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道德绑架”难以建设好教师队伍,提高待遇保障才是根本

据媒体报道,近期,四川宜宾市珙县有多名教师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珙县拒绝为服务期已满的教师办理跨县调动手续。其后,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此类诉求统一答复称,秋期开学该县仍缺编教师207名,希望他们讲政治、顾大局,讲规矩、守法纪,守初心、担使命,安心从教、潜心育人。

本县教师缺编与拒绝服务期已满的教师调离,有什么关系?教师在服务期满后选择离职,这是教师的合法权利,至于当地教师缺编,应该通过招聘解决。不思考为何既吸引不来,又留不住教师,一味采取拒绝教师调离的方式“强留”,自己不讲规矩,却要求教师讲规矩,只会败坏当地教育的形象,令当地更难招到教师。按照当地处理已满服务期教师的做法,新教师在选择来当地从教时,也会顾虑重重。

建设教师队伍,道理都明白。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必须提高教师待遇;要留住优秀教师,必须事业留人,毕竟“人往高处走”,对于有更高事业发展追求的教师而言,原来的岗位、环境无法给其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就必然会想着离开。但是,在具体落实时,有的地方并不想提高教师待遇,也不给教师创造事业发展的空间,而是给教师讲“使命”、“奉献”的大道理,对教师正常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道德绑架。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基于教师职业,保障教师的待遇和教育权利。离开了对教师待遇与权利的保障,对教师空谈“初心”、“理想”,是推卸发展教育的责任,试问,当地连基本的教育投入责任都不履行,为何还能和教师大谈“初心”?

教师缺编严重,概括起来,原因无外乎“有编不补”与“有编难补”,有编不补是因为补上编制后就要财政更多投入,而有编难补,则是因为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原因招聘不到新教师。这都指向对教育的投入保障不力。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反思为何缺编200多人,要下定决定解决这一问题。

拒绝为已满服务期的教师办理跨县调动手续,这是侵犯教师的合法权利的。在人才自由流动的时代,人才和用人单位不是绑定的,完成服务期之后,人才就是自由人,单位如果想留住人才,应该满足人才提出的合法、合理要求,如果单位满足不了,人才想离职,这是人才的自主选择,单位应该尊重。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或有人说,现在教师队伍存在不合理流动现象,有的地方、学校开出很高的工资恶性抢人才,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心思走。那需要进一步追问,什么是不合理流动现象?是否真是恶性抢人才?有的地方连教师的基本合法待遇都没有保障,却指责教师不合理流动,这是很荒谬的。总体看来,教师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原来学校所给的待遇太低,教师看不到前途。

当前,我国确实存在教师从乡村学校流向城镇学校,从城镇学校流向县城学校,从薄弱地区县城学校流向教育更发达县城学校,从县城流向省城,再流向外省的“不合理流动”。这种“不合理流动”是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的,但是,对于教师来说,这却是符合自身利益以及事业发展的合理流动。针对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出台措施,引导教师合理流动,而不是限制、禁止教师流动。要避免发达地区学校割不发达地区学校的韭菜,必须提高不发达地区教师的待遇,而不是“教育”教师留下来和当地一起“共渡难关”。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基于教师职业属性。教师就是一个职业,和其他职业从业者一样,教师要比较职业待遇、权利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在市场竞争中,我国很多行业都已经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要吸引一流人才,必须有与之对应的具有竞争力的一流的薪酬,离开了薪酬待遇谈吸引一流人才,要求人才“不计报酬”“甘于奉献”,从根本上是违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规律的。我国不少地区在教师教师队伍时,也很清楚建设的逻辑,因此,强调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但还有一些地方,动辄给教师讲师德、理想,却不提待遇和权利保障,其结果是教师缺编越来越严重,学校越办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