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身份高贵的女人,丈夫惨死后,下场注定凄惨

在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无论在哪个朝代女性的地位都非常低。其中丧夫的寡妇下半生生活更为凄惨,不管是贫民百姓家的寡妇,还是王侯将相家的寡妇凄惨程度毫无差别。今天小编就来讲讲古代寡妇们到底经历是什么,他们将如何度过余生。

明朝第八位皇帝朱见深时期,在甘肃有个韩王府的宗藩,由于此地处于西域边境,寒冷且荒凉,因此也导致了此地的居民非常贫穷,包括韩王府财政情况也是非常穷困,比不上一个普。贫穷也就算了,这个地方对人的寿命也是有致命的影响。

根据明史记载,此苦寒之地使得当时的韩王的孙子,韩怀王25岁便英年早逝了,没有子嗣继承爵位,只留下了怀王妃。之后由靖王(韩怀王的弟弟)、惠王(靖王的儿子)、悼王(惠王的儿子、康王等七代继承爵位,总共历经了32年,但丧夫的怀王妃和悼王妃依旧在世。

在这个苦寒之地生存难,可王府也算是丰衣足食吧,不至于挨饿受冷。但韩康王继承爵位后,虽说怀王妃是他的伯祖母,跟他的血脉关系比较远,但是他将她的那份60石(只有3600斤粮食的钱)俸禄没收了。不但如此,她的住所也被没收,差点“流离失所”。相对于怀王妃,悼王妃情况比较乐观了,因悼王妃是韩康王的嫂子,故而愿意赡养她,但也只是比怀王妃多了60石俸禄。

对于韩王府虐待孤寡之人的这种现象,乐平王动了恻隐之心,毕竟是宗族之内的前王妃,遭遇这种对待,不仅是韩王府集体丢脸,皇家也会落得面上无光。将此事上奏细说于皇帝,当皇帝看到这奏折后,直接下旨于韩康王既然已经承袭爵位,有责任赡养长辈。这个事件如果扩大,会让天下百姓觉得皇家无情,对于已成寡妇的宗亲长辈都不能善待,何以善待天下百姓。

怀王妃至此才得以平安度过晚年,倘若怀王妃有自己的子嗣,儿子承袭爵位,绝对不会弄到食不饱腹,屋不避雨的情况,不说于皇家富贵相比,但也比大多老百姓好上几个档次。一切皆因丈夫死了,又无子嗣,本是自己的家,却被鹊巢鸠占,反而自己无家可归。可以说男尊女卑的时代,基本上女性只能依附于父亲,丈夫,儿子身上,如果只剩下自己,也只能忍受欺辱活下去。

古代历史当中,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即便怀有子嗣,也是会受到不公平待遇。在清朝时期,有名叫顾太清的满族姑娘,在一次宴会当中被爱新觉罗·奕绘看中,觉得她非常有才华且容貌明丽可人,便倾心于她,将她纳侧室。1830年,由于奕绘丧妻,后面没有续弦,亦没有其他姬妾,因此非常宠爱顾太清。

顾太清深受宠爱,跟丈夫奕绘更是亦师亦友,每日闲暇时间就会对诗几首,相守以沫。本可以白头到老,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奕绘跟她仅仅相处了九年,育有两个孩子,便撒手人寰了,留下了他们孤儿寡母。

在王府中,当家作主之人是奕绘与正室所生之子,顾太清跟她两个孩子自然生活的不顺畅。后来顾太清跟大文豪龚自珍研究诗词来往比较密切,但也只是限于诗词歌赋的讨论。正所谓寡妇门前多事端,这件事却给顾太清母子带来了灭顶之灾。

正室之子本对他这个后母百般刁难,正好借此事件将她赶出家门。顾太清受此大冤,只得带着孩子忍辱负重的离开王府,为了安置一对儿女,用仅剩的钱租赁了一个勉强遮风避雨的旧屋。失去丈夫的痛苦,加上又受此大辱,更是万念俱灰,一心想追随丈夫而去。但看到一对幼小的孩子,只得完成“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使命。

清代的文坛是男人的天下,只有凤毛麟角的女性诗人。顾太清就成为文坛一大女诗人,尽管有此成绩又如何,失去依靠之人,一样会被世人欺负,败坏其名声,导致最后勉强将两个孩子养大成人。

以上两个事件都表明了,无论女性的身份地位如何,才情容貌如何,只要失去了丈夫的庇护,都将受到欺凌。更加能表现出古代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不是一己之力就可改变的生活状态。还是为生活所迫,还有很多后宫妃子甚至比不上皇宫之外的女子,不管受宠之时多么风光,只要打入冷宫,无论太监宫女都可以欺负,每日能有一顿饱饭都是奢求。

小编非常庆幸生活在现在男女平等社会,只要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劳动,就不会出现封建社会中毫无指望的生活状态。比起她们,我们要幸福很多,小伙伴们还知道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欢迎下方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