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推送】一場不一樣的春日旅程

早上好。

最近刷豆瓣的時候收到了一個通知,發現我有一部添加到想看片單裡的電影被收錄在這次豆瓣春日影展的活動片單裡。

《芬妮的旅程》改編自真實故事《芬妮回憶錄》

這是一部比較冷門的片子,豆瓣標記看過的人不到兩萬。我點進去看電影簡介,電影的海報圖片讓我一下子就有了想看的慾望。

在我的印象裡,二戰是陰暗的、恐怖的、慘無人道的。但是這部電影的海報,卻讓人感覺溫暖、無比堅定、充滿希望。



這個電影以一群孩子的視角講述了一次真實的逃亡經歷。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法國,猶太人受納粹迫害,過著悲痛的生活。


分離


許多在法國的猶太父母為了讓孩子免受威脅,把孩子們託付給各種組織。因為時局動盪,芬妮的父親被抓進集中營,芬妮同她的兩個妹妹都被迫與父母分開,在託養院裡同其他孩子一起生活。



母親對芬妮承諾很快就會來接她,卻在轉身離開時哭了起來。母親知道,這次分別以後,可能很難再見面了。


一晃兩年過去了,納粹的迫害還在進行著,母親也沒有再來把芬妮帶走,寫信是母女之間唯一還存在的交流。


芬妮的信裡這樣寫道:


“我們都很好,喬吉特都要已經能數到25了。”

“還有艾麗卡,她現在一點都不粘人了。”

“只是德國人來了,我們不能去院子裡玩。”


對於孩子來說,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本應該是他們全部的快樂。而對芬妮來說,這卻是一種奢望。

她不僅要照看比自己更小的妹妹,還要時時刻刻擔心著德國人的迫害。



芬妮不想家嗎?不是的。作為兩個孩子的姐姐,她必須要堅強,即使她也還是個孩子。她只有在晚上別人都睡著了以後才會拿出父親留給她的相機,偷偷地回憶那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


沒有什麼比與家人分離更難過的事情了,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家人就是他們的一切。



責任


在託養院平靜的生活又再一次被打破,有人得到消息德軍會來搜查這裡,孩子們必須全部轉移。這次轉移,孩子們被分成了兩批,去到不同的地方。


芬妮必須和她的好朋友分開。在短短的童年時光裡,她不僅失去了親人,還失去了朋友。


這次孩子們被轉移到了意大利區,那時候的意大利還沒有被德國人佔領,還是安全和可靠的地方。



轉移住所之後,安娜沒有收到母親的來信。誰也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有可能是母親忘記了,有可能是信件丟失了,還有,更糟糕的可能。妹妹沒辦法理解為什麼母親沒有來信,不斷追問著小芬妮,母親是不是忘記她們了。


她究竟該不該回答妹妹這個問題?她自己也不知道。她不知道母親為什麼沒有來信,她沒辦法和妹妹承諾母親還記得她們,也沒辦法和妹妹說可能有糟糕的事情發生了。她也還只是個孩子。



弗曼女士為了讓芬妮靜下來,把她帶到廚房做伊力的幫手。


伊力是個樂觀主義者。

他覺得戰爭很快就會結束,很快就能迎來勝利。


他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不斷影響著芬妮,芬妮好像真的看到了戰爭的勝利,看到了他們把德國佬狠狠地趕出自己的國家,覺得一切都變得輕鬆起來。



伊力藏著一臺破舊的收音機,這是他的寶貝。他靠著收音機捕捉到的微弱信號來收聽戰爭的最新消息,這是他的心理支撐,他獲得外界消息的唯一來源。



可是有時候收到的,不一都是好的消息。


孩子們不懂得消息背後複雜的政治立場和糾紛。


只有弗曼女士知道,孩子們又必須離開這裡,繼續逃亡。



只有逃亡到瑞士,這個中立國家,孩子們才有生存下來的可能。


弗曼女士讓所有的孩子對別人隱瞞他們的一切,永遠不能說自己的名字,也永遠不能說要去瑞士。


只有隱姓埋名,他們才有機會生存下來。



因為弗曼女士的身份證明是偽造的,她不能陪著這些孩子坐火車一起逃亡,只能在每一個接頭地點等待他們。她把孩子們託付給了伊力。



伊力本應該全程陪伴著這些孩子。卻因為在中間的車站看到了德國官兵,害怕的自己逃走了。只剩下一群恐懼不已的孩子。


在恐懼面前,一個成年人都會退縮,何況是一群年幼無知的孩子呢。



艱鉅的任務只能交給芬妮來完成。


她要帶著這些孩子穿過德國士兵的搜查,走過很遙遠的路程,穿越邊境線,到達瑞士。這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太難了。



