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余箱货值超过300万元假冒伪劣商品在京被销毁

2200余箱、货值合计超过300万元的侵权假冒伪劣商品足足装满了几大车。在北京市昌平区金隅北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处集中销毁场所,随着现场指挥人员的一声令下,这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品以生态环保的方式进行集中销毁。在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前夕,4月24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以这种方式向侵权假冒伪劣宣战。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开展集中销毁活动既是展示北京市打击侵权假冒商品工作成果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宣示全市严厉打击疫情防控物资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心之举。”北京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况旭表示。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观察到,此次销毁的除了有市场监管、海关等部门罚没的食品、药品、化妆品、白酒、服装、手机配件等十余种侵权假冒商品,还有疫情防控期间罚没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与出口防护物资,共2200余箱,货值合计超过300万元。

上午10时30分,销毁工作正式开始。代表们与工作人员一同将假冒伪劣商品扔入水泥窑销毁车间内,机械手臂将商品抓取到1700多摄氏度的高温窑炉内进行无害化销毁。短短10多分钟,商品就被处理完毕,全部过程没有产生刺激性气味,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现场参与、见证销毁活动,能够更加直观感受到监管部门为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做了大量工作,很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作为受邀代表的媒体记者内心十分激动。



记者了解到,2019年,北京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实现生产、流通、销售、进出口全域覆盖,统筹了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宣传文化、海关等各方执法力量,形成执法合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各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聚焦疫情防控物资的生产、销售和出口环节,积极履职、多措并举、协同发力,严厉打击防护用品侵犯知识产权和产品质量违法犯罪行为,全力服务疫情防控大局,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内容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