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演艺圈》这么久的孤身奋战,终于迎来《上海堡垒》的相伴

《上海堡垒》仅用一天时间就从上映的4.2分,下幅下滑到3.4分(截止8月10日),接下来评分只会一路走低,大有追赶《逐梦演艺圈》的姿态。

豆瓣评分

电影的评分走低,固然与电影本身的质量有关,整体而言此电影不是烂在某点上,而是烂得非常均匀,是全方位的烂。前期的营销炒作,估计吸引了首批观影者外,后期随着口碑暴跌,票房可预见将会持续走低。

往常电影制片方习惯用流量明星来炒作电影的热度,而今发现流量明星即是良药,也容易变成毒药。好比日常就医,如果对症下药,此时药才能发挥最大功效而称良药,当胡乱用药,良药也变成毒药。

流量明星本是一个中性概念,只是近年来因娱乐圈中的小鲜肉、小花等等强力助推,从中性词衍变成贬义词,甚至连小鲜肉都变成贬义词。而想单纯依靠流量明星来支撑电影的票房,甚至用上炒作、请水军等手段,但这都也无法掩盖而今票房、评分一路走低的势头。可能电影制作方与发行方还习惯的像往常一样把一些屎尿屁,来喂给无知的观众,甚至不知变动依然停留在以往的营销手段,认为观众都停留在无脑的阶段,会因流量明星而追捧,乃至心甘情愿的掏腰包。

上海堡垒

却不知近年来的《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等之类高票房、高口碑的电影发酵,早已经快速养肥这群“无脑”的观众,开始变得有审美观,有明辨是非观,也已经学会用手中的钱来为等值或超值的电影买单。这时,制作方与发行方,还不思进取,还想用旧办法来圈钱,只会引起大家的一顿嘲讽。

《上海堡垒》的口碑与票房再对比《哪吒之魔童降世》,让我们意识到,国产好电影终于姗姗来迟,也说明流量明星早就无法带动电影票房,粉丝经济也只是曾经畸形时期的产物,并不代表国产电影真正的发展方向。

哪吒

当然无论是流量明星,还是演技实力派,只要制片方对电影敷衍了事,进行粗制滥造,在剧情上硬伤不断,表情浮夸,甚至使用五毛特效,这才是真正透支大家对国产电影的信心,而流量明星只不过替他们背了最大的锅。虽然如此,但这也无法给予洗白,毕竟流量明星无论表演什么,只会瞪眼这没法洗白,外加上僵硬的面孔、生硬的微表情,一副表情演完所有情绪。有时连本人都不出镜敢使用替身、抠图,这样的流量明星竟然还大言不惭的领着视帝视后这样的名誉,是把观众当傻子,还是目中无人,认为娱乐圈被他们玩弄于手掌之中呢?说好的敬业,说好的努力,都去哪里了?

而冯小刚曾经颠掉黒白所鼓吹的,垃圾电影是因为垃圾观众的观点。如今可以盖棺定论,垃圾电影并不是垃圾观众而产生,观众也并不需要垃圾电影,只是劣币驱逐良币。这些垃圾电影制片方高估了他们圈钱的能力,也低估了观众的审美,他们为了圈钱可谓无恶不作,或者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圈钱,更重要的是为了洗钱。

《上海堡垒》的低票房,固然无法打醒所有装睡的制片方,不过观众手头的钱,相信可以唤醒部分人士。流量明星早已在当今电影圈行不通,请水军也只是掩耳盗铃、自娱自乐。倘若他们真实的粉丝能转变成票房,那流量明星手中数千万,乃至上亿的粉丝,哪怕每人贡献50元,也是几十亿的票房,而今票房与口碑双输,我们固然可以站在中立的角度评价流量明星变成毒药,光靠一味的个观众喂屎来圈钱,现在想都不要想。你不拿出货真价实的东西,就不要想从观众口袋掏钱。

不过,《上海堡垒》预定年度烂片,应该是跑不掉了,不知是该喜还是该悲。

当然笔者心中的国产烂片之王,一直是留给《逐梦演艺圈》,这王者低位,希望无人撼动,也希望后来者都能给我们毕导一个面子,就算致敬也需要保留空间。

逐梦演艺圈