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一定是饿了》:祖孙情背后蕴含着上一代人最朴实的情感归属

自从养了两个孩子,家里的书柜上就多了不少童书。有的护封华丽精美,有的暗藏机关重重,有的讲究知识专业,有的玩转各种材质,五花八门的设计的确为争夺市场关注加码,然而那种简单利落只讲故事的绘本却变得少见了,《它们一定是饿了》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

《它们一定是饿了》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老爷爷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许许多多兔子,有一天,小兔子们全都跑进了老爷爷家里!它们在屋子里蹦来蹦去,啃咬沙发和植物,老爷爷却一点儿都不生气:“我猜,它们一定是饿了!”老爷爷给小兔子们做了好吃的,陪小兔子们一起看书,看电视。他想:我要好好照顾它们,陪伴它们长大,然而第二天一觉醒来,小兔子们都不见了,老爷爷的门口却多了一篮新鲜的蔬菜。


虽然这个故事的主角是爷爷和一群兔子,但是读起来却那么亲切自然,仿佛故事里的爷爷就是自己的爷爷,顽皮的小兔子就是小时候的自己,非常有代入感,不禁让我想到爷爷当年也是这么为我做吃的,笑嘻嘻的看着我胡闹,替我收拾烂摊子。

读完全书能够让人体会最动人的祖孙情,一方面源于图画的感染力,更重要的是故事的内核——隔代之间的情感联系,无论谁都会被打动。

一.最温暖的亲情

《它们一定是饿了》是作者呼拉根据自己小时候与爷爷、外公相处的经历而创作,因此情感细腻而动人。他说:“我创作这个故事的初衷,是希望小朋友和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可以多去看看也爷爷奶奶那一辈人。他们也很可爱,他们需要你但从来不会强迫你,他们也很爱你。”他将自己的感受编织在故事中,又透过字里行间引发读者的共情。

米兰·昆德拉说过:“不朽有两种,小的不朽跟大的不朽。小的不朽是在你认识的人心中留下回忆;大的不朽是在不认识你的人心中留下回忆。”故事中的爷爷是两种不朽的融合,他在作者呼拉心里留下的是“小的不朽”,而当呼拉用画笔将爷爷塑造成故事里的样子时,他就变成了所有读者心中的不朽。


在故事的最后,小兔子们回到了妈妈的身边,失落的爷爷一觉醒来发现屋子里又空空荡荡了,然而家门口的地上多了一筐新鲜的蔬菜,当爷爷转身进屋时,画面上出现了兔子一家的大门,原来它们就住在爷爷家小院的大树洞里。

这个结局大概是作者对于现代亲情关系最好的解释:我们有各自的空间,但从来没有分开。



二.细节点亮角色

虽然故事简单,但是故事里的角色可不少,老爷爷和12只兔子以及两位兔子妈妈,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细节成为展示角色个性的主要表达。

比如扉页上出现的唯一一只倒立的小兔子,黑黑的脑袋上唯有鼻尖上一抹白,大概是最调皮的一只。


一只全身棕黄毛的兔子,戴着一副眼睛,大家闹腾腾的时候只有它在全神贯注的看书,它应该是最好学的小兔子。


丰富的细节可以引导孩子仔细的观察,通过观察,孩子又能在细节中体会更丰富的情感,形成良性循环,即使在孩子能够自主阅读之后,也能将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继续保持下去。

三.数字敏感期

数字敏感期的孩子会特别喜欢这本书,我家老二今年4周岁,拿到这本书就爱不释手,每一页的兔子都要数上好几个来回,遇到兔子少的图片,他扫一眼就能报出数量,遇到12只兔子一起出现时,就用小手指一只数一只,一丝不苟,如果中途被打断,他也觉得麻烦烦,总归要从头再数一遍,经常要数上七八遍,直到他确定自己数得没错,才会允许翻到下一页,我经常笑他不是“看书”而是“数书”。


计数是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孩子在重复计数中逐渐建立对数字的完整认知。虽然很慢,但是在小朋友的很多成长阶段,我们就能体会到什么叫“慢就是快”,一旦他们内心的数字大厦建成,后面的发展会快得超过想象。

四.除了读还可以玩

阅读不用仅仅停留在书本和纸张上,有经验的妈妈会利用故事内容组织游戏,以互动的方式带领孩子深入体验情节,触发孩子的个人感受。

1. 数数游戏

12只兔子本身就预示了一个和数字有关的游戏,低幼的孩子可以用指读的方法进行计数,数一数每一页图画中有多少只小兔子?游戏简单、目的明确,处在数字敏感期的孩子会非常喜欢。



大班孩子大多已经不需要用手指帮忙计数了,可以适当增加计数的难度,比如当12只小兔子杂乱的分布在画面中,用什么方法能避免漏数或多数?是不是可以分区域,或者做标记,在幼小衔接中会有很多相似的数学问题,其实在平时的阅读中就可以带着训练起来。

2. 观察游戏

12只兔子里有一只带了一副眼镜,十分爱看书,你能找到它么?找找看它看了几本书?角色众多的故事天然提供了“找一找”的游戏素材,除了戴眼镜的兔子、鼻子上长白毛的兔子、卷头发的兔子等等,孩子对寻找类游戏从来都是来者不拒。


12只兔子各有各的特点,不如让孩子给每个小兔子起一个可爱的名字吧!不过名字不能乱起,最好能体现小兔子最明显的特征,比如白鼻子、花脑袋、短尾巴。别小看取名字,这个过程可以启发孩子仔细观察细节,提炼事物特征并进行概述,不论是对观察能力还是表达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好的绘本不仅会讲动听的故事,传递真实的情感,它也能关照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为亲子阅读提供丰富的互动素材,这种可以读、可以玩、可以讨论的绘本故事值得我们为孩子们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