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高新一中白晓龙:教师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应有的姿态

许大成老师在《引领·倾听·促进:新时代思政教师应有的姿态》一文中指出:“当前,思政课改革已全面进入立德树人的新时代,但是一些思政课教师‘依然我故’,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整合与优化教育姿态的使命自觉。”诚然,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转变观念,应该有角色担当、教育使命和育人智慧。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注入“灵魂”。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一中白晓龙:教师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应有的姿态

本文作者:陕西省宝鸡市高新第一中学教师白晓龙

教师应该有引领者的姿态,树立角色担当

劳动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我国历来有重视劳动教育的传统,不管是从建国初期的把简单生产劳动作为劳动教育的内容,还是改革开放初期把劳动知识与劳动技术纳入劳动教育范畴,或是21世纪初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再到进入新时代构建“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体系,劳动的价值和内涵都在不断发展。

当然,从现有的中小学劳动课程来看,无论是类似烹饪课、插花课等生活技能类、涉及职业体验的生涯规划类、传统的农场体验等种植养殖类还是加入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制作类,抑或是加入新时代科技元素的航模、机器人等都是劳动教育发展的应然趋势。

因此,教师应该有引领者的姿态,不断更新自己的劳动观念,丰富自己劳动认知,建构自己的劳动体系,形成自己的劳动素养,梳理新时代教师劳动育人的角色担当,把劳动教育作为一种自觉,自觉修己育人,把劳动育人作为教育的常规来做。

教师应该有倾听者的姿态,承担教育使命

“育人应知人”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受到身心发展的原因都会对劳动有不同的认识,劳动教育的过程也应该了解学生、适应学生,“新时代劳动”更应该直击教育的本质,关注全面育人的时代要求,直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落地,这是教师劳动育人的使命。因此,教师应该有倾听者的姿态,关注学生、调查学生、倾听学生,明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劳动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新时代,学生对大自然、地方乡土的认识都有局限性。因此,教师的第一使命是唤起学生的劳动价值。通过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调查乡土、观察植物、耕种灌溉等劳动体验,让学生懂得劳动是获得人生价值,创造价值的重要源泉。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内心感悟。“午餐时间也是课堂时间,同其他课程没有什么不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劳动日常,从取餐、收拾餐桌、打扫卫生、整理床铺等日常生活。在日常的生活中倾听学生的内心感悟,注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点滴感悟,让学生在常态化的劳动过程中体会劳动艰辛,发现劳动乐趣,分享劳动收获,养成劳动习惯,获得劳动价值。

教师要融入学生的劳动生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打扫卫生、布置黑板报、走进社区、一起包饺子、一起饲养种植,在一起劳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不断、适时分享自己的劳动感受、劳动体验,让劳动教育“讲得出”、“做得来”、“悟得深”。

教师应该有促进者的姿态,发挥育人智慧

劳动教育不光要”入耳““入手”也要“入脑”“入心”。叶澜教授曾指出,“讲授”等外部条件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但最终成为现实的发展唯有借助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教师作为劳动育人的直接教育者就应该有促进者的姿态,发挥教育智慧,为学生搭建劳动成长的脚手架,提供劳动活动的平台。

教师要有促进学生反思精神的智慧。新时代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动脑思考的习惯。特别是在生活条件与水平提高的今天,在设计劳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关注了学生的体验而忽视了投入的“成本”。比如,学生在爱心义卖的过程中所得和原有的价值不协调。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教育智慧,引导学生懂得“价值”的内涵,反思劳动教育的细节,引导学生设计劳动方案、做足课前功课,懂得珍惜资源,树立节俭意识。

教师要有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智慧。劳动教育也呼唤合作精神。分组调查、共同协作、同吃同住等形式应该作为学生合作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打扫卫生、农活体验、调查报告等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懂得分工、打造团队,让学生有机会形成彼此之间的配合,增加彼此之间的互信,凝结彼此之间的价值,在合作中学会审视和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提升合作共赢的国际化素质。

教师要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智慧。在当前,“过分关爱”是学生产生懒惰情绪的形成依赖的重要原因,加上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学生对现代技术也产生依赖。这种双重依赖带来的必然后果是学生创新精神的缺失。因此,教师要发挥教育智慧,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比如,在调查报告的设计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试错,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而不是问题一出现就查找网络。


总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的:“劳动不只是铲子和犁,而且是一种思维。”劳动教育要实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融合,教师必须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与需求,以引领者、倾听者、促进者的姿态融入到“新时代劳动教育”中,树立角色担当,承担教育使命,发挥教育智慧,才能为劳动教育注入“灵魂”。

延伸阅读:

甘肃省兰州市名班主任张辅良: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全国优秀教师任长安: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可以从五个维度发挥作用

山东德州市平原县教师李永亮:教师在劳动教育中该扮演什么角色?

编辑:关中小伙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一中白晓龙:教师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应有的姿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