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公司如何搭建增长团队?樊登推荐的《增长黑客实战》思维

今年互联网圈里有几个火爆的词:网红经济、新零售、新基建、人工智能、大数据。但还有一个你一定不能错过的词,叫“增长黑客”。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增长黑客”早在2010年就火爆全球。

增长黑客

它最初由美国营销专家肖恩·埃利斯提出,他是 Dropbox 等多家美国独角兽上市公司指数级增长的幕后功臣,像 LinkedIn、 Facebook、Airbnb、Dropbox 这样的独角兽企业,早期都使用过增长黑客的方法进行商业实践,并迅速获取大量用户。

了解增长黑客,对你有什么好处呢?拼多多上线两年半,用户超一亿,市场份额直逼京东。抖音上线至今不到4年,每日活跃用户突破4亿,正面挑战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

如果你想深入理解这背后的增长逻辑?想知道有没有一种低成本试错并海量获取用户的手段?请你一定认真看完这篇文章。

什么是增长黑客

什么是“增长黑客”?2012年,现任Uber增长副总裁的安德鲁·陈在个人微博上发表了《增长黑客是新型市场副总裁》一文,他眼中的增长黑客是营销人员与程序员的混合体,他们不仅依赖传统的营销策略招揽用户,更擅长通过数据驱动营销、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用户心理,打造产品的病毒式传播,提升产品的活跃度、留存率和营收指标。

他们既像海军陆战队,肩负特种任务,在技术和营销的双重战场穿梭作战,又如同坐镇幕后的高科技团队,在显示屏前观望战局,用先进武器和理念对敌人进行精准打击。

海军陆战队

那《增长黑客实战》这本书带给了我们哪些有效的增长思维与实战方法呢?

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硅谷独角兽公司的增长黑客模型。它由商业计划、增长团队、流量模型、数据分析、用户心理5个核心要素组成。而商业计划是整个模型的顶层建筑,在商业计划被快速验证与市场需求契合的前提下,其它四个要素组合发挥作用,正向推动公司业绩稳定增长。


如何快速验证商业计划的有效性?

初创公司、创新型项目,如何快速迭代、如何在现金流耗尽之前验证商业模式,是能否存活的关键。王思聪的熊猫互娱、罗永浩的锤子手机,都曾是新颖产品创意的代表,但最终都输给了商业市场。

罗永浩

所以在你的资源all in之前,你必须采用更为有效率的方法快速验证你的商业计划,确保产品达成P/MF阶段。P/MF即Product/Market Fit,指产品与市场契合。精益画布、MVP、能有效帮助你快速达到P/MF。

商业画布是一张纸的商业计划书,将商业模型分割成9个互相独立的部分,从9个维度去回答创业项目必须关注的3个核心问题:

1.解决什么社会问题,即产品的价值

2.解决方案是什么:从产品功能、卖点、竞争门槛、客户群体、获客渠道、关键指标进行分析

3.项目营收如何:项目的收入与成本分析,盈利模式、收入测算、成本测算。

你想想,你日常做新项目评估,是不是也会从这些维度进行分析,关键是你能否用一张纸的商业画布描述清楚,大道至简,成功的商业项目,模式其实否非常简单。戴尔、英特尔、亚马逊公司也正是使用这套精益画布指导自己的业务。

清晰了商业画布,紧接着就是运作MVP。MVP是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即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学习和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快速迭代优化,以期适应市场

微信2011年1月推出时,只有免费短信聊天功能,几乎没有收到市场的任何反响。

直到张小龙发现facebook上60%用户分享的是图片和语音,他迅速进行迭代,并在11年5月发布,此时用户猛然间出现井喷,用户日增数从一两万提高到5、6万。

至此,微信才开始借助qq做推广。你看,像腾讯这样占据数亿用户的流量巨头,依然需要使用MVP进行产品验证。

商业画布、MVP,能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业项目,避开闭门造车与all in伪需求的大坑。

微信之父张小龙

抓住一个市场机会,并快速打造出用户需要的产品,大多数公司都能走到这一步。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快速抢占市场流量?

