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平衡

今天我们以讨论的方式来学习,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提出了一个平衡到底是否必须的,也对重量有所研究,

第一点;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实际上我们人生下来开始就会有这种天生的认知,比如建筑,周边的物体,包括我们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对称的,我们对对称天生就会有一种认可,对称图形其实发过来带来的不好的原因就是太死板,但是在于表现庄严、神圣、纪律、严谨或这种稳定的主题都是对称的。

一些宗教类的建筑和一些政府类的建筑都采用了对称的形式,

平衡概念

因为对称和平衡其实不是一个概念,作者提出了几个观点

1就是说我们大部分的这种平衡概是建立在一个跷跷板的基础上,

如果我们的图片是这种均衡的,是按着左右的重量,大小一致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是不一样的,

但是这样放的时候比如跷跷板两头的重量是一致的,我们转了一个方向,按这个角度来说它应该是平衡的,其实在画面中看,离镜头近的那个跷跷板比较大,离的远的比较小,这时候感觉重量不一样了

其实我认为生活中和画面的重量不能放在一起讨论,

非对称平衡

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在数量上如果不相等,比如两个小孩和一个大人在跷跷板上,这时候两个小孩的重量刚好是一个大人的重量,这个时候是可以形成一种均衡方式的,

或者说一个大人一个小孩玩跷跷板,这时候小孩在跷跷板的最外面,大人在靠近中心点的位置,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形成均衡,这是一个物理的重量,

书中也讨论了一个内容,摄影构图艺术外面其实也讲过,

就是物体距离离我们的中心点越远,实际上它的实际重量可能会越重,或者说越小的东西就会相对来说放大了一部分,

书中也给了一个案例,说我们现在画面图中贴近中央的这个图比较大,那它一定会成为我们是实际兴趣点,在边上的这个小的东西,如果在中央它可能会成为视觉中心,但是越靠近边缘,它的视觉质量应该是越低的,因为我们基本忽略了它,

书中还说如果没有这个小的物体,这个大的物体也能独立达到平衡,但是我们真正在摄影的时候,那个感觉就会有点空,好像缺点什么,

物理力和视觉重量

作者的建议是;画面的吸引力只有视觉元素,与重力毫无关系,

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的重量和画面中没有关系,画面中只讲视觉元素,

假象的中轴线

比如这个画面,这个人就是视觉中心,人们会习惯于在画面中放一条假象的中轴线,我们认为中轴线左右的东西如果一样,我们就认为它是平衡的,这个图的视觉中心就在哪里,也并没有显得特别不平衡,

这个是这个书的理论,我们就不拿其他书来做比较,我们更多的想法就是说希望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还是要选择你认为对你最受用的理论知识,

还有几个重点;暖色比冷色更重,大面积更重,强烈色彩对比的更重,不是总成立

这些我们在视觉原理中讲过


总结

稳定性值得怀疑,

用直觉处理平衡,

意思就是你觉得平衡了就平衡了,直觉也需要练习,这个就是一个摄影眼的养成。

就像这本书刚开始提到的一样,当我们看了大量的知识,把这些知识消化到自己的身体离,我们再去观察一些事物的时候,你的直觉可能会更有作用,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