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个人与社会!北大与北大医学部究竟有何不同?

观实rom入驻今日头条已一月有余。广泛尝试了悟空问答、抖音短视频、头条号。从目前的体验来说,悟空问答的提问质量和评论质量还有提高的空间。同时,对于一些相关问题还是有些许忧虑的。

观实rom,含义是观察客观真实的世界,romedia,r为reality,o是observe的意思,media即传媒的意思。希望能为粉丝带来客观真实的信息,最好还能有点用处。

观实rom

以最近悟空问答的使用,回答了一个“北大和北大医学部究竟是什么关系?考上北大医学部算不算是考上北大了?”,我作出了从行政、专业特质、培养周期三个角度来回答了该问题。


问题截图


但是,所获得的评论,要么是不经思考的戏虐,要么执念于分数;简言之,从未思考过医学专业本身,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的只是分数低于校本部的单点,没有用过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在此,我想集中就该问题,做一次系统性表述,解答该问题,同时会包含社会、个人、发展的关系。


观实的回答内容

第一点:医科分数低于北大校本部,理科基本都是老大。医科没那么靠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提问

医学不单单是理科,理科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只是工具,还需要以人文循证为重要辅助,实时改革相应治疗标准和体系制度反馈。

第二点:医学培养周期长,要求高,风险大

医学上培养周期大部分在8年到10年,主要是由于课程专业度和医学经验累积要求所决定的。不同大学其它类目的通识教育。医学培养周期这么长,且因为课程难度问题,还有人存在无法毕业的风险,对于家庭而言,更是多年没用办法产生相应的收入。对于许多家庭,医学从来不是最优选择。

尤其是海内外差异,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医生、护士一直是高收入群体,是最稳定的中产人群。在国内,相比较之下待遇并不算优厚,同时还有被医闹的风险。即使是医生本身也一直有人说:“不希望下一代再学医了!”。不希望下一代从事自身职业,是很麻烦的,缺少传承。

第三点:医疗是保障人最基本的生存权的

医疗是保障人最基本的生存权的,这意味着有人需要不计经济价值投身于医疗行业,照护病患;面对“疫情”,面对人最讨厌的血液、脓、粪便,这些都是需要医生不计个人得失来研究的。总有人需要奋战在保障生命与健康的一线,即使是牺牲生命。

如果,都按照评论中的这些人,只着重眼前的分数,而不考虑自身的选择,不考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考虑一个行业的发展。你不学医,我不学医,谁来保障公众的生存权和生命健康?分数考得高的,都去学金融,都想着经济上的高收入和成功,是没有前途的。

面对当前社会现实,北大医学院较本部降低分数线,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得着学医的门槛,让优秀的学生投入医疗行业,造福国家、人民甚至是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