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衰落”了?没有!我们仍需努力!

随着华为事件的爆发,"芯片"成为这一阶段人们关注和议论的主题。华为海思深夜放出的"大招",媒体接二连三地发布中国在半导体技术上的最新突破……等等。整个网络被着手机、芯片,操作系统的新闻所占据。前天在悟空问答上回答了一位网友关于"美国有没有高端机床"的提问,引来了大家热烈的讨论,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掌握着最高端的技术,生产制造都放到了别国。再回想一下,我们这几年,不时出现的中国某装备,某机械设备世界第一,碾压美国等等报道。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已经迅速崛起,似乎让我们看到美国制造业同步"衰落"。而实际上呢?美国依然是制造业的强国。

美国制造“衰落”了?没有!我们仍需努力!

美国制造业的历史沿革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发源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机器时代"的开端,各种新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到了十八世纪九十年代,工业革命的浪潮也蔓延到北美,机器逐渐排挤掉人力。1790年美国建立第一座棉纺厂,1817年建成制造蒸汽机的工厂,1828年开始修建第一条铁路。美国地广人稀,资源丰饶,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奴隶制被废除,扫清了工业革命的制度障碍,工业化浪潮迅速席卷整个美国。进入到十九世纪下半叶,随着电的发现和电动机的发明,以电气技术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悄然来至,南北战争消除了美国社会制度上的鸿沟,国家的完整统一为工业化发展铺平了道路。到19世界末,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彻底进入了工业社会。

二十世纪是人类不平静的时代,也是美国的工业化向纵深发展并保持超前领先的时代。一方面,美国社会整体比较稳定,广袤的土地还未开发,移民大潮的涌入,为工业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丰富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另一方面,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新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前提,美国开始在电气领域发力,占领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也保持着制造业在高端领域的优势。在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本土没有被波及,社会相对安定,吸引了无数科学技术人才来到美国,也是因为战争,促进了美国在科学技术和制造领域的快速进步和发展。

美国也是幸运的,每次都能赶上新技术革命的潮头。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以美苏为首的冷战格局形成,为此,美国在航天,航空,计算机,电子等领域开始集中发力,由此带来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此后,美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开始遥遥领先全世界,美国的制造业也以新技术革命为依托,不断进行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进入二十一世纪,美国依然牢牢站在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峰,制造业也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将低端产业转移到了国外。美国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着向服务业和金融业的转变,到目前,服务业和金融业占据着美国经济70%以上的份额,美国制造业出现"空心化"。可是,有一点要看清楚,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空心"的是低端制造业,而高端制造业,美国依然牢牢掌握在手中,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半导体等领域,美国制造业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实力和水平。

美国制造“衰落”了?没有!我们仍需努力!

美国制造业国家战略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也认识到了重塑制造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国家层面上出台相应的战略计划。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8年,美国再次发布《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战略》。该战略明确提出了了未来四年美国制造业国家战略的三大任务和目标,并做了具体分解。从技术,劳动力和供应链三个层面上对整个战略进行了详细的任务和目标细分,欲从制造业智能制造,人才技能培养和中小制造企业创新的生态环境上实施全面提升,保证美国制造业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竞争力。

除此以外,在制造业各领域,也纷纷出台和实施了不同的产业政策,以配合和支撑美国制造业整体战略的实施。例如:

2011年,《国家机器人计划》,建立下一代机器人技术和应用上的领先地位,助力美国制造业。

2012年, "AMERICA MAKES"联盟提出,组建重点领域制造业创新研究机构,推动制造业创新。

2013年,《工业互联网战略》 实现智能机器和人的有机融合,推动智能制造成为美国制造业发展的重点。

2015年,《航天技术路线图》提出发展智能一体化制造,推进可持续制造。

2017年,《国家机器人计划2.0》支持基础研究,加快美国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的开发和应用。

美国认识到其制造业面临的未来挑战,必须从整个创新生态环境上做出改变,填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空白,在国家层面上加强对创新机构和资源的战略协调,实现公私创新资源协同共进。

不得不佩服美国的战略规划能力,在总体优势仍保持领先情况下,能清晰的把握未来的发展脉络,着眼于信息技术,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等方向,从宏观层面上制定出全面,可行;具体化,目标明确的产业战略和政策。随着这些战略政策的具体实施和推进,美国制造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也必将得到很大的加强。概括起来,就是美国制造业仍然要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并引领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美国制造“衰落”了?没有!我们仍需努力!

美国制造业的现状

尽管美国制造业近年来出现"衰退",但其实质是低端制造业岗位的海外转移,这些岗位处于整个制造业价值链的下游,这是一种产业结构的变化,不能凭此就认为美国制造业真正"衰落"了。

以下,从几个方面来看看美国制造业的现状。

1. 在2018年《财富》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上,美国企业有126家,其中美国制造业有71家入选,占整个排行榜内美国企业数量的一半还多,占整个500强企业数量的14.2%,这些企业涵盖了能源,航空,航天,材料、计算机,生物,医药,自动化等当今制造业的前沿行业,也充分说明美国制造业的"衰退"是摒弃了低端产业,在高端领域仍就处于领先地位。再看中国的入围企业,有120家企业上榜,其中制造业企业有60家,也已经达到整个上榜中国企业数量的50%。但是不能忽略,这60家企业里,超过一半都是国字号或者资源垄断型和基础产业类企业,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国制造业的内在水平。

美国制造“衰落”了?没有!我们仍需努力!

