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孺子牛”!鲁迅养娃,也有喜怒哀乐

作者 | 纯纯,【媛创写作变现营】第二期学员


继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热播,各类明星亲子档节目颇受关注。试想,若先生穿越而来,携娃参加,会不会立上热搜,稳坐头条?我很好奇。不妨,一起走进,不一样的鲁迅,看看这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勇士,究竟如何“俯首甘为孺子牛”。


01 满纸辛酸欢喜泪


历经史上最长寒假,各位宝爸宝妈是否已然被家中“小怪兽”闹得鸡犬不宁。幼儿园班群怨声载道:“请问老师,何时开学?”“娃已经完全失控!”“直接回到解放之前,不,是原始社会!”

对此,先生恐怕也会按捺不住:

“我对付自己的孩子,也十分吃力,总算已经送进幼稚园去了,每天清静半天。”

“海婴亦好,整日在家里闯祸,不是嚷吵,就是敲破东西,幸而再一礼拜,幼稚园也要开学了,要不然,真是不得了。”

不管是致友人还是致母亲,先生书信中那个既头疼又无奈的父亲形象俨然跃于纸上。

更让先生操心的是孩子少时体弱,一年少不了看病就医。先生曾给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书信中写道:

“入秋以来,孩子常常生病,令人操心,至今仍在服药,肠炎似已变成慢性。”

这份疼惜,这份愁闷,恐怕不是抽几包香烟,喝几杯浓茶所能轻松消释。

当然,有苦终有甜,累并幸福着,战斗勇士也可以秒变“宠娃狂魔”。只要有客而来,鲁迅必会把儿子抱出来给人家看,就像展示自己的杰出作品。儿子开始识字,鲁迅也会四处炫耀他的“佳作”。比起读书,儿子更喜欢机械拆装。鲁迅不仅毫无责骂,反而买来各种玩具任他拆卸。长成的海婴最终成为一名无线电专家。

养儿方知父母恩。看来,育儿路上的酸苦辣甜,你有我有,鲁迅也有。是否内心多了几分淡定,多了几份自信。

亲子关系,是每个养儿育女的家庭绕不开的终生话题。读先生笔下的亲子关系,反观当下宝爸们的一些亲子现象,择其一二,有感而发。

02 亲子沟通——虽有沟,但可通


说到亲子沟通,请各位宝爸,正襟危坐,无奖问答。

选项A:宝爸只要一出现,宝妈价值全不见。

选项B:有沟通但无效,动口动手很奇妙。

选项C:不多说零沟通,简单快速又粗暴。

选A项者,全优精卡,绝对恭喜!

沟通沟通,虽然有沟,但是被这批宝爸成功疏通。只要宝爸一出现,自带光环,吸睛无限,基本上就没有宝妈什么事儿了,该看剧看剧,该洗漱洗漱。

选B项者,横眉冷对,毫不保留!

不当君子当小人,一不小心就动手。沟通有限,脾气无限。孩子捣蛋,该怎么办?你说,简单!打呀!看我这身体魄,就是从小吃着“棍棒烧肉”长大,很有“营养”,瞧我多壮。打是打完,你倒痛快,孩子也老实,可是记住了吗?有作用吗?下回还犯吗?请接受来自灵魂深处的严肃拷问。

选C项者,我不多说,深表同情!

这位宝爸,你和孩子之间的鸿沟是有多深?跨不过,够不着,连句解释都办不到。人在江湖,终究要还。今天对孩子的沉默,只会换来未来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没有一句留恋。

现在,请各位宝爸紧握手中的选票,看看国民勇士海婴他爹如何支招:

“所以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开宗第一,便是理解……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鲁迅《我们怎样做父亲》)

先生一语中的,亲与子本是独立的个体,必须理解,加以尊重。而尊重与理解的前提就是沟通。如何与子女沟通,决定了亲子关系的浓度。到底是将自己摆在无限威严的高处,还是俯下身来平心静气甘当孺子之牛?或许,“老子”,“父亲”,“宝爸”,对不同称谓的青睐,暗示着你对亲子关系的觉知与态度。

03 亲子陪伴——因为有你,不觉孤单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为孙女创作了一套《12生肖童话绘本》,其中一辑是《小兔子找爸爸》。优秀绘本的感性滋养绝不亚于理性说教。中国式家庭分工,常常,男主外,女主内,因此,亲子陪伴的重担往往落在妈妈肩上。可是,宝爸的缺席给孩子带来的情感缺失,绝不是日后几件玩具,几样美食所能简单弥补,因为爸爸的角色,妈妈永远无法取代。

先生笔下虽未论及如何陪伴孩子,但从他对海婴习惯性格、成长点滴的细数分享,不难想象这位“宠娃狂魔”在陪伴儿子的七年时间所沉淀的饱满爱意。

鲁迅有一首小诗,放到今天要算绝对“网红”——《小红象》,如闻其名,内容也是足够简单:

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小红,小象红;

小象,小红,小红象,小红,小象,小红红。

“小红象”是对爱子的昵称。你可想象,一向颇为严肃的鲁迅,抱起海婴反复哼唱这首自创的哄睡神曲,有多浪漫、有多可爱!这恐怕就是大丈夫为人父的真性情。

再看看我们,有多少宝爸能够拍着胸脯自信地说,我陪伴娃娃的时间比他妈要多?如果不够自信,请想办法,在这一方面,努力自信。

既来之则安之。亲爱的宝爸,下一次,当你决定把接下来的0.5小时完全留给孩子,能不能忘记手机?能不能放弃葛优躺?能不能别忽悠孩子?能不能别用零食“威逼利诱”?能不能别跟娃读个绘本反倒把自己催眠?

宝妈生闷气,宝爸吐槽很无力:“你说我堂堂七尺男儿,窝在玩具垫上,弹钢琴,玩粘土,过家家,搭积木。臣妾实在做不到!”

好,做不到,那就带娃出去耍,踢踢皮球,跑跑步,放放风筝,peekaboo(躲猫猫),总之,别因带娃生出一身懒癌来!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也是最珍贵的礼物。也许孩子体会不到爸爸为家庭打拼的无奈辛劳,他们只能感受真真切切地与爸爸在一起时的打闹嬉笑。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先生这样的血性硬汉,尚能在幼子面前柔化性格、展露童真、尽显爱意,各位宝爸,又如何不能“俯首甘为孺子牛”?育儿先育己!衷心祝愿,全天下宝爸,在育儿路上,不断成长、不断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