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疫情結束,實體經濟能恢復到什麼程度?

飛狐HC


疫情結束以後我認為實體經濟只能恢復當初的一半,至少持續一年,首先很多人沒工作了,錢包癟了。相對消費慾望就下降了。除了簡單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外,我相信大多數人不會亂花錢了,每個月剩餘的錢肯定會存起來。這些還是樂觀的程度了,更有一些人本來就沒什麼存款,還要每個月支付房貸、車貸、信用卡、銀行貸款。有房有車的還好了,大不了不還了,把房車都賣了還能從頭在來。那些租房的靠信用卡、銀行貸款做生意的人可就慘了,沒有抵押物銀行不會直接貸給你款,沒有客流生意又不好,每天的流水還不夠付房租,面臨資金鍊斷裂。只能是最後欠一屁股債還不上。至少讓負債累累的人變成有穩定收入有還款能力。讓幾個月沒工作的人,存些錢,錢包鼓鼓。才能讓大家主動消費加大消費慾望。疫情持續時間越長造成實體經濟的傷疤越深,想要快些恢復實體經濟到之前,就看疫情持續多久結束了。


正能量分享666


其實實體經濟恢復到什麼程度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恢復程度的差距,這個才是問題的根本,領先往往都是相對的。


邏輯與數據工作室


我們常説的實體經濟,不僅僅是製造業、農業生產,還包括服務業、電商,甚至部分房地產,而虛擬經濟,是可以加槓桿的,具有金融屬性的,比如股市、樓市、大宗商品交易現貨和期貨市場,都算是虛擬經濟。

可以肯定的是,當疫情過後,很多行業會面臨恢復生產,這需要銀行信貸的支持,需要大量的資金流入,而央行鼓勵各家銀行的資金都向實體經濟傾斜,以保證實體經濟在疫情過後,能順利的運營起來。不過,要想讓多數信貸流回實體經濟,這恐怕並非易事:

虛擬經濟的衝擊。一直以來,虛擬經濟來錢來得快,只要投資買入後,啥事情都不管了,輕易實現財產的保值和增值,而實體經濟辛苦一年也未必能賺錢,弄不好就虧損,所以,要想讓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就不能讓虛擬經濟獲利過多,實體經濟投資風險過高,因為資金是趨利避禍的。不管決策層再怎麼鼓勵大家投資實體經濟,但是如果實體經濟賺不到錢,各路資金還是會跑到虛擬經濟領域去賺錢的。

真正敢於把錢投給中小微企業的很少。央行鼓勵中小銀行信貸向實體經濟傾斜,廣大銀行最願意的是把貸款放到國企、央企及大型民營企業,真正敢於把錢投給中小微企業的很少,而中小微企業才是解決國內就業問題的主力軍。所以,央行既要提高中小銀行不良貸款的容忍度,還應該通過直接融資方式,來盤活社會存量資金,比如允許中小企業發行債券、增加小貸公司牌照、開辦企業抵押融資公司,或者中小企業股權交易所,這樣可以通過不斷的金融創新,來緩解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

貸款傾斜不夠,需要財政支撐,比如租金賦稅減免等。如果中小微企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並不需要太多的貸款,這個貸款想流向實體經濟,需求量也很小。所以,還需要有積極的財政政策來支持,比如減輕中小企業租金壓力,減免中小企業的稅費負擔,之前一些壟斷行業也可以適度放開,讓中小企業投資參與。

毋庸置疑,當這次疫情過後,很多中小企業會開始復工,需要信貸資金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信貸資金流向中小企業。但長時間來看,一定要降低虛擬經濟的過高收益率,降低實體經濟生產經營風險,這樣實體經濟才能得到明顯的恢復。同時,即使是在國外,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也是通過盤活社會存量資金來解決,而不是光靠銀行業。更關鍵的是,貨幣政策的寬鬆要與積極財政政策相配套,只有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民間資本才敢投資創業實體企業。所以,要解決實體經濟融資問題是需要多管齊下,並不是單個部門能解決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