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附近的报国寺,却保留一座国内现存孤例的唐代古塔,实为罕见

经常回家的路上,下了高速之后,沿着宽广笔直的引道,走到最后一个十字路口,有一醒目的路标,右转即可回家,左转指向报国寺。

在家乡附近,只知道几处熟悉的旅游景点,而报国寺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却闻所未闻。只当作是一个地名而“熟视无睹”,没有在意。

对我来说,也就是回家途中的一个明显标志罢了。后来听朋友讲过,曾到我老家门口有一座国内现存孤例的唐代古塔去寻访摄影,惊愕之余,便产生了一睹其尊容的想法。


今年五一节回家看望耄耋之年的老父亲,在返回的路上,直接奔向距家不远的报国寺。

位于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大渠街道寺北村南的泛舟禅师塔,就是国内仅存的唐代圆形古塔。2001年6月25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塔是报国寺的附属建筑物,在13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寺毁塔存,古塔记载下了尘封千年的往事。

泛舟禅师系唐高宗李治的孙子,自幼聪慧,也许是厌倦了皇家虽养尊处优却明争暗斗的生活,还是别的什么原因,20岁便舍弃皇家生活,一心向佛。修行于大唐密宗圣地报国寺,圆寂后建造了这座端庄稳重,极为秀丽的佛塔。

体现着大唐文明建筑风格的亭阁式泛舟禅师塔,简约质朴而平和大气。整个建筑比例协调,收放有度。全塔大致分为塔顶、塔身和基座三个部分。从高度上各占三分之一。平面上则由直径各异的同心圆组成。

圆形砖塔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塔身正南留有塔门,正北为碑刻,东西为仿木砖雕塔门,期间有四个砖雕窗户,按八等份均匀分布。

塔身上部的小三角砖牙和下部的小方格装饰,大小十分匀称。沿塔一周仔细查找,没有一丝一毫的偏差。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任何计算工具可以借助,能够运用圆周率把一周诸多等分计算得如此精准,让人难以想像。

塔身背面镶嵌有一碑刻,其上留有日军枪弹毁坏的痕迹。

其铭文是泛舟禅师塔的又一特色。从左到右竖排书写,与古代通行的从右到左的常规恰恰相反,至今不知其何意?在全国罕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塔基由砖砌而成圆柱形,自下而上略有收缩。

塔身以上是12层砖叠涩形式均匀出挑成为塔檐,檐上又以反叠涩方式收缩至塔刹盘座以支撑塔刹。

塔顶上面雕刻有莲花造型和其它花瓣花叶,最上端为石雕宝珠。

泛舟禅师塔的圆形外探檐体的出檐方式,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工艺精湛,造型奇特。在整体视觉上感觉到造型灵动,富于韵律。


泛舟禅师身为李家王朝的王公贵族,一反常态真心向佛的叛逆举动,在当时或许不为人们所理解。

圆寂后圆形砖塔上的铭文又一反常规地反向书写,或者也会被大多文人所质疑。

时间是最好的消蚀剂,历经上千年的磨蚀,如今谜一般地成为后人惊奇研究的孤例版本,或许是当初古塔设计建造者的本意?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我的旅行日记##头条带你游中国##运城头条#

我,林间泉韵。爱好文学,喜欢摄影。游走于山川水泽,漫步在庭堂院落。钟情古文化,融入新时代;拥抱大自然,记录小情感。

若能喜欢,请关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