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偷钱的不良行为,父母一味打骂不管用,不如试试这6种方法

孩子在小时候,或多或少都有偷偷拿钱的行为,父母发现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要一味打骂孩子,更不要给他们冠以"小偷"的罪名,而是要耐心地引导孩子。


一起开店的老板娘,前几天又发现9岁的儿子丞丞偷钱了,她放在卧室抽屉里的现金少了200块,于是二话不说抓起儿子一顿打。

最后丞丞承认是他偷了钱,拿去买零食和玩具,零食和小伙伴一起吃了,玩具藏起来了。

老板娘已经不记得这是儿子第几次偷钱了,从刚开始的5块、10块,到现在的200百、300百,她发现后,先是耐心的批评教育,奈何一点用都没有。

没办法只能用棍子打,每次挨打后孩子都会消停一阵子, 可就是过不了多久,又会故伎重施,偷钱的数额反而越来越大。

她觉得是有大孩子怂恿儿子偷钱,还找到人家家里去,结果大孩子一口咬定,是丞丞自愿请客的,这让她很无奈。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曾说,孩子的问题行为,常是在向父母表达什么,是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某些感受,当父母看到后,不仅孩子的问题行为可能改变,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也会加深。

那么孩子偷钱的行为,向父母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呢?

1、 孩子想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前几天看过一个新闻让人唏嘘,出生良好的17岁女孩离家出走,嫁给了偏远乡镇做吃播的28岁单身汉,原因就是女孩的父母严格控制她吃零食,从不给她吃薯片等垃圾食品,只给她喝酸奶和纯奶。

而丞丞的父母和女孩父母做法如出一辙,他们都以为孩子好为出发点,从不征求孩子的意见,为孩子买很多健康的零食和牛奶,可是孩子一点都不喜欢,所以女孩离家出走,丞丞则通过偷钱去买自己喜欢吃的零食。

2、孩子需要钱和小朋友维系感情

我开店铺之后神奇的发现,6-7岁的小朋友就会相互请客,今天你出钱请大家吃零食,明天就换成另一个小朋友。

丞丞因为一直在享受其他小朋友的零食,但却从来没有请客,所以小朋友们开始疏远他不和他玩,这让丞丞有了危机意识,因此他就兵行险招,偷钱请小伙伴吃零食。

3、孩子不认为从家里拿钱是偷

中国的父母经常给小孩子灌输,爸爸妈妈的就是你的的思想。孩子就会想当然的认为,爸爸妈妈的钱就是他的钱,因此孩子并不认为从自己家里拿钱是偷,孩子认为他只是提前花自己的钱。

那么孩子已经养成了偷钱的不良行为应该怎么办?

1、 不要给孩子贴"小偷"的标签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曾写到: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同样的大部分孩子,在小时候都会偷钱的这个行为,父母不要上纲上线,不要把这个事当成什么大事,

想想我们小时候,都曾或多或少有过这种行为,长大后基本上都能够"改邪归正",所以不要给他们冠以"小偷"的罪名,如果孩子总被暗示为小偷,到时候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偷就得不偿失了。

2、 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要想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首先我们要摒弃,中国自古以来的"父母的就是孩子的"这种思想,而是要从小给孩子灌输,父母的钱就是父母的这种观念。

孩子有了这种意识,就不会把偷家里的钱,理所当然的认为是拿。

3、 教会孩子学会认钱

教孩子学会认钱,不是简单的教孩子认识钱的面值,而是要让孩子了解面值所代表的购买力,这样孩子才不会乱花钱,也不会偷大面值的钱。

我开店期间经常遇到,7、8岁的小孩子,拿着20块钱问我,能不能买一包3块钱薯片;或者是买一个5毛钱的棒棒糖,却不知道应该付给我给我1块钱还是5块钱;

还有的孩子动辄会拿100块50块来买几块钱的东西。这些孩子显然都是不了解,每张面值后面的购买力,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把手里的钱,和他想买的零食或玩具之间画上等号,让孩子正真的认识钱。

4、 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

避免孩子偷钱的一个方法,就是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当孩子有了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那么孩子自然就没有再偷钱的必要了。



就像丞丞如果她父母给他足够的零花钱,他就可以用这些钱去请小伙伴,完全没必要去偷钱。

特别是上小学的孩子,父母可以按时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让孩子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享受购买带来的乐趣。

5、 尊重孩子的意愿

父母帮孩子买东西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想当然的替孩子做决定。

父母都总是本着为孩子负责,常常给孩子买一些健康的零食,例如面包店的新鲜面包,或者纯牛奶酸奶,吃一些新鲜的水果,但是孩子不领情,他们总是对可乐、雪碧、辣条、薯片、糖果情有独钟。

如果我们强制性,不给孩子买他们爱吃的零食,孩子就会想一些歪招来满足自己的口欲。

因此父母适当地尊重孩子的意愿,买一部分孩子真正爱吃、想吃的零食,只要是控制好摄入量就好。

6、 让孩子了解金钱的来源

现在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孩子们都会有一种错觉,认为钱就是从手机里来的。

萱宝最近一直想要一部手机作为生日礼物,我问她为什么想要手机呀,她说有了手机她就可以买她想要的东西,

因为她看见来店铺买东西的顾客都是用手机付钱,就单纯的认为有了手机就有了钱。

为此我专门带她去了一次银行,告诉她手机里的钱需要我们通过银行存进去,而存进银行的钱,则是爸爸每天辛苦工作的工资。

小孩子的思想都是很单纯的,如果父母不有意识地告诉孩子金钱的来源,孩子自然就不懂珍惜会乱花钱。



小孩子喜欢偷钱,多半是希望能够自由支配钱,同时又没有正确的金钱观,父母需要切实了解孩子的需求对孩子多引导,让孩子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念,一味打骂只会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