“如果怕,就裝不怕,為了他們。”


弗曼女士的話讓我熱淚盈眶。


除了擔起責任,芬妮別無選擇,還有比她更小的孩子在等待著照顧。


在車站,芬妮遇到了伊力,伊力被捕了。

他透過窗子告訴芬妮,必須要把這封信安全的帶走,走到最後再打開,帶給弗曼女士。


這很重要。



對夥伴們的責任感,想要把伊力的信安全送到的信念感,支撐著芬妮走下去。


她把大家安全的帶到了弗曼女士交代的地方,但卻沒有等來弗曼女士。


沒有人知道弗曼女士為什麼沒有來,但他們知道,這一次的分別,可能就是永遠的分別。



新的接頭人帶著孩子們向山上跑去,壓抑的氛圍好像一掃而光。


美好的不真實。



成長


但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一個女人因為想要自保,向德國士兵出賣了這些孩子。


他們被關在一個破敗的學校裡,被恐嚇,要他們交代出照顧他們的人是誰。



我沒辦法代表所有人去批判那個女人,在那個年代,人們為了保住自己,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但我知道


一個人為了自己的生存去殘害一群孩子,永遠都是不對的。



孩子們的表現令人吃驚,他們不懼怕德軍的槍口,在沒有食物的威脅下,他們仍然堅定。


在天主教修女的幫助下,他們逃離了這個地方。


在逃亡的路上,孩子們把隨風颳走的紙幣當成蝴蝶一樣追趕,在小溪裡開心的嬉戲。


孩子們的快樂就是這麼純潔和簡單。



但這只是暫時的逃離,只要沒有到達瑞士,永遠都會有更多的危險在等著他們。


現在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她們了,她們只能靠自己生存下去。


同行的孩子吃了不能吃的野果子,食物中毒。芬妮不得不去找人求助。


在樹林裡她看到兩個被吊死在樹上的士兵。就算是屍體,她也必須強忍著恐懼去檢查他們的身份來確定她面對的是朋友還是敵人。



為了求助,她自己一個人去到前面的村子裡。她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但為了同伴她只能冒著危險求助。


她把妹妹託付給了別人,也不忘記囑咐一定要保管好伊力交給她的信。


在芬妮的眼裡,伊力從來沒有拋下她們,永遠都還是她的朋友。



法國人把他們送到了離邊境線五公里的地方。德國人隨時在巡視,他們只有45分鐘的時間逃離。


穿過一條小路,跑進樹林裡,穿過有洞的鐵絲網,然後拼命的跑,

跑過無人區,灰色房子那裡就是瑞士。


這是生與死的時間線。



我永遠也忘不了芬妮看到灰色房子時的神情。



就在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沉浸在逃脫的喜悅中時。


最小的那個孩子,沒有跑過來。


我的心再一次懸了起來。



面對著對面德國人隨時都會開槍的恐懼,芬妮還是站了起來,學著伊力對他說的方法。背上了孩子,拼命的邁開腿,奔跑著。



我心痛他們的遭遇,不知道是什麼讓一個孩子有這麼大的責任與勇氣,敢於面對這些痛苦與磨難。


我同樣也為他們感到欣喜,是他們的不放棄,讓我們能夠有今天的這份感動。


這是我看過的第一部二戰納粹題材的電影。


有人也許會說她沒有其他二戰題材的電影更加飽滿,更讓人刻骨銘心。


但我想說,每一份電影帶給我們的感動都是獨一無二的。


/ 那封信裡,其實什麼都沒有 ,卻又什麼都包含 /


關注公眾號 oneFunnyPark ,獲取更多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