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分水法

青花分水,又叫“分水皴”法。早在元代和明末的青花瓷上就可见娴熟的分水画法,只是这种技法直到清康熙年间这一技法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为康熙青花瓷的一个典型特征。青花分水是描绘青花纹饰的一种技法,根据画面的需要将青花料调配出多种浓淡不同的料水,在坯胎上直接作画,就呈现出深浅浓淡、变化丰富的艺术形象。既有对比,又很协调,体现出了青花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从而达到了中国水墨画“墨分五色”的视觉效果由于青花浓淡的不同,形成了色彩上的不同感受。在同一笔中也能分出不同的浓淡笔韵,这种技法描绘技法层次丰富,立体感强。

具体说来,青花分水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平水色,其色度不同,每种色块匀净平整,尽量没有水与水相接的水迹纹。这种手法多用于图案工整、细腻、精致的器皿纹样上。

二、水迹纹,水迹纹又称浪头水,指的是一笔水和一笔水之间相互压住一点头,重叠的部分形成深一点的水迹纹。这种手法保持了手工痕迹的随意性,民间味甚浓。

三、晕水,指根据画意,色泽深浅互变、渐然过渡。其笔肚含饱水,笔尖留一小水珠保持在坯体上,慢慢晕下去,坯体随着笔而吸收,笔尖停留的时间越长,水色越浓,这种色阶变化不大,感觉柔和匀净。

四、洗水,笔尖蘸得浓水,毛肚含淡水,迅速一划而过,色阶变化较大,画面效果流畅、痛快。如康熙时的青花、分水就多采用此手法,一笔下去,色分几种,色度变化非常之丰富。

五、点水,是用分水笔在坯胎上,分出小点,一点之中,色泽略有变化,形成衬托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