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正己育人,践行“三人行必有吾师”

育邻梦

教育就是正己育人,践行“三人行必有吾师”。

教育是一个人用自身文明言行习惯点亮人成长智慧的活动,是师者利用自身行为示范影响求学者身心发展、指引成长前行方向的社会实践活动。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教育就是努力正己育人、深刻践行“三人行必有吾师”。通常意义上的教育指家长或学校老师对孩子进行的成长教导活动,广义上的教育包括一切与影响他人成长有关的活动。

与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

教育传承智慧财富

教育活动参与的主体是是人,教育活动的核心是传递人类文明智慧成果,让彼此间信息交流更加通畅、便利。语言文字是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工具,语言文字最基本的功用就是促进人际交流融合,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语言文字是“音、形、意”的完美对应结合体,每个符号都与特定的发音、表述的意义相关联,最后通过符号的组合完成对事物认知的表意。语言文字是人类总结记录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工具,是将自我对自然世界事物认知高度图形符号化和发音的抽象化的发明创造。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赋予孩子们使用工具【核心是语言文字】的本领,授予他们将事物与语言文字符号的“音、形、意”完美对应起来认知世界的能力。语言文字是人类记录生产、生活实践总结经验的工具,是将自我对自然世界事物认知高度图形符号化和发音的抽象化的发明创造。学习就是学习者将特定的文字符号、发音与原物体实物一一对应起来,并将其输入大脑形成长期记忆,以备下次遇见同类事物时能够准确辨识的过程。语言文字是人际间信息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它以语音、符号、寓意的综合形式呈现给大众,语言文字系统性呈现为各类促进人类智慧财富的宝库——书籍,如文学、法理学、哲学、历史、宗教、生物学、地理学、物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解剖学、医药学......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师长【家长、老师和兄长】将人类智慧的宝藏授予孩子们并赋予他们继续发掘宝藏的能力。

教育传承文明智慧,人们根据社会分工、协作劳动产出的不同将社会分为:①第一产业,指直接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牧业、养殖业等;②第二产业,以自然产出物为加工对象的产业,主要加工处理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原材料;③第三产业,除直接进行物质资源生产、加工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教育、金融、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讯、公共服务等非直接物质生产或加工的社会分工业态。第三产业也被统称为服务业,它是促进人类社会分工、协作的纽带,它不直接生产或加工产品,它为提升劳动产品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享、流通提供链接服务或者提升社会精神文化消费服务。教育教学就是传承并提升人类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增进人际间信息交流、促进彼此间的分工与协作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带领孩子探索自然

教育践行“三人行必有吾师”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需要向他人学习、借鉴的地方,教学活动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相互借鉴实现共同成长、进步的过程。因此,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向他人学习、成长自己。今天我们在这个方面是被人尊敬的老师,明天在另一个领域我们就需要向其他人学习,比如科学家需要向厨师请教如何炒菜、做馒头;服装达人需要向美容师学习容貌保养知识......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学习成长示范

为教需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是对教育人最高的勉励与鞭策,为教是用自身的言行示范去浇灌、引导他人成长,势必要做到“想给予别人一碗水,你首先要有一桶水!”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简单的讲就是为教者需要时刻以自身言行示范为孩子们的成长活动做指引方向,身为家长、老师首先就应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自身行为符合社会道德与法律水准。

卢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通俗地讲就是成年人用自身的言行习惯影响孩子的成长,教育就是人点亮人、点燃人的活动,是孩子通过模仿获得成长经验的活动。教育活动传承人类文明,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是人们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教育活动传承的智慧成果如果恰好能够应用到某项社会生活实践中,它就如同给农作物“追肥”那样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教学内容未能针对性的解答某些生活中的问题,那它也培植了人类社会成长进步的土壤、提升了国民素质。也就是说针对性强的教育如同“追肥”,而通识教育就是为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生活水平培土。

为教者一定是在自身言行能力范围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就是家长或老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孩子成长指引方向,比如一个不会游泳的父亲指导孩子潜水,孩子有些害怕。父亲告诉孩子如何不要害怕、如何......当孩子请父亲做示范,其父亲说出我可不敢时,接下来的教导该如何呢?再如您要求孩子好好写作、食不言寝不语、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可是您自己却一样都不遵守时又当如何呢?作为父母,不仅要学习借鉴“专家”育儿理念,更重要的是要从生活实践中摸索、总结成长经验,只有您做好了、成为了孩子成长路上学习的榜样,孩子才会行驶到成长的高速路上去。正所谓“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您能够引导孩子成长的方向一定在您自身的能力范围之内。

成长技能引导

​教育就是以家长或老师自有认知经验、喜好、情绪为孩子的成长引路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家有教育教学大纲以及诸多教学指导意见,但是最终执行者却是一个个活生生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人。“天下 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教育教学多数情况下只能是按照家长或老师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凭借自有的认知经验、喜好、情绪为孩子的成长领路。

