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之秋》深入——三种不同类型的服饰历史

《贪婪之秋》中三种不同的服饰大体可以代表三种不同的势力,军团出身的士兵大多装备重型板甲,航海团的人衣着常年在海谋生的油蜡布服饰,当地土著习惯于配饰羽毛和颜色的皮毛衣服。这三种装备在游戏中被作为身份势力的象征,但在历史长河中,三种服饰更能够代表着那个时代的风俗和精神。


明显可以看到下方的不同服饰

1.板甲

在西欧14世纪以前,西欧铁甲和其他地区相同,以锁子甲为主。但在14世纪初,首例板甲雏形现身,也就是所谓的铁胸半身板甲,同一世纪末,米兰工匠进一步尝试用整块钢板做出整体的铁手套,护臂,护腿等。在当时英法百年战争的大背景下,双方大国都争先恐后的研制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大优势的武器装备,板甲以杰出优越的防御性被双方看中,于此,板甲的飞速发展时代走上舞台。

这板甲做的有点西服的味道

(1)板甲的发展史

说起板甲,大家总会联想到一系列词汇,笨重,缓慢,防御,骑士等等。就像生活中各类影视,游戏向我们展现的一样,板甲武士就像现如今坦克一样的存在,杀伤力强,速度迟缓,笨重不灵活,防御力强大。然而事实上,板甲作为在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脱胎而出的产物,也确实拥有着强大的防御力。在发明板甲之前,战争的防御护甲通常以锁子甲为主,鳞甲,札甲为辅,说起防御力,这些甲胄在面对锐利武器时有着出色的表现,但当战锤等有着强大爆发力的武器登场时,这些软甲所达成的防御效果微乎其微,毕竟当时并没有人体工程学这门学科,战锤造成的强大冲击力往往会透过铠甲直接给人造成五脏六腑的损伤。


各式各样的板甲

而在当时的战争中,锁子甲高昂的价格和复杂的工艺让大部分人望而却步,在当时一件全身锁子甲的造价堪比一个小型农场,而锁子甲有指向性的防御能力也让各大领主思考是否值得普及使用,这时板甲的推出可谓是解了燃眉之急。14世纪材料学发明的高炉技术也让钢铁生产量大增,整块钢板制成的板甲不但拥有不输于锁子甲的防御力,而且造价成本相较锁子甲更低,制作速度快,甚至可以普及到普通士兵身上,最重要的是当时英国长弓给法兰西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损失,这只“矛”戳的法兰西苦不堪言,板甲这把“盾”的发明,为百年英法战争造就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做这一套不知道要花费几何

(2)板甲的价格

板甲的价格由高到低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好的板甲价值连城,次的板甲便宜到平民一个月工钱就能拿下。在当时的历史资料中显示,1437年两名德国制造商出售过一批数量为300的盔甲,总价值1300莱茵盾,均价为一件4.34莱茵盾,这个数字在当时相当于一名雇佣兵一个月的薪水,那么价格如此低廉的板甲是否足够耐用呢。就这么说吧,曾经有的价格便宜的板甲粗制滥造的程度,甚至达到了会被磨破的程度。这样的板甲除了能轻微抵抗刀剑的伤害,恐怕连弓箭的穿透都无法抵挡。反观价值高昂的板甲,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贞德白色盔甲价值高达100里维尔,特地请来意大利盔甲大师制作。然而可惜的是,贞德被剥夺骑士称号的同时根据传统会碾碎她曾经使用过得武器和盔甲,以至于后世对于贞德的盔甲出现多种多样的版本。


贞德的白色铠甲

(3)板甲的重量和灵活程度

一直以来板甲的重量和灵活程度都是令人诟病的地方,人们似乎无法接受强大的防御能力和灵活的身手并存。1944年劳伦斯·奥利弗导演拍摄的改编自大师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这部电影中甚至有骑士借助吊车上马的一组镜头,至此,板甲和沉重划上了等号,成为了人形坦克的代名词。


电影中的讽刺镜头

但实际上呢,由于14世纪离现在并不是很久远,再加上当时是板甲工艺的鼎盛期,大量板甲文物也随之出土。在这方面的数据上也有着精确的认证,例如1480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超哥特甲重量为23公斤,16世纪时马克西米安一世采取新工艺,将新甲重量缩短到21.5公斤,16世纪末,萨克森选帝侯订购打造一批藏青色花纹盔甲,重量仅为14公斤,虽然这批订单并没完成——萨克森选帝侯先死了。从重量上来看,这些盔甲的重量大概也就是一袋大米的重量,而且还均匀的分布在身体各个地方,我们时常能看到装卸大米的工人师傅一抗就是好几袋,而且还能健步如飞,那么吊车帮助板甲骑士上马这种事就显得子虚乌有了。