2018《财富》美国500强

2. 2017年《全球制造500强》首次发布,美国制造业占据了其中的133个席位,以绝对的优势雄踞全球之首。同期发布的《全球机械500强》里,美国企业仍凭借着140家入选而位居榜首。在新技术浪潮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初始阶段,美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一梯队的首位。

美国制造“衰落”了?没有!我们仍需努力!

2017《全球制造500强》

3. 美国劳工部统计的美国制造业生产率和成本变化数据也表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制造业岗位虽然减少了,但是其劳动生产率和产值却在大幅提高。在美国制造业"衰退"的表象背后反映的是在"中国制造"崛起的2000年以后,美国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也要高于传统的制造业强国,如日本和德国。我们只是看到了外部现象,实际上,美国制造业是在完成向高科技制造领域的产业转移,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和制造能力仍然掌握在美国手中。

美国制造“衰落”了?没有!我们仍需努力!

美国制造业生产率和产出增长与就业岗位减少

中国制造的未来

数字化已经渗入到二十一世纪的方方面面,制造业似乎被忽视了。作为一个现代经济体,制造业是工业的根基,一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最终都要落实到制造业身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利器"如何成就"好事"?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制造业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这是值得认可和骄傲的地方。但是从制造业整体水平和层次上来看,我们与美国制造业的差距仍然巨大,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途依然漫漫。制造大国只是表明我们工业门类的齐全和总产出的庞大,但不能说明我们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的多寡。看似"衰退"的美国制造业,却在高端,精密制造领域俯视我们。就机械制造领域而言,我们在高档数控系统,数字化工具,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与美国就有20年的巨大差距。再看看我们引以为傲的航空航天领域,歼20,歼31,运20仍然受限于发动机,在材料,精密加工,系统控制等方面,我们仍然落后,航空发动机依然是我们航空制造业的最大羁绊。

全球制造业正在悄悄地进行着变革,这个变革的深度和广度超过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向制造业逐步渗透,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可以想象的到,未来的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将完全颠覆传统制造业的模式和格局,科技改变制造业,制造业推动科技的应用。

1. 制定清晰的产业战略。这一点上,我们的确需要向美国学习,美国的制造业战略极为清晰可辨,目标具体,明确,行动计划细致、可行,其适时根据现有外部环境和战略执行情况滚动制定进一步的政策和措施。中国在2015年出台《中国制造2015》,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是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战略纲领,但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战略规划的实施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2025将至,该战略的第一步能否完成,还真让人揪心。越是困难,就越要坚定地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世界科技发展迅猛,稍微停下就会被甩出很远。

2. 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华为事件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与美国制造的差距,一块小小的芯片成为卡住我们脖子的利刃。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的确让我们愤慨,但也应看到美国制造的实力是建立在长期基础科学研究和不断创新、突破的基础之上。对此,华为公司有着清楚地认识和前瞻性的行动,华为很早就开始将大量资金持续投入到基础科学研究中,数十年如一日的积累,才有了海思芯片的诞生,才有了5G技术的领先,才有了华为直面美国大棒敢于说不的底气和实力。科学技术,首先是科学。为此,要实现中国制造的强大,就不能忽视基础科学的研究。一方面,需要国家在战略层面的政策和具体行动;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充分认识到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一切新技术的产生无不是由基础科学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基础科学就是制造业向智造业迈进的坚强柱石。

3. 建设制造业创新源头。放眼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立足国情,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带动整个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层面上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引导和支撑高水平科研机构为制造业提供持续的,系统性的技术供给,让制造业创新有外部强大的科技资源载体。同时,在政策上一定要充分强调制造业在国家未来发展上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扶持,鼓励,支持制造业的内部研发和科技创新,打通技术转移和流动的制度障碍,形成内部、外部科技资源的流动。已经建立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一定不能再走形式主义的老路。

4. 注重制造业人才的培养。任正非在央视记者专访中,不断提到教育问题,看起来好像和美国制裁没有关系,其实正是教育才能为制造业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供给,这也正是华为长期以来关注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的立足点。美国出台一系列制造业振兴战略,以及 "学徒计划"等措施,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具体方案,并给予了相应支持。中国在这方面也已经有所意识,从"工匠精神"的提出到"新工科"行动的逐步实施,目的就是要在新技术领域建立教育与企业之间的通路,向制造业输送创新和升级所需的人才。但人才的培养和整个教育体系的转变需要过程,所以在国家层面,其政策支撑要保持连续性和投入的有效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西安有一家2008年倒闭的国有企业:陕西第十一棉纺织厂,其前身是1935年由资本家石凤翔建立的长安大华纺织厂。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一处工业遗产博物馆——大华1935。在展厅内有一台小型铣床,是机修车间加工纺织机械零件时使用的。在这台绿色油漆已经脱落,油迹斑斑的机身上有两块铭牌,一块显示该机器的产地是美国,制造年代是十九世纪末;另一块铭牌显示最近一次的检修记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制造业积累了百年的技术和经验,又在当今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不断创新、前行。我们要冷静,客观地面对现实,不悲观,也不能浮躁,踏踏实实搞研究,实实在在做产业。中国制造任重道远,我们还需奋力拼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