世纪60年代,黑人就超过了白人和原住民人口。

这些人没别的,就是收割甘蔗和制糖,但也因此奠定了巴巴多斯的人口结构。

三角贸易,是一条臭名昭著的人口贩卖线路,持续百年

17世纪,巴巴多斯贸易额超过所有英国殖民地总和,成为加勒比海上的明珠,首府布里奇敦和波士顿(美国)、皇家港(牙买加)并称“三大英国北美殖民地城市”,可以说富得流“蔗糖”。

布里奇敦,巴巴多斯首都

但是土地就那么点,都种甘蔗了,粮食就要进口,与此同时人口也在变多。当时岛上白人15000多人,而黑人超过80000人,恶劣的生活条件促发了此起彼伏、旷日持久的奴隶起义,整个美洲殖民地都有。这让殖民者疲于奔命,最终1833年英国通过《废奴法案》。

巴巴多斯布萨奴隶起义

1834年,英殖民帝国所有奴隶恢复自由,20世纪之后英国衰落,迫于美苏施压和民族独立运动浪潮,失去了一块又一块殖民地。而巴巴多斯也看到了机会。

1953年,伊丽莎白正式登基成为英国女王

独立不易,发展为先

巴巴多斯在进入20世纪之后,也开始寻求独立地位。

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巴罗,巴巴多斯的国父。他出身于牧师家族,父亲和舅舅都因为反抗殖民统治而被英国殖民者驱逐。巴罗参过军,1947年到伦敦政经学院进修。

巴罗,生于1920年,巴巴多斯独立运动领导人

这是所老牌政治学院了,巴罗那一届的同学有特鲁多(加拿大第15届总理)、伯纳姆(圭亚那国父)、还有李光耀(新加坡国父),牛吧?

李光耀,祖籍广东梅县,客家人,新加坡独立运动领导人

1950年,巴罗回到巴巴多斯,投身独立运动,加入了巴巴多斯工党,并成为议员。当时巴巴多斯面临两条路——独立或自治。工党高层虽然支持工人阶级,但还是精英阶层,故而只答应自治。

1953年,英国赋予巴巴多斯自治地位

这让巴罗很不开心,他想要的是完全独立。因此他不干了,退党再组了个左翼的民主工党,想要投身社会主义阵营。工党走自由市场经济路线,民主工党想要走人民路线。1961年,民主工党获胜,巴罗当选总理,在他的努力下,1966年巴巴多斯正式独立,英国又丢了一个“孩子”。

巴巴多斯国旗

冷战时期,一切都是为了意识形态,巴巴多斯在加勒比海,那是美国的地盘,胳膊拧不过大腿啊。因此,巴巴多斯还是妥协了。对外,留在英联邦,并且向美国称臣,“大哥,我听您的”。但对内,巴罗搞了一系列左派政策,如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免费教育、保障住房、缩小贫困差距等。

因此,巴巴多斯成为了加勒比海地区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开始经济转型。

蕾哈娜回到巴巴多斯庆祝独立日

20世纪70年代,现代工业消灭了传统制糖业,朗姆酒市场也被各种新酒挤占。巴巴多斯的人口和国土面积又太小,

因此巴罗想到了两条路——旅游业和自由港,和新加坡如出一辙。

巴巴多斯风景

自由贸易、低关税、离岸金融成为巴巴多斯三把金钥匙,其中离岸金融最为重要。因为海岛经济体小,且不受监管,国际资本都喜欢在这里过去,而巴巴多斯的受教育人口又是加勒比海地区最多最优质的,得,一拍即合。巴罗去世后,其经济政策延续到了90年代中期。

1994年自由工党上台,为了加入WTO(世贸),又实行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这下子糟了,国际资本大举入侵,巴巴多斯本土制造业几乎全部垮台。好在他们亡羊补牢,大力发展旅游业。

但巴巴多斯本身就是离岸金融中心,国际资本吃掉它也没意义,因此巴巴多斯现在的金融服务业超过GDP33%,4000多家跨国企业在此设立分部,经济持续发展。

18000多美元(11万7千多人民币)的人均GDP让加勒比的其他邻居们羡慕地流口水。

去英国化,巴巴多斯人心头的大事

现如今的巴巴多斯92%的人口都是黑人,不必多说,都是黑奴贸易来的。所以对于巴巴多斯人而言,国家元首是一个英国人,是真的浑身难受。

英国皇室组建的皇家非洲国家和北美殖民公司,对黑奴犯下的罪罄竹难书,巴巴多斯人都记着呢。过去巴巴多斯的繁荣就是建立在血腥黑暗的奴隶贸易之上,4瓶朗姆酒换1个黑奴,黑奴到工厂里过得是水深火热。

巴巴多斯是奴隶贸易的中转站,因此“巴巴多斯奴隶”臭名远扬。巴巴多斯对英国皇室是一点好感都没有的,“被巴巴多斯”和“被上海”都是拐卖人口的代名词。

20世纪70年代,伊丽莎白女王参访巴巴多斯

事实上,90年代巴巴多斯就已经提出“改为共和国”,但最后都不了了之,但这个念头挥之不去。近来,美国黑人运动席卷世界,巴巴多斯当然也看到了。

但美国黑人运动更多是社会性问题,巴巴多斯却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黑人国家,他们都有权利这么做。

因为弗洛伊德之死,黑人运动席卷美洲和欧洲

去英国化,是巴巴多斯向殖民历史的一次告别,也是“大英帝国”的又一次“心碎”。长期以来,巴巴多斯都是作为“二等公民”,英国人的傲慢与偏见,让巴巴多斯人彻底受够了,此次疫情更是如此。

白人看管和黑人奴隶

无论如何,巴巴多斯都证明了,黑人只要受过教育,也可以自己治理好国家,他们不需要“英国女王”。巴巴多斯的命运,掌握在巴巴多斯人手中。英国犯不着为这种小事大动干戈,只能打打嘴炮,顺便黑一黑中国咯。

巴巴多斯的金融业非常发达,是加勒比海地区之首

“如果真要一个女王的话,我看蕾哈娜(巴巴多斯人)不错?”

再见,英联邦巴巴多斯,你好,巴巴多斯共和国!

巴巴多斯人声援美国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