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人说“生活凄惨”,张爱玲晚年住房是什么标准?


常被人说“生活凄惨”,张爱玲晚年住房是什么标准?

众所周知,张爱玲虽然出生在富贵人家,但本人对物质生活条件要求极低,对身外之物不甚讲究。

尤其是晚年在美国独自一人生活的时候,对居住条件更是精简到极致,居住的公寓没有什么家具和装饰品,因为四周雪白的墙壁获得一个别称——雪洞。

她这样图省事是为了方便随时搬家,躲避记者和不必要的人际交往。

在张爱玲那间“雪洞”样的公寓里,晚年的爱玲坐在地毯上,伏在小木箱上整理、写作,没有专门的书桌和书架。

她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人,齿摇发落,越来越多的身外之物也都被她一一抛弃了,她保持着低得不能再低的生活水准,吃速食食品,穿一次性拖鞋,累了困了就和衣倒在地毯上睡。

一次又一次的搬家过程中,多少有用的无用的旧物都被爱玲丢了,只有那一本脱了线的旧影集,一直跟随在她的身边。那里面,有她的亲人、她的家、她的血脉根源。

每次在让她美国的好友林式同帮她找房子时,她对住房的要求是这样的:

1.单人房(小的最好);

2.有浴室;

3.有冰箱(没有也行);

4.没炉灶;

5.没家具(有也行);

6.房子相当新,没有虫;

7.除了海边,市区郊区都行;

8.附近要有公交车;

9.不怕吵,有噪声,车声,飞机声最好。

张爱玲最终也是在这样简朴的公寓里去世的,死后还有几百万的银行存款。

所以她之所以选择简单的生活只是因为她已经活得足够明白,明白所有那些物质上的东西都是身外之物,是她并不在意的东西。

并不是她没有条件选择更好的生活,对于她而言,这样的简陋公寓和深宅大院并没有什么不同,这是不同于世俗大众的人生感悟境界和价值观标准,更是和有些人形容的“生活凄惨”完全没有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