板甲的灵活性

在重量上有所了解,那么灵活性呢,由于板甲由整块钢铁锻造,看起来似乎很容易相互磕碰,从而导致有一些动作没有办法做到,就像我们知道坦克没办法和兰博基尼比拼灵活性一样。再加上板甲的穿戴并不方面,经常会需要2到3个人在旁边协助穿戴,这样在人们的印象中,穿戴板甲就以为只能做一些基本动作,例如行走,劈砍,挥矛这些,至于翻滚,跳跃就想都不要想了。但在实际上呢,在1600年代板甲工艺达到巅峰的时候,工匠早已考虑到这些问题,在关节方面早已做出了很多优化性的细节。仔细想想,如果身着板甲的武士真的像想象中的那么不堪,那么灵活的敌人想个办法把武士弄倒,那岂不是和乌龟一样爬不起来了。


素描图

2.油蜡布

自1298年《马可波罗游记》成书后,里面的详细介绍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文明的仰慕和对大量财富的贪婪,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而到了15世纪中叶,航海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新式船只的闪亮登场,这个时候的船大部分为帆船,对风力的要求很高,然而在一次航海途中,一名船员突然发现被雨水打湿的帆布更能兜住风力,这一发现让他们惊喜若狂,更加强大的风力意味着更快的航速,更快的航速则代表着更多的财富。但很快他们发现缺陷,那就是沾过水的帆因为重量增加,在海上会增加很多的危险指数,但很快,有船员提出,既然水不行,那么油脂如何呢?于此,油蜡布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很快,有船员发现油蜡布的防水效果,便将它裁剪成衣。也就有了今天的油蜡布服饰。


这身衣服很符合那个时代味道

油蜡布和航海服

至于油蜡布为何会和航海服画上等号呢?一方面在于航海的船员系要时刻面对喜怒无常的大海,突变的天气,冒雨工作都是家常便饭。而雨水不只会带来农作物的丰收还会带来疾病,船员们在大海上漂泊的时间长度和简陋的医疗条件不允许他们生一场大病,油蜡布制成的航海服能够更好的保护船员不受雨水带来的疾病困扰。另一方面当时人们使用的油多为亚麻籽油,这就导致当时的油蜡布色泽偏黄,同时手感很硬,凡是有更好的选择的人都不会选择它,因此油蜡布只在航海船员中流行。


确实比较丑

3.印第安土著羽毛服饰

作为曾经的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又他们独特的文化和习惯,如果要深究印第安人的羽毛服饰具体含义,那就像问华夏民族历朝历代的服饰风俗习惯一样,需要大量的篇幅和介绍。而印第安人最具有特色的便是他们的鹰羽冠和披肩,头顶的羽毛更多的代表着勇敢和荣誉的象征,戴在头上方便向人炫耀。而且关于鹰羽冠上的羽毛颜色,诸君可以更深层次的理解为狼群的等级分化,例如黑羽象征着权贵,而红羽象征着富饶,如果一地居民都有资格佩戴红羽,那么黑羽则凸显其高贵。


土著服饰

印第安人的服饰大多以对称为美,无论是衣服,披肩,还是颈上的装饰,手包,对称总会出现在印第安人的美学之中。而在服饰图案上又多以人类,飞禽走兽,海洋鱼类为主,其中以表现蓝鲸的形态最为生动形象,而陆地生物有多以羚羊,梅花鹿等温顺动物为首。印第安人的服饰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以厚重历史,温文尔雅而显现,似乎这个民族很少展现他们的侵略性,因此服饰上少又出现豺狼虎豹这类食肉动物。


高贵与权重

总结:贪婪之秋的服饰上融合了古老欧洲的板甲工艺,航海时代的油蜡布以及充斥着神秘色彩的印第安文化,以此替代了传统游戏的布,皮,板甲。而欧洲板甲能让人想起十字军进而联想到宗教信仰,油蜡布会延伸到大航海时代,而印第安服饰更会让玩家想到美洲殖民者和印第安人的冲突进而更恰当的融合游戏中的故事背景。服饰让本来传统模糊的概念变为了细腻清晰的历史背景, 不动声色的借用了历史题材,虽说个人喜好各有不同,但毕竟是发展数百年的服饰文化底蕴,相信总有一款是玩家所喜爱的。只能说,贪婪之秋这一手着实是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