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乃至世界最高天門隱藏在我國新疆最西部的帕米爾高原上

新疆之行(26)阿圖什天門

阿圖什天門位於新疆天山西南坡,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鄉境內,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天然拱門。

上午9:30許,離開喀什駕車前往阿圖什天門。喀什迎賓大道直通吐和高速,轉接阿烏高速,在託帕立交橋右轉下,接S309省道回返2公里,路邊就有天門景區入口標識。

離開S309省道,在山間行駛14公里上坡路。11時,到達景區的遊客接待中心。下車立覺寒冷,天氣陰沉沉的。


整個停車場沒見幾個人影,每人45元購票後,沿著遊客接待中心前面的道路繼續前行。

由於沒有幾個遊客,景區檢票處人員退至購票處了,空曠的山谷間就咱三人獨行。


阿圖什天門處在天山、帕米爾高原與崑崙山餘脈銜接處,黃褐色山體上沒有植被,而且砂岩被風吹雨雪侵蝕肆虐得坑坑窪窪,慘不忍睹。

不一會兒,天空竟飄落小雪花,寒風颳耳頓覺刺痛。無奈,將內人絲巾包裹臉頰,外戴原先的遮陽帽。


遊客中心到天門要行走3公里多,一路上有些望形生義的“景點”。


剛開始,山腳沙土坡還有些枯黃衰草和紅柳?,越往上越荒涼。


實際上,就是沿著一條滿是卵石的山谷河灘前行,越走河灘越窄。


右側頂上一個風蝕小洞,就是所謂“日月門”。


據說這卵石灘中有玉石,認真找找也許可以發個小財。


山谷越來越窄,坡度也就越來越大了。


山谷中有鐵框卵石架構的平臺,夏季這乾涸山谷暴雨後會立刻爆發山洪,卵石平臺就成了緊急避難的可靠安全島。

漫長山谷,走得氣喘乏味,碰到幾位回頭的大媽,給我們打氣快到了,加油。

他們是到達天門後返回的,也有個別人受不了,中途返回。


路途下半段,在河灘開出狹窄小道,僅容單人側身而過,還搭了三道鐵梯鐵臺階。


這是開挖卵石層後形成的通道,若仔細搜索,也許不經意間就發現了崑崙玉。


這是“群魚戲山”景觀,原理應該是乾燥的空氣在砂岩構成的狹窄山脊間快速流動,生成勁風通道,億萬年不斷地侵蝕巖壁,產生出特殊景觀。

礫石山谷河灘,一彎又一彎,似乎沒有盡頭。


終於,天門出現在視野中了。


想拍天門上的人,作對比背景,可惜沒人入畫面。

其實,上去後才感覺到,那是一個巨大的風口,吹得頭昏眼花。

今天這天氣,大家不願久留。


右側有個小土坡,爬上去拍攝角度好些。


紅紅果實,也不知啥植物,反正不會是枸杞。


阿圖什天門應該是億萬年風吹雨打後山體崩塌形成的。


看得見,還是夠不著,其實,現在開始才是行程中最艱難的路段,無路可行。


卵石堆,非常難走,稍不注意崴了腳踝就悲劇了。


最後那段,幾乎要手腳並用,五體投地了。


回望上來的路,這也是路嗎?

雖然遊客中心到天門僅3公里多,但是海拔足足升高了500米。

天門處,海拔3000米,所以最後這段崎嶇高海拔的溝谷特別累人。


雲層在山外天際開始散開,重重山巒讓人覺得身處孤寂大山之中,有些蒼涼。


都到了天門下,這段棧道是最後的辛苦,在高海拔爬梯子,一步一喘氣,眼巴巴望著天門,艱難地挪著步。


上到天門,時間為13時,太陽昇到正中。


由於角度不同,在這裡看天門是狹長型的。


在山谷中,由下往上,僅看到拱形天門的上頂部。


天門呈“∩”字型,寬約100米,457米高,是地球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門。

2018年3月,中央電視臺科學CCTV-10《地理.中國》欄目攝製組用半個月時間,拍攝製作《神天之門》紀錄片,專題介紹阿圖什天門。


在下面看,似乎天門觀景臺很寬闊,其實角度使視覺有偏差。


上到天門觀景臺,才發現修建的臺階其實就十餘米寬,角度非常有限,移步一米,視角一個變化。


觀景臺比較窄,有護欄,下面就是萬仞深淵。


如果跨出護欄非常危險,萬一滑落,下面是深不見底的溝壑。

拱形門就是個巨大的天然畫框,遠方是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綠洲。


其實,前面不到50公里,就是我去過的喀喇崑崙山公路烏帕爾的麻赫穆德.喀什噶裡墓地。(自駕喀喇崑崙公路(1)烏帕爾(《突厥語大辭典》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裡)、紅山到蓋孜河谷。)

阿圖什天門屹立天山南簏,260萬年滄桑歲月把整面山體硬是剝蝕成一個拱門形的象形山體。


天門右側這個蜂巢狀部分據說迴音很響,甚至跟它說話會有悄悄應答聲。

四周無一人,咱在這隻聽見凜冽寒風不絕地呼嘯。


億萬年演變的自然奇觀,亙古不變,永遠矗立天山之南,崑崙山北麓,帕米爾高原之上。

更多新疆遊記:

帕米爾高原上最美麗的兩個高山雪峰湖泊(喀喇崑崙山公路旅行記2)

去西域氣氛最濃烈的喀什噶爾老城,感受最濃郁的維吾爾族風情。

新疆伊犁夏塔景區,翻越夏特古道前方就是天山最高峰——托木爾峰。

這年,行走於庫車老城的維族街巷,濃烈的維吾爾風情撲面而至。

我國中亞內陸距離海洋最遠,中國最深高山湖泊——美麗喀納斯湖。

中國最後的一位王爺——新疆庫車王府行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