你可能会烧钱在头条、微信打广告,或模仿拼多多做现金补贴,以求用户转化和裂变。这都是大多数公司会采用的常规做法,但顶级科技企业并不是这样运作的。

拼多多现金红包

在Facebook、Twitter、LinkeIn等30余家硅谷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中,都会组建独立的增长团队,与产品、研发、营销等团队并行

增长团队是增长黑客模型的首要要素。他们具有4大特征:数据为王、技术驱动、快速学习、杠杆资产。

据Facebook前工程师覃超回忆:“刚进入facebook的第一天,HR就展示了密密麻麻的数据看板,包括月活跃用户、日活跃用户、用户参与度,以及每一个具体功能的活跃程度。某一数据参数还可以看到特定时间内的详细变化,总之,应有尽有,就好像股票查询系统一样。”

数据看板

Facebook在全球化过程中面对多语言的障碍,它不是在满世界设立翻译办公室,而是将多个语言版本的翻译工作众包给全世界网民来完成的,Facebook提供可视化翻译框架,让翻译爱好者可以轻松参与其中,这是一种杠杆率极高的方式。到2012年,Facebook已经支持超过80种不同语言。

你看,Facebook将数据作为一种决策机制,帮助组织突破认知边界,从数据中发现用户与市场在乎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从而转化成行业洞见和决策依据。

借助杠杆资产,全世界热爱翻译的网民,极高效率且低成本地完成了Facebook的全球化扩张。

所以,增长黑客所提出的增长团队与传统的营销团队在能力、思维、技术和工具的应用上,已存在巨大差异。企业想要打造适应当下与未来市场快速变化的增长团队,首先就需要进行组织变革和团队能力升级。

增长黑客流量漏斗与模型思维:AARRR流量漏斗模型

有了增长团队,如何提升协作效率,统一增长目标?

这时我们需要有效的增长模型,包括流量漏斗与模型思维。

假如你看准了某商区街角客流的潜在消费能力,于是投资了一家餐厅。新店开张,最重要的就是要招揽用户进店、消费、回头消费和给朋友转介绍,从获取用户到传播推荐,本质是用户被层层过滤的流量漏斗模型。

AARRR是业内最为常见的流量漏斗模型,统一定义不同阶段的指标基准,指导增长行为。AARRR是5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

对应5个关键指标:获取用户、激发活跃、提高留存、增加收入、传播推荐。

增长团队协作的目标正是通过不断优化这5个关键步骤,集中火力重点突破核心指标,减少每个环节中不必要的损耗,提高转化效率,从而不断扩大用户群体的数量和质量,为增长保驾护航。

用户的每一次来访与离开,一定有其目的与原因,获得用户的反馈,形成有效的反馈回路,才能洞察用户行为背后的心理模式与行为动机,我们才能为如何留住用户、让用户参与传播制定有效策略。

数据分析与洞悉用户心理:让产品具备病毒式传播基因,实现指数级增长

增长黑客模型的第四个要素就是数据分析。

在Google、今日头条、腾讯等国内外科技公司,数据是产品的心脏。

Google搜索引擎常态性地监测与用户搜索行为相关的指标;今日头条记录了你的每一个操作行为,推荐给你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会感兴趣的内容。这些互联网产品详细记录了你在生活、工作、家庭中不同角色的行为模式。因此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你自己。

用户画像

这些数据交织成一张张细密的网状图,构成繁杂的可视化图谱。告诉你哪些用户是你的目标用户,哪些情况将帮助改进用户体验。

在美国及国内的科技公司,Facebook、腾讯、阿里每一项新功能的发布都必须先进行灰度发布,进行A/B测试。

从1%用户开始,慢慢推广到2%、5%、10%直至全面发布或全部回滚到老版本。一切取决于产品的数据表现,因为数据不会说谎,只有用户喜欢,才是真理。微信小视频发布至今,经历了长达半年的灰度测试,受众群体依然未全面开放。

增长团队在应用数据分析时,会持续培养对数据指标的敏感度,在大脑中持续建立数字与业务之间的联系,勾画出真实用户的“画像模型”。并利用用户心理上的弱点,让产品具备病毒式传播基因,以达到掌控用户注意力的目的。

比如抖音,一旦开始刷视频,瀑布式的视频流就能让你情不自禁沉浸其中数小时之久;拼多多疯狂的领红包派现金,哪怕提现门槛奇高,但你依然乐此不疲地邀请朋友帮给你助力。

增长黑客:企业的自动化增长引擎

你看,科技圈的独角兽企业,在指数型增长的背后,是系统化的增长思维、模型、工具及用户心理洞察。

增长黑客正是利用这些构建起企业的自动化增长引擎:快速验证商业计划的市场有效性,搭建独立的增长团队,利用流量漏斗模型、数据分析与用户心理作为工具,在测试与用户行为反馈的循环中不断迭代产品,让产品具备病毒式传播基因,进而实现指数级增长。

在成王败寇的商业市场中,你是怎么做增长的呢?靠烧钱片面追求用户数字的增长,或者对用户撒谎给竞品使绊,创造的都不过是一时的虚假繁荣。

增长黑客希望带给你的是长期健康的稳定增长,所以接下来,我会给你带来实战性的行为训练指导,点赞关注,先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