1、为何“只能”用自有认知教导孩子

用自有认知教导孩子?如果您咨询“专家”,“专家”一定告诉您这是错误的,然后给出一堆理由。但是,当您询问专家针对您家孩子具体做法时,他们却除了告诉您普遍常理之外好像别无细法。是的,这就是教育“专家”所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难题,他们不清楚您所面对孩子的成长状态、不了解您以及孩子与家庭之间的微妙关系,就更别说能够随时与孩子开展成长动态了。

知己是“因材施教”的基础。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自知者明。”自我认知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最简单的说就是人的眼睛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只能见到自己约50%的身躯外壳,至于大脑思维、身体内部构造几乎一无所知,如果以视力所见,那么人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能够清晰认知自身的比例不超过10%。所以,人生最难的事情就是认清自己,为此人类生命科学一直在为探知人类自身而不懈努力。

教育知己的基础就是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会什么,如果把教学活动比作商品交易,那么作为店主您应该清楚店中有些什么样的货品、它们的成色几何、应该如何呈列它们给顾客......教育是人点亮人的活动,是通过师长的言行示范为孩子们指引方向,让孩子们成长之路更顺畅。那么,师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学识家底、知道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清楚自己该以何种方式教导孩子们。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指引备课,针对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孩子制定细部的教学教案;家长同样需要对自身有足够、全面的认知,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子,己所不欲、勿施于子。”从自身言行做起,成为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榜样。

《菜根谭》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戒。【译文】古人说:“何苦放着自家无穷无尽的财富,却要沿街乞讨学穷人的样。”又说:“侥幸发财的贫家子弟,切莫忘乎所以到处夸耀,谁家的炉灶不冒烟呢?”这两句谚语,一句是劝诫那些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的人,一句是劝诫那些不知天高地厚、夜郎自大的人,这些都是做学问、为教之人要引以为戒的。

知己为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量力而行“,就是知道自身能够提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什么东西是自身已具备的优势、那些东西还需要继续学习借鉴。真实的做到“实事求是”教学,不“迷信专家“、不盲听盲从,对孩子成长有益的行为习惯应坚持不懈“因材施教“。

2、为何“只能”用自我喜好引领孩子成长

人们都说要给孩子最好的,最好的饮食、最好的成长环境、最好的成长教导......可是什么是最好呢?最好实在没有绝对标准,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总会给最好定出不同的标准。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农民很是向往贵族式的生活,整天都盼望着能有一天能成为贵族。有一天他的邻居过来请他一起去劳动,他说我别烦我,我真在忙着计划怎么样成为贵族呢!于是邻居问他:贵族有什么好呢? 他说:“贵族自然好呀,每天都不用劳动、每天都能有白面吃......”是呀,每个人的思维认知水平几乎都沉浸在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中。农民理想中的生活就是每天不用辛勤劳作就有白面吃、工人期待的就是不用劳动便有产品被生产出来、孩子的期待就是每天都能有同伴一起游戏......每个人心目中的最好都是建立在自我认知喜好基础上的。

运用自我喜好引领孩子成长,使民族习惯、文明习俗、宗教信仰得以被延续和继承,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差别的根本。“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的孩子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们没有财富多寡的差别、没有信仰差别,无贫富、贵贱之分。但是,社会生活的现实是无论以多大的区域做对比,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还有愚人和贤人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就在于他们出生之后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不同的生活习性,老师教给了他们不同的文化知识。

3、为何“只能”以自有情绪为孩子的成长引路

人是感性与理性相容的动物,拥有“七情六欲”。但是,人的情欲并天生的,人的情欲来自于生活,生活就是适应生存环境,在适应生存环境中逐步从父母那里继承或摸索形成自己的“情欲” 。家长和老师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很好的为孩子的成长指引方向,适度的情绪能够准确的告诉孩子什么行为被鼓励、什么事情不被允许、什么事情被绝对禁止......“言传身教”是引导孩子成长的最佳模式,是家长和老师运用自身的情绪喜好引导孩子形成成长“喜、怒、哀、乐”最基本的方式。

人们常说:“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才。”质地精良的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会自成具有收藏价值器物的,树木再好不经过加工也不能成为上好的建筑材料,树苗在自然成长状态下通过修剪枝叶能够获得更好成长、成才的机会。孩子自带成长能力,拥有无限的成长能力,但是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人性是可塑的。因此,教育活动才有意义和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孩子成长塑形,让他们的行为习惯符合社会公认的社会道德价值观。教育孩子不仅仅要授予他们文化知识、融入集体社会生活的智慧,还需要引导他们臣服于社会公共的道德与律法之下,也就是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行为习惯加以修剪,使他们的心性符合社会道德与法制标准。所以,教育孩子成长、成才需要为他们创造适宜成长的环境,合理运用自有积极、正向的情绪为孩子成长引路。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